笔趣阁 > 兵法辑录 > 权谋术全文及译文(1)

权谋术全文及译文(1)


  张居正,字叔大,明神宗朝执掌大权的内阁首辅,雷厉风行的改革家。居正有天造之才,几乎以一己之力实现了明代中兴,成为世界名相。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对权谋术的谙熟使他对人、事的掌控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这本尘封的残卷《权谋书》正是对一代权相张居正处世兵法的最精彩总结。                                                                                                                                                                                                                                                                                                                                                                                                                                                                   智察卷一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事虽殊,其理一也。惟善察者能见微知着。
不察,何以烛情照奸?察然后知真伪,辨虚实。夫察而后明,明而断之、伐之,事方可图。察之不明,举之不显。
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色而究其实。
察者智,不察者迷。明察,进可以全国;退可以保身。君子宜惕然。
察不明则奸佞生,奸佞生则贤人去,贤人去则国不举,国不举,必殆,殆则危矣。
翻译:月亮出现晕就会刮风,柱石一旦湿润就要下雨,人间事情虽然不一样,但是原理相同。只有善于观察事情本质的人才能够从细节发现事情的本质。不明察周围的事物,怎么能够发现隐藏的人情世故和虚伪小人的行径呢?只有明察而后才能够知晓事情的真假,明辨虚实。明察之后就能够清楚事情真相,清楚事情真相以后才能够抉择,处理事情,目的才可以实现。不能够明察秋毫,做事就不会有什么成果。听一个人怎么说而后拿他的言论界和他的行动去考察他,观看他的神色而后发现事情的真相。明察秋毫的人是明知的人,不能够明察秋毫的人,就会遇事迷惑。洞察先机的人在国家能够使国家强盛,与自身可以保全自己。君子在明察这件事情上面应该有足够的重视。不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身边的人就会乘机迷惑自己(出线奸佞之人),出现奸佞的人那么身边的贤能之士就会离开,贤能的人离开那么国家就不会兴盛,国家不兴旺当然就要衰败,必定走向灭亡,这样就危险了。
筹谋卷二
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盖智者所图者远,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  
译文:君子谋求的是国家大事,小人谋图的是自身的私利。谋虑国家大事的人,首先为国家操心;为自身谋虑的人,首先想到自己的私利。这是因为有智慧的人志向深远,所谋求的目标宏大。正因为志向的远大,才能够顺应天意民心。
守之伐之,不如以德伏之。宜远图而近取。见先机,善筹划。
译文:对于这样的人去防备他们或者是用手段对待他们,都不如用道德来征服他们的内心。做一件事情应该从长远考虑,从近处入手。预见到事情以后的发展方向,妥善的谋划。
圣王之举事,考之于蓍(shi)龟,不如谛之于谋虑;炫之以武,不如伐之以义。
译文:古代明君要出动军队想知道结果,从蓍草和龟甲上面去占卜,不如在谋略上面多加谋划;炫耀武力,不如用道义去征讨对方的内心。
察而后谋,谋而后动,深思远虑,计无不中。故为其诤,不如为其谋;为其死,不如助其生。羽翼既丰,何虑不翱翔千里。  
译文:明察事情原委之后再去谋划,谋划之后再去行动,只要深谋远虑,目的就没有达不到的。所以告诉他什么事情不该做,不如为他谋划事情;为他去死,不如为他寻找一条生路。当你羽翼丰满的时候何愁不能够翱翔千里呢?
察人性,顺人情,然后可趁,其必有谐。
译文:考察一个人的本质,顺应他的欲望,之后就可以趁机开始为自己的谋划了,随事情就会顺理成章。
所谋在势,势之变也,我强则敌弱,敌弱则我强。倾举国之兵而伐之,不如令其自伐。
译文:所谋求的目标在于造势,形势转变了,自己的力量强大了,敌人的力量就弱小了;敌人的力量弱小了我才能强大。调动全国的军队去征讨敌人,不如让敌人自己削弱自己。
勇者搏之,不如智者谋之。以力取之,不如以计图之。攻而伐之,不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或雷霆万钧,令人闻风丧胆,而后图之。
译文:勇敢的人的争斗,不如智慧的人的谋略。靠武力去争取,不如靠智慧来达到目的。直接的武力攻伐,不如对他们想讲清楚道理,再用感情来打动他们,再用利益来诱惑他们。否则即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敌人发起进攻,使敌人闻风丧胆,然后再谋图他们。
实以虚之,虚以实之,以其昏昏,独我昭昭。
译文:面对真的却用对待假的态度,对待假的却用对待真实的态度,以此使对方迷惑,而唯独自己心里明白。
人皆知金帛为贵,而不知更有远甚于金帛者。谋之不深,而行之不远,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未雨绸缪,智者所为也。
译文:人们都知道黄金丝帛贵重,而不知道又比黄金丝帛更为贵重的东西。谋略不够深远,行动不久就会遇见很大的阻力。别人选择小利,我看重志向;人们看得近,我考虑深远。未雨绸缪,是有智慧的人才能够达到的。
用人卷三
为政之道,在于辨善恶,明赏罚。倘法明而令审,不卜而吉;劳养功贵,不祝而福。
译文:从事政治的根本规律在于分辨善恶,严明赏罚。弱国法令严明周全,不用去占卜也是吉利的;出力与有功劳的人得到赏赐,不去祝贺也是有福的。
贤者立而国兴;小人立而邦危。有国者宜详审之。故小人宜务去,而君子宜务进。
译文:贤能的人得到重用国家就会兴盛;小人得到重用国家就会危亡。国家领导应该谨慎考虑这件事情。所以应该赶走小人,举荐君子。
大德容下,大道容众。盖趋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故与其为渊驱鱼,不如施之以德,市之以恩。
译文:大的德行能够包容属下,大的道义能够容纳众人。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应该宽恕别人使人心安定。所以为了保持清明的政治而驱除犯错的人,不如对犯错的人施以德,用恩会来收服他们。
而诱之以赏,策之以罚,感之以恩。取大节,宥小过,而士无不肯用命矣。
译文:而后用赏赐来劝诱他们,用刑法来威慑他们,用恩惠来感化他们。看重一个人的大节,宽恕他们的小错误,这样有才能的人没有不肯为你效命的。
赏不患寡而患不公,罚不患严而患不平。赏以兴德,罚以禁奸。使下畏罚而利赏,下也;好德而恩进,上也。天下无不可用之材,唯在于所用。译文:赏赐不害怕少却害怕不公正,惩罚不害怕严厉而害怕不能服人心。赏赐是为了鼓励众人的德行,罚是为了禁止奸邪的事情。使下属害怕刑法而希望得到赏赐,是下策;使他们喜欢道义而思进取,才是上策。天下没有不能够使用的人才,关键在于怎么样运用。
事上卷四
事上宜以诚,诚则无隙,故宁忤而不欺。不以小过而损大节,忠也,智也。
译文:侍奉上级应该以诚相待,诚实就不会产生裂痕,所以宁愿触犯上级也不可欺骗他。不要因为小的过错而丧失大节,所以忠诚的人,是智慧的人。
不欺上,亦不辱君,勉主以体恤,谕主以长策,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外,天下称孝焉。荣辱与共,进退以俱,上下一心,事方可济。骄上欺下,岂可长久?
译文:不欺骗上级,也不使领导受到屈辱,站在领导的角度来鼓励他,用深远的谋划来劝说他,使领导置身荣耀显贵的境地,天下人就都会称赞你了。与领导荣辱与共,共进共退,上下一条心,事情才能够办好。对上级傲慢,对下级欺诈,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攻城易,攻心难。故示之以礼,树之以威,上也。
译文:攻占城池容易,得到人心就困难了。所以带头用礼节,这样树立威信,是上策。
上怨报之以德,上毁报之以誉,上疑报之以诚。隙嫌不生,自无虞。事君以忠,不涓细流。待人以诚,不留小隙。
译文:上级怨恨你,就用财物去收买他;上级对你诋毁,你就用赞誉来回报他;上级对你猜忌,你就用诚实来应对他。这样没有间隙,自然就没有祸患了。对待上级要忠心,一点小事也不能够马虎。对待别人要真诚,不要忽略细节。
为上计,不以小惠,而以长策。小惠人人可为,长策非贤者不能为之。故事之以谀,不如进之以忠。助之喜,不如为之忧。
译文:替上级着想,不要从小利开始,要从长远去谋划。小恩小惠人人都可以做到,可是长远的谋虑只有贤能的人才可以做到。所以用阿谀奉承来对待上级,不如表现出忠诚。让上级高兴,不如为他分忧解难。
思上之所思,而虑其无所思;为君谋利,不如为君求安。思之深,而虑之远。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译文:想着上级所考虑的,看到上级没有思考到的;为帝王谋求利益,不如为国君求得太平。思考精深,谋虑深远。锦上添花,比不上雪中送炭。
避祸卷五
廓然怀天下之志,而宜韬之晦。牙坚而先失,舌柔而后存。柔克刚,而弱胜强。人心有所叵测,知人机者,危矣。故知微者宜善藏之。
译文:胸怀匡扶天下之志向的人,应该隐藏起自己的内心抱负;牙齿坚硬却最先失去,舌头柔软却一直保留到人死。柔能克刚,弱能胜强。人心无法预测,知道别人心思的人往往处境危险。所以能都洞察先机的人应该隐藏自己所知道的。
考祸福之原,察盛衰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难于无形,此为上智。祸之于人,避之而不及。惟智者可以识其兆,以其昭昭,而示人昏昏,然后可以全身。
译文:思考祸福的本源,明察盛衰的始末,在事情萌芽就开始准备对策,在危难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避开它,这是最大的智慧。平常人对于祸患即便躲也躲不掉,唯独有智慧的人可以发现祸患到来前的征兆,心里明白,却藏而不露,然后才可以保全自己。
君臣各安其位,上下各守其分。居安思危,临渊止步。故易曰潜龙勿用,而亢龙有悔。夫利器者,人所欲取。故身怀利器者危。
译文:君主和臣子各自安于本位,上下各自坚守本分。居安思危,临渊止步。所以易经上说:,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利器是人们都希望得到的。所以怀有利器的人处境就危险。
宜示之以无而去其疑,方无咎。不矜才,不伐功,不忘本。为人以谦,为政以和,守其常也。
译文:应该让别人看见自己虚假的一面让他们以为自己没有,消除别人对自己的猜忌,这样才没有祸患。不自夸自己的才能,不炫耀自己的功绩,不忘记做人的根本。为人谦和,政事平和,就能够长久。
有隙则明示之,令其谗不得入;大用而谕之小用,令其毁无以生。
译文:与别人不和之处就公开它,这样对方就不能够进谗言了;重用一个人却对别人说是小用,使得对方无法诋毁。
不折大节,不弃小惠。进退有据,循天理而存人情,此所以为全身之术也。
译文:不失去大的操守,不放弃给人小的恩惠。当进则进,当退则退,遵循天理,有含有人情,这就是最好的保身之法。
必欲图之,勿以小惠,以大德;不以图近,而谋远。
译文:一定要得到,不要用小恩惠,要用大恩惠;不要在乎眼前的得失,而要图谋长远的打算。
恃于人者不如自恃。自恃者寿,自足者福。顺天应人,故常在。
译文: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依靠自己才鞥购长远,容易满足就能够幸福相伴。顺天应人,素以能够长远。
自爱者重。危房不可近,危邦不可入。明珠必待识者,宝剑只酬壮士。
译文:自爱的人就能被人敬重。将要倒塌的房子不能接近,将要灭亡的国家不能够进入。明珠一定要等到能识别它的人(才会被人认同),宝剑只有赠送给(壮士才能够体现他的价值)。
以贤臣而事昏主,危矣。故明主则谏,昏君则去。不去而隐于朝,宜也。知其雄,守其雌。事不可为而身退,此为明哲保身之道也。
译文:贤能的臣子如果去侍奉昏庸的君主,那他就危险了。所以当他遇见圣明的帝王就会规劝,遇见昏庸的国君就会离开;即使不离开也应该隐身于朝廷。拥有刚强的才能,但是需要保持柔顺。事情不能强求时候就要全身而退,这就是明哲保身之道。
度势卷六
势者,适也。适之则生,逆之则危;得之则强,失之则弱。事有缓急,急不宜缓,缓不宜急。因时度势,各得所安。
译文:形势,是需要你去适应的。能够适应它的人就能安生,不能够适应它的酒味下了;得到形势帮助就会变得强大,得不到形势帮助就会变得弱小。事情有缓有急,该尽快解决的事情不应该拖得太久,该慢慢来的事情不应该操之过急。当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对策,才能平安无事。
避其锐,解其纷;寻其隙,乘其弊,不劳而天下定。
译文:避开争斗的漩涡,解除和别人的分争。寻找对方的破绽,利用对方的弊端,不用费力就能够安定天下。
势可乘,亦可造。致虚守静,因势利导。敌不知我而我知敌,或守如处子,或劲如脱兔。善度势者乘敌之隙,不善度势者示敌以隙。知其心,度其情,察其微,则见其势矣。
译文:形势可以利用,也可以制造。淡泊宁静,因势利导。让敌人摸不透我而我却了解敌人的情况,要么像处女一样安静,要么像奔跑的兔子那样迅速的行动。善于分析形势的人能够利用敌人的疏漏,不善于分析形势的人却常常把自己的疏漏暴露给敌人。了解对方心里想什么,揣摩他的感情,察觉他不为人知的细节,就可以预测事情发展的趋势了。
观其变而待其势,知其雄而守其雌,疲之扰之,然后可图。
译文:安静的观察对方的变化,同时等待有利于自己的形势的出现,知道雄强,却安守雌弱,使对方疲劳,并且干扰对方,然后就可以取胜了。
势可乘乎?势不可乘乎?智者睹未明,况己著乎,惟在断矣。智无识不立,无胆不行。
译文:形势可以利用吗?形势不可以利用吗?智者在事态还不明显的时候就洞察先机了,何况那些已经很明了的事情,只是在于取舍罢了。智者没有智慧就不能够成为安身立命,没有胆量就不能够身体力行。
为谋,所重者胆,所贵者智;胆智兼备,势则可为。
译文:制定谋略,重要的是胆量,贵重的事智慧;只有胆量和智慧都具备了,才可以去改变形势。
见宜远而识宜大,谋宜深而胆宜壮。军无威无以立,令无罚无以行。威慑之,智取之,胆胜之,则何敌不克,何坚不攻?正胜邪,直胜曲。浩然正气,而奸佞折。
译文:见识应该长远,智慧应该博大,谋略应该深远,胆量应该雄壮。军队没有威严就不能够站稳脚,号令不严格就无法实行。用威严来政震慑,用智慧来谋夺,用胆量来取胜,这样有什么敌人是不可战胜的,有什么城池时不能摧毁的?正义会战胜邪恶,正确会战胜错误。胸怀浩然正气,奸佞小人自然就会畏惧。


  https://www.biqivge.cc/book/38027/486285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