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第231章 节 爪哇国
王四崇疑惑的摸了摸头:“他家门房大哥,不是姓李,叫李大可么?”
“哈哈,你们看,天空好蓝呀,今儿天气真不错。”云朝打了个哈哈。
陈嘉茗一笑。
云畅没看天空,她看着地上的两只野猪,愁道:“姐,咱们好象也没带担和绳,这两只猪,要不我先背到山下,再找人来抬回去?”
她力气大村里人都知道,但具体大到什么程度,除了自家人,却没人知道,祖父严禁云畅在村人面前展示她的神力。所以她才会说背到山下,再找人来抬的话。
陈嘉茗听了,哪怕知道她力气大,目光也不免在她身上转了一圈,又在地上的两只野猪身上转了一圈。最后摇了摇头。
那只成年猪不必说了,至少四百来斤,另一只虽说是小猪,怕也得近两百斤。
一共六七百斤重,两只猪加起来简单能把她给埋掉……她竟然说要背回去。
王四崇倒没觉得云畅说这句话有什么,但觉得自己身为男子汉,怎么叫人家姑娘出力呢?于是拍了拍陈嘉茗的肩,道:“姓陈的小子,咱找结实的枝枝,再用草搓根绳,两把这大猪抬回去。那只小的叫我老大背吧。”
陈嘉茗:……他虽会武,但抬个几百斤重的猪走山路什么的,,鸭梨山大啊。
然,身为男人,他能拒绝么?
不想云畅却翻了个白眼:“那么麻烦做什么?你们要是不好意思,抬那小的,大的我来。”
说完,上前弯了腰,把那大猪拎起来就甩到了背上。然后一呶嘴:“别用什么树枝了,都不够费事的,你两拎着腿抬不就成了?”
那潇洒的一甩,云朝不忍直视的扭过头去,待得云畅已经走了几步,云朝才低声两人道:“这事儿不许传出去!”
陈嘉茗和王四崇对视一眼,果断点头:“打死也不说。”
云朝这才觉得圆满了。
心底却愁起来,有这么个妹妹……也挺操心的,这将来得给妹妹找个什么样的婆家啊?
看着王四崇,云朝心想,其实这小子倒是个好人选,至少人家对她神力妹不但不怕,还特别崇拜。可惜这小子和畅儿,年纪相差的有点大,唉。等畅儿能议亲时,这小子的儿子怕都能打酱油了。
真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啊。
再看一眼陈嘉茗,这小子倒不错,虽然长的不帅,但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让人觉得舒服妥贴,天生有亲和力,这也是一种本事呀,这样的天赋,比帅气俊美什么的实用多了。
这小子是云北哥的同班同学,想必年纪也和云北哥差不多?十三四岁的话……虽然比王四崇只小了一两岁,但一两岁区别大了,。
虽然比畅儿大了五六岁,但至少畅儿议亲时,他不至于娃都能打酱油,而且如果他晚婚的话,还是相当有可能的嘛。
“陈大哥,你家是哪儿的呀?听你说话,倒象是东南沿海那边的口音。”
陈嘉茗笑道:“我是福州人,不过在广东长大。”
“咦,那你怎么来了咱们盱城县这小地方?家里在这边有亲戚?或是家中长辈们在这里任职?你是随长辈们就任来的?”
陈嘉茗默了默,想着云朝刚才淡笑着,便让王四崇答应她以后有事帮忙的话,坦诚而又自然,虽是求人,却不着痕迹的达到了目的,且非但未使对方反感,还让王四崇心甘情愿,究其根源,也不过是在恰恰当的时候用了“坦诚直接”四个字罢了。
仗义每多屠狗辈。陈嘉茗心里不期然又想起这几个字来。
“我家世代海商,在福州有些名声,我来盱城县学读书,是因为家里中在泗州城有些铺子,我被家中按排过来看管。我原是考过秀才的,不想放弃学业,打算以后科举,便找了关系,就近入了盱城县学。”
云朝一听陈家竟然是海商,而且陈嘉茗说了,在福州很有些名气,顿时两眼发光。
时人说话多爱谦逊,陈嘉茗说有些名气,那就是名气很大了,且世代海商……
云北哥这同窗交往的好!
云朝又想起两位娘舅好象也是出海经商的,便问道:“原来陈大哥家竟是海商,我有两位舅舅,姓周,原是大明山人,前几年也出海经商去了,只是几年都未曾有点消息,陈大哥,若是不麻烦,你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他们的下落?”
虽说她自己对这两位娘舅没什么概念,但是之前大哥云川曾特意去过一趟大明山,心里十分惦记,如果能打听到两位周家舅舅的消息,到时候告诉大哥,也好叫他放心。
不过举手之劳的事情,陈嘉茗当然不会拒绝,问了一下周家两位舅舅的名字,便答应了下来。
云朝又笑问他们家的海船商队,一般都去海外什么地方,陈嘉茗大概说了些。他自己并未出过海,所以能说的也有限。不过离大齐最近的几个邻海的小国,陈嘉茗却提了几个。
云朝听说了爪哇国,忙道:“你们家的商队,常经过那里?”
陈嘉茗点头:“嗯,听说爪哇国是佛国,国人多信佛教。那边香料多,尤其是沉香极其珍贵。还有一种十分恐怖的东西,生活在水里,十分凶恶,听说还食人。”
爪哇国便是后代的印尼的一部分,陈嘉茗说的,应该就是鄂鱼了。云朝笑道:“咱们大齐的刘姓,古称屠龙氏,陈大哥你说的爪哇国的那食人的水生物,应该就是刘氏屠龙的那种龙了,它还有个名字,叫鄂鱼。这鄂鱼虽然凶恶,但其实十分美味。可惜咱们吃不着。对了,爪哇国除了香料水果,其实还有更珍贵的东西,可惜那些海商人,并不重视罢了。”
陈嘉茗没想到她竟然懂得这么多,好奇道:“什么东西?”
“爪哇盛产水稻,玉米,木署,水果。木署还罢,水稻却比咱们大齐的稻子要好,可以一年双季种植,产量亦高。尤其那叫玉米的作物,产量极高,且不太挑地,北方干旱之地也适合种植,如果种的好,亩产可上千斤。陈大哥,你说,这样的好东西,为什么没有商队带回来呢?他们眼里,只看到香料宝石。可民以食为天,如果咱们大齐能引进这些海外国家的优良粮食品种回来,咱们大齐的百姓,何愁荒年里会饿死?国富才能民强。若是百姓们都不饿肚子了,天下也便太平了。”
这话虽然偏颇,却也不无道理。
陈嘉茗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在脑子里一闪而过,偏他没有抓住。
https://www.biqivge.com/book/3722/19215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