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冠军侯 > 第91章 国运之战!

第91章 国运之战!


满桂看出了鹰弓的价值,这种训练难度像弩一样低、威力和弩一样大,但是射速却像弓一样快的武器的价值非常高。

        可是当他听说这种武器需要用铁杆铜箭头的时候,他就知道这种武器没有任何推广的可能性!这哪是箭啊?这分明就是钱!

        他知道自己绝对养不起装备这种武器的部队。大明的其他将领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也不可能花这么多钱养兵,于是满桂就只能放弃了。

        同时,满桂也没有将这种武器上报的心思。大明的官员就没有将这种“奇技淫巧”上报给朝廷的传统,就像当年的戚继光改良了碗口炮、将之变成了虎蹲炮,可是也没有将这种利器上报。

        如果不是戚家军用虎蹲炮打出了足够亮眼的战绩,大明根本不可能注意到这种武器。

        不管怎么说,满桂确实是发现了王林轩所部的战斗力提升非常快。

        他唯一担心的是,王林轩用来养兵的钱来路不正。

        之前为了算计吴建,也为了掩盖自己是一个军户却在经营商业的秘密,王林轩让王林雅负责了琉璃厂,而且除了少数人之外,这个消息对外一直是保密的。

        所以无论是之前的吴建?还是现在的满桂都不能确定王林轩的钱到底是哪来的?

        甚至,满桂都有些怀疑王林轩养兵的钱是朱审燍提供的,这让满桂有些担心。

        于是他便在视察王林轩部队的时候提醒道:“有些人,你最好还是不要过从甚密的好,你应该知道,有些人我们这些当兵的是不能沾的。”

        王林轩这么聪明,他自然知道满桂在担心什么。

        他笑着在满桂的耳边说道:“大人应该听说过我山西的有钱人最近都在追逐什么吧?”

        满桂心中一动,有关琉璃的消息他这种大人物自然是听说过的。

        他有些惊骇的问王林轩:“你什么意思?”

        王林轩说:“不知大人有没有想过,那些琉璃是从哪来的呢?”

        满桂狠狠地抓住了王林轩的手臂:“你是说,那些东西是从地下来的?”

        王林轩知道满桂这是误会自己当了盗墓贼了。看着满桂眼中的担忧和痛惜,王林轩心下有些温暖。

        这个满桂大人自己都要自身难保了,却还对王林轩表现出了这么明显的爱护和关心,这让王林轩有些感动。

        可有些话还不能明说,王林轩只能对满桂说道:“大人,你难道忘了,我的部队用的可是铁杆铜箭头啊?”

        满桂微微皱了皱眉头,起初他并不明白王林轩在说什么?也幸亏王林雅的琉璃最近比较畅销,让满桂多多少少听说了些琉璃的故事。

        他终于还是想到了,琉璃是在炼铜的时候出现的副产品。

        见满桂的眼光越来越惊讶,王林轩便说:“大人应该也听说过,那些琉璃大多品相并不算特别好。那是因为虽然有人找到了增大琉璃出产率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并不尽善尽美。”

        满桂哈哈大笑,他这才彻底的放下了心来。他拍了拍王林轩的肩膀说道:“这个世界上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啊?这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解决了自己心中最后的疑虑,满桂的心情大好,他便回去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中去。

        王林轩则是趁着这段时间一边继续武装部队,一边加大力气购买驮马。

        很快,时间便来到了崇祯二年的十月份!

        真正能够决定大明和后金国运的战争爆发了!

        众所周知,在明与后金的战斗之中,有三次至关重要的战役。

        萨尔浒之战,后金和明朝在辽东地区攻守异位。

        天启六年和天启七年的两次宁锦之战,努尔哈赤喋血宁远城下,继任大汗黄台吉在次年同样在宁锦防线上碰的头破血流。

        这之后后金的国势急转直下!

        后金的生产力低下,国内的物资几乎都要靠劫掠。可是连续两年的宁锦之战,后金不仅没有掠夺到任何物资,反倒是损耗了大量的钱粮。

        这就在后金国内引发了巨大的危机。据《清实录》记载:“时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有相食者。国中银两虽多,无外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腾贵。”

        更加可怕的是,饥荒又导致后金国内物价飞涨,“良马,银三百两。牛一,银百两。蟒缎一,银百五十两。布匹一,银九两。”

        《清实录》是清朝官方编修的编年体史料,这两条信息显然是非常可信的。当时的后金确实已经穷途末路!

        这也是为什么?黄台吉要在崇祯二年发动己巳之变的原因,也是为什么黄台吉冒险将自己的后路交给蒙古人,从蒙古境内绕道攻击明朝的根本原因。

        因为当时的后金确实是后继乏力了!

        至于说后来的战况,那恐怕是连黄台吉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要说袁崇焕确实是有本事的,在黄台吉行动之前袁崇焕曾经连上两封奏疏跟崇祯陈述利害。

        他在第一封奏疏之中说:“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蓟门单弱,宜宿重兵。”

        看得出来,这时的袁崇焕已经想到了黄台吉有可能绕道蒙古,可是崇祯却没有理会他。

        袁崇焕上第二封奏疏的时候或许已经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的措辞明显严厉了许多:“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蒙古)为向导,通奴(后金)入犯,祸有不可知者。”

        通过这封奏疏可以看出,袁崇焕几乎已经完全预知了己巳之变的发展。

        而且看得出来,袁崇焕已经不顾崇祯的感受了。他多次提及蓟门兵力虚弱,实际上就已经是在批评崇祯在蓟密云三边的裁军汰饷政策了。

        只不过

        或许是因为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所以崇祯不仅没有听进袁崇焕的好言相劝,他反倒是认为袁崇焕畏战,而狠狠地申斥了袁崇焕。

        崇祯在这个时候似乎完全忘记了,袁崇焕已经在宁锦防线打败过后金两位大汗,并且击毙了一位大汗了。甚至袁崇焕在奏疏之中明言:“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

        袁崇焕这么明显的自信也被崇祯无视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37136843/268397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