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进入禁地
这天一早,龙逸峰就早早起床,整装待发,准备前往后山。这次有三人达到进山年龄,分别是龙逸峰、王东海和龙正桥,三人同一年出生,相差不过两个月。因为年龄相仿,在达到进山年龄之前,他们就约定好等龙逸峰一起进山。其实,王东海和龙正桥都是一个月前达到既定年龄的,但是他们都愿意等龙逸峰一起进山。一来是有个伴互相好照应,二来陪同进山的大人也省去很多麻烦。
根据玉马塘祖先规定,凡是达到规定年龄的少年均可自由出入后山禁地,也可以不去。达到进山的年龄的少年需要巫师和几个本村的壮小伙子带上打猎的家伙一起进山,但随着社会的变更,玉马塘本村已没有巫师,进入小伙子们进入后山也不过就是作揖意思意思,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玉马塘,很多年轻人跟随镇上的朋友跑到沿海一带去打工,接收到很多新鲜的教育。而且,随着玉马塘村电灯的开通,有的人家买了电视,看的东西也逐渐多起来。在打工热潮及电视机两股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近几年人们对进入后山似乎没有太多的兴趣了。甚至有的少年辍学以后就跟着大人们去沿海城市打工,好几年才回来一次,看惯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对后山禁地也不再热心。毕竟,那就是一座高一点的大山,树子大一些而已。
当然,也难怪年轻人们不再热心,在过来人们的印象中,后山不过就是一些残垣断壁和一些原始森林的参天大树。那些东西就算给你,没有公路也运不出去。至于传说中的像龙西波那样的通天本领,至今依然只是一个传说,几百年来,也没有听说过玉马塘的某某在禁地获得什么好处。到如今,进山的一切仪式不过成为一种纪念和形式,没有人会太在意。
今天龙逸峰一行没有巫师,只有他们三个少年和本村一个比较热心的组长。相比与龙逸峰的好奇和热情,王东海和龙正桥的想法不过就是圆一个儿时的梦,对大山没有太多的期待。二人早已辍学,计划过完年后随大人们去广东打工。本次出行,权当作最后一次过家家,或者一次年少轻狂的旅行。
三人简单带一些干粮,每人手中拿着一把八十公分左右的手刀。这种刀子有点像古装里面的那种陌刀,它刀身狭长,约成年人两指宽,刀刃很锋利。相传是以前村民们习武用的,每个人都有一把。
后来安稳日子过太久,基本上就没有人再学习武术,进山打猎也改用猎枪,慢慢演变下来,刀,就成为年轻人进山砍伐野草和灌木的工具,顺便还可以用来防身,防备有猛兽的伤害。
带领他们进山的组长龙程刚倒是拿着一把匕首和一只猎枪,虽然常年进山,也没有遇到什么特别厉害的猛兽,但有备无患。再说,即使没有大型野兽,也可以顺便打几只野兔和山鸡回去改善伙食嘛。
玉马塘这样的野山村,从来就没有禁止狩猎的说法。只要你有能力,老虎都可以打。不过,近年来很多人在外面打工,有了见识,也知道很多动物是珍惜物种,不能随便打的。当然,属于国家级别的珍稀物种,这里也不多,最多的是娃娃鱼和黔金丝猴,这两种东西一般老百姓也不拿他们当成猎物,经过很多年和人相处在同一片森林,这种通灵的动物早和人熟悉,也了解人性,只要察觉有带猎枪或有一丝不良企图,它们早就跑得远远的。而娃娃鱼,它那婴儿般的啼哭声和人手指的鱼掌,村民们开始视之为不详之物,后来有所认识,在政府的宣传之下,也没有人去动他们。这就是山里人的淳朴和耿直的地方,经过世代的传承和教导,人们与大山之间形成一种共同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就如同一种精神契约,没有文字,大家默默地自觉遵守。
在这里,山里人有很多规定,比如不打哺乳期的猎物和孵蛋期的鸟,不能在森林深处随意生火,即使生火,走之前也要用水或者土把火种熄灭才能离开。正是这种近乎迷信的行为规范,一定程度保证森林的安全与物种的平衡。
走过村里的庄稼地,便开始进入林区,随着不断深入,各种三人从未见过的树种让他们目不暇接,山里偶尔显现身影的小动物更使他们欢呼不断。原本对进山之行不是很上心的王东海和龙正桥也兴奋起来,时不时挥舞手中的长刀,追赶出现不远处的小动物。没有太多狩猎经验的他们,凭借简易的工具是完全不足以威胁的小动物们的生命。它们像知道三人的稚嫩一般,跟随着几人的脚步,时隐时现。当然,对于组长龙程刚来说,此行的任务就是把三人送到的后山禁地逛逛,然后带他们回村,现在还不是打猎的时候。回来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打到猎物,要的不多,够吃就行。
山路越来越陡峭,如果不是前人开拓的一些羊肠小道,有的地方根本就不能走动。即使是那些有人走过的毛毛路,经过一年的生长,也布满各种灌木和野生藤。
龙逸峰主动请缨,在前面挥舞着刀开路,王东海和龙正桥紧随其后,龙程刚拿着猎枪在后面照应。大概走到半山腰,各种植物的种类好像又有不同,山间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把整个大山笼罩得如幻如梦。龙逸峰等三人虽然从小长在大山中,但是也没有来过这么原始的森林,面对各种奇妙的物种和植被,禁不住一个劲地感叹。
不过,随着他们一行即将爬上山顶的位置,终于明白为什么村里一定规定少年们一定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可以进山。即使长期在大山生活着,更小的孩子的体力还是不足以攀爬这样的大山,而且还要边走边开路。龙逸峰等三个小伙伴都已经累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好像正在置身于炎热的夏天一般。看着艰难攀爬的三个少年,跟随在后面的龙程刚也没有吱声,更没有帮忙。
进山,本身也是对村里年轻人们的一种锻炼。
据说在更早之前,对进山的少年还有要求,要求他们带回一些自己需找的食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可食用的东西。能够带回食物,那就证明你可以依靠大山生活,不愁吃穿,不需要照顾和喂养,变成一个成年人啦。
此时,走在中间的王东海和龙正桥已经没有体力接替龙逸峰,走平地的时候二人消耗太多力气去追逐小动物,以及嬉笑打闹,到爬坡阶段的后期,他们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别提还要去披荆斩棘做开路先锋的事情。
在前面开路的龙逸峰也比较吃力,但是并不像后面的两人那么累,常年跟随爷爷早锻炼,加上爷爷的有意培养,龙逸峰算是村里面没有把武术荒废的少年之一,而且在这些少年中,他是最勤勉的一个。身体素质的强弱往往就在最关键的时候体现出来,看着运动激烈而面红耳赤的龙逸峰,后面的王东海和龙正桥不免有一些汗颜和自愧弗如,相比之下他们还比龙逸峰大一个多月。倒是跟随在三人本后的龙程刚,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爬,仅仅是微微冒汗,丝毫没有显示出一丝疲惫。看着前方挥刀前行的龙逸峰,他也不禁暗暗点头。
根据他多年带孩子进山的经验,能够自始至终一个人坚持开路的,唯有龙逸峰一人。要知道,在前面可不算是一向简单的活,一方面要爬山,必须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要用刀砍伐覆盖山路的灌木和植被。可别小看这些植被和灌木,他们的韧劲可大了,如果没有一些经验和力气,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再说,他们手中的那把刀至少也得有几斤重。
最后,四人终于抵达一个山门前。山门并不太高,大概有五米左右,如同一个牌坊一般居高临下矗立在他们眼前,视觉上感觉无比的威武和高大。在扇门上面写着“朝天山”三个大字,落款的时间好像是明代万历年间。龙逸峰心里默默算了一下,大概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扇巨石门可算是一件古董啦。
据龙程刚介绍说,这是好多年前龙氏家族先到这里,不知道过去多少个朝代,最后决定在这里修建一些建筑物。眼前的门是第一道山门,应该是后来增加修建的,另外两道门更加古老。具体年代,不可考据。龙程刚告诉三人:
“这些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算是我们的遗产,我们要珍惜。这些东西告诉他们,祖先们很早就到这里生活,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学会保护和珍惜他们。”
差一个学期就初中毕业的龙逸峰当然知道这些东西是国家的,不属于玉马塘村任何一个百姓的。不过他也觉得龙程刚叔叔说得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有大家都觉得这里的山水是自家的,他们才能珍惜眼前的一切。村民的这些说辞和信念,比起书上说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管用得多。村民们的心目中,自己是与大山相互依存、合二为一的,这样的共生关系远比所谓的责任和义务深刻的多。这样的意识在玉马塘村民心中普遍存在,及时是龙逸峰也是这么想的,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和其他渠道的了解,使他有了比大多数村民更先进或者说更社会化的一些认识。
龙逸峰一行穿过第一道山门,明显觉得山路要陡峭许多,龙逸峰感觉自己好像在攀登一个七十度左右的山坡。还好,这里的路比刚才的好走一些,每一步都有石头台阶,不再需要砍伐灌木和青藤等不明植物种类。这些石头阶梯就是利用山体的石壁凿出来的,非常结实,只需要走稳别滑倒就行。阶梯两边有扶手,还有一些生长的不是很茂盛但是很坚韧的绿色藤子,这种藤子非常坚韧,孩子们砍柴的时候经常用它捆绑柴火。村民们还伴它割下来晒,然后用水浸泡几十分钟,用来编制各种盛放东西的框。
因为不需要用刀,几人的刀已经入鞘,凭借双手双脚前行。其实路还不至于陡峭到非得用手的地步,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却很累,特备是王东海和龙正桥,如果不用手抓住藤子,那保不住他两会摔倒滚下山去。
山开路忽陡忽平,忽左忽右,起起伏伏地过量近两公里,龙逸峰一行来到第二个山门牌坊前面。第二道门有一块平坦的坝子,大约一百五十个平方左右,期间灌木丛生。这道门明显比第一道门显得古老,也显得小得多。从大门往里看,后面的路好像也要陡峭一些。龙逸峰认出这个门上面写着“云山独秀”四个繁体字,没有落款。龙程刚组长介绍,这第二道山门也是人工修建的,而且明显有些地方破损。除了四个繁体字,什么也没有,光秃秃的,更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修建的。穿过第二道门,就要全面攀爬山峰,大概有八十多米高的山峰,四周围只有一条小道,必须手足并用才能跑到山顶。到达山顶,又有一片空阔的山地,大概三四亩,对于数据,村民门可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概念。
四人在此吃点东西喝点水,稍作短暂的休息。龙逸峰趁机欣赏周围的环境,面对大山的左边是茫茫森林,一直延续到山脚,右边是悬崖,还有一股水流从山顶上飞泻下来,在空中像一条白色丝带一样飘动着,侧面吹来的风把这条细小的瀑布吹成雨珠,飞散在空气中。从这里愿望,除了依稀可以看到玉马塘村前的那几乎人家,其中一户就是龙逸峰家,其余便是茫茫大山和森林,即使是小村,也只能见到一个轮廓,看不清走动的人。
从第二道山门开始,再也没有其他路可以通往山顶。这条唯一上山的道路也是依靠山体凿开一条小道,小道蜿蜒而上。在石头的的低凹和有缝隙的地方,还有一些灌木在坚强地生长着。
时下正处于深冬,这些小灌木的叶子大多有两个手指头那么大,基本上全部是血红色的,把整个山崖染上东一片西一片的红。接近山顶,龙逸峰看到第三道门,应该是门一样的石壁,看样子好像是天然生成,而不是人工凿成的,石门上方生长一些不明植被,叶子也是红色的,不过叶片比刚才看到的小一些,细长细长的,像一道眉毛。穿过石门,石壁两边有一些古文,主要是用繁体字凿成的碑文,一共好几块,不过都是一些祈福之类的碑文,没有具体介绍整个山或者相关历史背景的。从这里,左右两边都可以通向山顶,或者可以说这里已经到山顶的区域。
方言望去,前方怪石耸立,灌木丛生,俨然一座石头森林。大大小小的石山星罗密布地林立在这里,形态各异。在一些稍微宽阔的地带,还可以看到一些残垣断壁,中间也是灌木丛生,不明年代。虽然龙程刚告诉三人山上这一片区域有几十条谷子的面积那么大,但是从第三道山门处,一眼是看不完整个山顶的。只有爬上两条小道的任意一个山峰峰顶,才能看清楚一个大概。由于山顶有很多林立的石头,像一个石头森林一样,不管怎么看是看不穿全貌。居高俯视这篇石林,就像一座迷宫。
“啊呜~,我们终于到山顶!”三人的喊声消散在山顶,传向四面八方的云雾。
https://www.biqivge.cc/book/36442984/885293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