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穿成了乡下小子 > 第6章 宁天良的私房

第6章 宁天良的私房


独自静坐许久,宁真逸砰砰跳的小心脏终于平静下来,他又开始查看搬家时没空细看的箱子。

        当时这个箱子放在书房里,里面叠了一大堆写了字的纸张。宁真逸仔细翻了翻,发现最上面那一叠是话本子的手稿。他大略翻看了这些手稿,看完感觉十分无语。

        嗯,感觉宁天良这个人,不太正经啊。这堆手稿绝大多数是小黄文。用词婉约缠绵,“情节”描写细腻生动。宁真逸怀疑他就是沉迷写小黄文才导致两次乡试都失利的。

        不过,这些话本子显然很受欢迎。这一点从宁天良十六年攒下的家底可以看出来。光是房产、现银、田产,全部加起来就有大约一千二百两上下。宁家人平常的吃穿用度不差,再加上念书和赶考的钱,起码得有两千两起步。也就是说,宁天良一年至少能挣一百三十两。

        在这个时代,一个话本子写手能有这收入,已经算大佬了。

        等宁真逸翻完最下面那本账册才知道自己是冤枉宁天良了。宁天良也不是没写过别的话本子的,不过都反响平平,只有小黄文挣钱。嗯,所以是读者们不正经,不是宁天良的错。

        其中有一本名为《白狐情》的话本子还没写完,不过已经列好了大纲,大致描述了全文剧情、预备写多少章。

        宁真逸一时来了兴趣,仔细把所有手稿看了一遍,发现宁天良写的话本子,虽然全是小黄文,但每一本的人物都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生动,剧情也连贯有逻辑,最妙的是妖精打架的部分也很生动,难怪写个话本子都能发家致富。

        宁真逸继续翻,那本《白狐情》正在连载中,按照宁天良和书肆签的约,宁天良应该按月给书肆交稿。上个月,宁天良是交了稿后才出意外的,如今距离规定的交稿日期还有小半个月。

        仿照着宁天良的文风把后半截故事续下去并不难。二十一世纪信息爆炸,虽然宁真逸上辈子还是个大闺女,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什么东京凉、苍老师、一树梨花之类的,他跟舍友们一起看过。

        明天去县里找那家书肆问问关于话本子的事情好了。

        不过巴巴的跑一趟县城,不趁机买买买好像有点亏,宁真逸打算顺道采购一番。他白天搬家的时候大略瞄了几眼兄妹三人的衣物。真泽还好,他岁数小,李氏生前似乎常常给真泽做衣服。宁真逸估计真泽的衣服够他穿到五岁。但是自己和真琦的衣服都有些短了。

        自己是因为在长个,身高蹿得快,衣服自然也短得快,倒也能凑合穿一阵。只有真琦,她是因为长期被李氏忽略,好几年没有穿新衣服了,那裤脚可怜巴巴地连脚踝都遮不住了。

        至于宁天良,他作为一个书生,生前大部分时候待在书院里,少部分在家的时间当然也不可能去管闺女穿什么衣服。

        既然真琦衣服全都偏小了,明天干脆把里里外外的衣物添置一些好了。唔,布料要去县城买,衣服可以找村里徐婆婆做。那位徐婆婆年轻的时候是个绣娘,现在年纪大了,绣不了花,做做衣服却还是很麻利。

        既然是在村里生活,衣服这样会被别人看见的东西最好不要太出挑。

        “但是为什么宁天良一点私房钱都没找到……奇怪得很。”这么想着,宁真逸又继续往下翻,终于翻出了另外一本账本。宁天良记账的方式跟时下流行的不一样,一本账本专门记收入,另外一本专门记支出。

        古人记账的方式实在令人头大,等宁真逸头昏脑胀地看完账本,才大略弄明白,不是宁天良没有私房钱,而是他把钱都花掉了,最近的消费记录就是府城那一套房子。另外,宁真逸还从账本最后面找到了一叠田契,共十二亩,写的是宁真逸的名字。

        “是了,原主也是秀才,按律也可以免税三十亩地的。”至于为什么只有十二亩……他仔细看了看,发现这十二亩全是位于府城的上等田,而且十二亩地是连在一起的。府城那地方,恐怕没那么容易买到这样的地吧,一时半会儿没凑齐三十亩也正常得很了。

        嗯,还有单独的账本呢,列着原主的收支。原主7岁考中秀才,然后被大昭四大书院之首的柳怀书院录取了,每年给他发五十两奖学金,按月发放,四年下来共发了两百两。这些钱,宁真逸都交给老爹了。

        宁天良用宁真逸的奖学金给他买了十二亩上等田。还有一些零头,被宁天良挂在牙行做订金,让牙行的人继续帮忙找上等田……

        加上分家时到手的十五亩地,宁真逸手上已经有二十七亩地了。

        宁真逸窃喜,刚才还在担心没理由去府城第二趟,结果这么快就找到了定期去府城的理由——打理田地,这可是再正经不过的正经事,任谁都挑不出错来。

        紧张些的地主们一两个月巡查一次田地,没那么紧张的,起码一个季度也要打理一次田地吧?宁真逸新手上路,每个月都去府城完全说得过去。

        总结一下,目前手头上有现银三百八十六两、田地二十七亩、房产两处。

        府城的房子,本想租出去的,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为了方便藏东西,现在只能就那么放着了。他要囤的粮食打算藏在空间里的,当然要有一个自己的地方更方便些。计划中足足要囤七十五立方米的粮食,算起来重量不轻,他当然不可能一次性就囤完,为免被人注意到,必然是要分批的。

        今年的粮食是只能靠买了。明年的粮食倒可以从佃出去的地里获得。

        从往年的收成来看,柳怀州的良田水稻亩产量,根据品种不同,大约是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斤。

        自家往年和佃户定的分成比例是对半分。按亩产一百五十斤算,一年能收获四千零五十斤,对半分完还有两千多斤。家中目前三口人,按一个月七十斤的食量,一年大约八百四十斤。

        两千多斤的粮食完全能覆盖自家兄妹三人的主食。

        日常的伙食要营养均衡,那么除了主食以外,还需要各种蔬菜、水果、蛋、肉、鱼、乳制品等。

        蔬菜可以自己种。白天搬家的时候,他发现屋后头那一片地有山药。自家的菜还没种起来,先挖山药当蔬菜吃一阵。

        水果可以去后山摘。后山除了之前看见的桑葚,应该还有别的。明天去县城看看有没有水果树卖,买几棵种在家里。

        蛋和肉可以靠养鸡解决。

        鱼可以尝试去旁边河里捕捞或者去买。

        乳制品问题可以买几只母羊解决,在后院角落里盖个棚舍,到时候养个两三只母羊应该就够。

        总之,只要多想想办法,伙食水平还是可以保持住的。

        明天从县城回来后,先解决养鸡问题。

        鸡舍可以找村里的木匠打一个,不用太大,一米高、两米长、半米宽就行了。一米高的鸡舍可以做成两层,这样养上十几二十只鸡绰绰有余。等鸡舍做好以后,就可以去县里把鸡崽和母羊一起买回来。

        理清思路,宁真逸终于能躺下来安心睡觉了。看着睡得四仰八叉的真泽,宁真逸微微笑了笑,只要他足够努力,一定能把弟弟妹妹好好养大的!他们兄妹三人就这样相依为命,就很不错。

        累了一整天,宁真逸几乎是一沾枕头就昏睡过去。

        然后第二天清早,宁真逸就被自己打脸了。兄妹三人相依为命什么的,根本不可能的。

        宁真逸摸黑顶着初春清晨三点凛冽的寒风,蹲在河岸边刷洗着被真泽“画地图”的床单和被子。

        古代没有什么洗衣液、洗衣机,清洗整床棉被这种活对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何止是艰难,宁真逸洗得差点崩溃了。他前世也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又是独生女,哪里照顾过小孩子?

        现代人洗被子也多是丢到洗衣机里,让洗衣机干活,又有几个人会亲自动手呢?反正宁真逸上辈子没干过这事。

        直到他双手冻得失去了知觉,才终于把两床被子洗净拧干,然后抱着湿漉漉还在滴水的被子回去晾。

        屋里,真泽把自己摊成大字睡得正香,估计都没发现自己尿床的事。

        宁真逸去把湿衣服换下来,然后他崩溃地在自己脱下来的里衣上闻到了尿骚味。他猜,是真泽尿床的时候沾到自己身上的。

        宁真逸看了看放脏衣服的筐,从昨天中午到现在,还不到一天的时间,自己兄妹三人已经各自换了两次衣服,其中真泽换了三次。宁真逸想,雇人太慢,还可能出纠纷,干脆去买人回来照顾孩子算了,否则这日子根本没法过了!光每天洗洗刷刷就能去掉他半条命!

        宁真逸背着脏衣服筐往河边走,边走边恨恨地想:等天亮后,必须、立刻、马上去县城买几个人!专门负责洗刷扫洒的事情!人人平等是什么?来了古代就该和光同尘!太特立独行的人,在古代是过不下去的!

        等宁真逸终于洗干净衣服,坐在炭盆前烤火,太阳已经出来了。

        宁真逸洗完衣服的时候,顺便去河里查看了昨夜投放的篓子,里面已经有了动静。宁真逸心中一喜,也不管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赶紧提着篓子背着洗干净的衣服回家。

        昨天他们兄妹三人刚刚搬了新家,自然各种缺东西,宁真逸本就打算今天把真琦真泽带去外公家,拜托舅妈照顾半天。只是要去多长时间不能确定,说不定真琦真泽要在外公家吃午饭。

        外公家也不宽裕,他总不好让真琦真泽去吃白饭,就盘算着带点菜,于是赶紧检查了篓子,发现里面竟有三条鱼!见三条鱼挤挤挨挨地在篓子里挣扎,宁真逸赶紧拆掉了篾条,将鱼一股脑儿倒进一个木盆里,又加了点水。

        三条鱼有两条是鲤鱼,还有一条是草鱼,目测重量都有三、四斤的样子。宁真逸挑了最大的那条鲤鱼,寻了一根草绳串好,又端上昨晚煲的兔肉煲,带上真琦真泽去外公家吃早饭。

        兔肉经过一夜的文火慢煲,极为软烂入味,即使盖着盖子,那香味也飘出去好远,附近几家的小孩子早就在探头探脑了。宁真逸看着那些小孩子盯着自己手中的砂锅,两眼放光的样子,心中默然。

        他来自二十一世纪繁华的大都市,人人吃得饱穿得暖,哪里见过小孩子会对着肉露出饿了一年的表情。直到此刻,他才对自己的穿越有了一些真实的感受。

        等到了外公家,发现表弟表妹们也是用同样的眼神盯着自己砂锅看,宁真逸心中更加沉重。

        李家村还算附近比较过得去的村子了,李老汉是村长,在村里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家中的孩子尚且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肉,更不要说其他人了。那些家中连自己的地都没有的贫农,过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呢?宁真逸不敢想。

        李老汉看见自己的宝贝外孙来,倒是很高兴,迈着八字步过来问宁真逸怎么一大早想起来找外公?

        宁真逸笑道:“今天想去县城买些东西,真琦真泽就拜托外婆和舅妈照顾了。”说着又举起手中的砂锅道:“顺便来外公这里蹭饭。”

        蹭饭?大家看了看宁真逸手中飘着肉香的大砂锅,和那条还在蹦的大鲤鱼,心中不由自主想道:“他哪里是来蹭饭的,是来送菜的还差不多。”

        宁家兄妹三人,宁真逸十一岁,正在长个的男孩儿饭量可能还会大点,真琦真泽那么小,只怕两个人加起来都吃不了一个馒头吧?

        宁真逸是用撒娇的口气说的,李老汉自然不舍得对他说“不”,高兴道:“好好好,一起吃。”拉着宁真逸往餐桌前坐。

        白氏接过宁真逸手中的砂锅放在餐桌正中间,又提走大鲤鱼,让大家等等,马上就把鲤鱼做出来。

        宁真逸的二舅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屁股坐到宁真逸身边,大骂宁文瑞黑心,说宁天良累死累活地把弟弟拉扯大,又替他养老婆养孩子,如今尸骨未寒,宁文瑞这个狗东西竟然狠心把三个侄子全部撵出家门,又直呼“逸哥儿受大委屈了”,说着一把抱住他,在他背上拍了好几下,手劲不小,拍得宁真逸龇牙咧嘴。

        二舅李二木,在县里一家名为竹静斋的书肆做掌柜,一旬一休沐。三日前刚刚回来过……大约是听说了外甥分家的事才回来的吧。

        顺便一提,给宁天良出话本子的书斋就是竹静斋。

        李二木确实是为了宁家分家之事回来的。李二木和宁真逸的娘亲李氏是龙凤胎,打小一起长大,感情格外好。前些日子李氏意外身故,李家最伤心的就是李二木了。

        昨日听说宁家的变故,自然火急火燎地回来了,只是到达村里时已经不早,二舅担心影响他们兄妹三人休息,就没去村尾找他们。

        大家热热闹闹地吃完早饭,宁真逸开始说正事。

        宁真逸要说的当然是去府城改地契的事。

        封建社会的治安嘛,要看当地的父母官做不做事,怎么做事。但他们做得再好也不可能跟二十一世纪的种花家一样好的。宁真逸这么个小身板,自然不敢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独自一个人去府城。

        原本说好春耕后去府城的,但是昨天半夜宁真逸忽然想起来,改房契这事不能等春耕后,因为他还有十二亩地在府城那边。

        古代人种田都是要按季节做事,地契不改,找佃户安排春耕事宜名不正言不顺。虽说宁真逸不打算更改收获的分成,佃户总不能不认得主家啊!再说还可能有别的问题,比如说佃户穷得叮当响买不起种子之类。真要等春耕后才去府城,那可什么都耽误了。

        宁真逸把自己的顾虑一说,他们就懂了,大舅点头道:“逸哥儿急着去的话,大舅恐怕就没法跟了。县城的镖局里有一支镖师是李家村出去的,可以去镖局问问他们什么时候走镖,就算没有,保不齐也能获得一些消息。”然后把镖师的情况跟宁真逸说了。

        李家村原本就有一家猎户,现在的户主名叫李大壮。李大壮这一支都会点粗浅的拳脚功夫,如今县城的镖局有个镖头正是李大壮的堂弟,算起来也是同族。

        既然宁真逸急着去府城,李一金打算找那个族人问问,或许有去府城的队伍,能让宁真逸蹭个车。

        大舅不能跟去,宁真逸也理解。春耕之事何等重要,当然不能耽误。更何况大舅妈和宁真逸那便宜二婶一样能生,大舅家也有4个孩子,如今她又怀了孕,大舅身上的担子又重一分,更是不敢轻忽。

        宁真逸正要点头,二舅却忽然开口:“何必那么麻烦,逸哥儿可以跟我一起走啊。”

        众人诧异地看了过来。二舅道:“我们竹静斋在全大昭都有分店,而且主家的产业并不只有竹静斋。按照惯例,每个季度各府城的总店都要开一次会。今年春季的会议定在了这个月的十五,如今已是初七,为防意外,初十就会整队出发。”

        李一金也知道这事。李二木每个季度都要去州府,算算日子,今年春季的会议已是比往年迟了。让宁真逸跟着亲二舅,自然比托付给隔了好几房的族亲好,于是李老汉放心道:“逸哥儿跟着二木走,自然更令人安心。”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李二木本是回来看宁真逸兄妹三人的,如今既然见到了,外甥看起来也不错,自然要回去上工了。

        甥舅俩到达村口,赶车李的牛车已经只剩下三个座位了。二人赶紧找位置坐下。

        宁家昨天分家的事情已经在村里传遍了,车上男男女女盯着宁真逸窃窃私语。

        宁真逸连眉毛都没动一下,假意把手伸进怀里,从空间里摸出本书,正是《张氏医书》。他打算先翻几页医书,反正那些人不识字,不知道宁真逸到底在看什么书。

        车上人见此,倒是渐渐不敢说话了。在这个时代,文字还是很让人敬畏的,读书人也让人尊敬。

        如此相安无事地到了县里。

        依照宁真逸的计划,他要先去竹静斋,虽然李二木不知道宁真逸要去做什么,不过书生上书斋,再正常不过了,没什么好问的。

        竹静斋是县里最大的书斋,而且竹静斋还是全国连锁,全大昭稍微繁华一些的城镇都有一家。

        两堰县这家竹静斋,上下共有三层。

        李二木是来上工的,自然不可能跟着宁真逸闲逛,于是对宁真逸道:“一楼是各类杂书,二楼是科考用的书,三楼是贵宾室,你自己逛,二舅要干活了。”

        眼看着二舅要走,宁真逸赶紧拦住他:“二舅等等,”李二木诧异地看过来“二舅,我爹是不是在竹静斋投递话本子?”

        李二木闻言露出了个“你这小滑头”的笑容,道:“在这等着,二舅很快就来。”

        宁真逸老实点头,李二木便安心走了。


  https://www.biqivge.com/book/36563162/242089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