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六百二十九章 战报抵京

六百二十九章 战报抵京


“陛下,陛下,孙承宗的战报送到了。”自从上次的山东报捷文书呈上去之后,这半个月以来早朝都没有什么大事,但是没有什么大事不代表着朝堂上就很安静,其实大家都在等,等孙承宗的战报,等辽东最后的战事结果。前期已经不断有塘马进京报信,内容大致差不多,就是辽东并未失守,天雄军的援兵和青弋军的援兵到达之后已经顶住了八旗军的攻势。

        得到这些消息之后,不论是崇祯还是官员百姓心里已经安定了不少,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辽东还在大明手里,宁远还没丢,八旗军还打不进山海关。唯一需要考证的就是,这次辽东军镇的兵员损失和城池丢失情况。

        今天的早朝散会很早,崇祯也早早的回了养心殿批阅奏折。刚坐下了没多长时间,周延儒便拿着折子火速进宫,直奔养心殿而来。孙承宗的战报规格很好,本身他就是阁老的身份督师辽东,所以他的折子不在兵部的管辖范围内,何况孙承宗有兵部尚书的衔,他的折子应当是直接呈交内阁。一下早会,周延儒和内阁的成员便早早的回到了文华殿边的办公地点。现在内阁的气氛明显有一丝诡异,自从上次的事情出了之后,温体仁和周延儒的矛盾已经逐渐升级,周延儒也已经清醒的认识到,温体仁现在是自己身边巨大的威胁,如果不能死死的压制他,恐怕自己的位置就要被取而代之了。接连出现的失误在不断的提醒周延儒,皇上对自己的耐心是有限度的,如果继续犯糊涂的话,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终将一落千丈。

        所以现在周延儒已经对温体仁敬而远之,两人不再亲近,周延儒心里的事情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公开拿到台面上来说。内阁里明显分成了好几个派别,首先是温体仁为首的一派,他在圣上心目中的地位上升,最先闻到味道的就是王永光和梁廷栋,这两个人的本质跟温体仁差不多,都是奸佞之人,虽然执政的本事不佳,但是嗅觉灵敏,官场上吹的什么风,他们一闻便知,眼见周延儒的势头日渐下滑,温体仁却在不断上升,便立刻投靠了温体仁。

        除了温体仁,便是徐光启这种不入流的人,剩下的几个如毕自严,刘廷元等人还是以周延儒马首是瞻。内阁九个人分成三股力量,着实有些滑稽。但这些事情作为上位者的崇祯都没有察觉,不过是内阁私下的事情罢了,没放到台面上来说,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崇祯自然无法知晓。

        今日孙承宗的战报送到,直达内阁,目前周延儒还是内阁的头,自然孙承宗的战报要先呈交给他阅览。周延儒看完之后便将战报手抄一份分发给内阁成员,自己也不与大家商讨,便只身一人立刻来到养心殿求见崇祯。想第一时间将战报的内容禀报给崇祯知晓。

        跟山东大捷的情况不同,塘马在进京的时候也比较低调,因为比起山东,辽东确实算不上大捷,战役上只能说惨胜,并且土地也失去不少,不能算是真正的胜利。所以塘马也就没有四处宣扬,而是直接将战报递交给内阁便完成任务。

        听闻孙承宗的战报竟然到了,崇祯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朱笔,显得有些紧张,就要知道辽东的具体情况了,就算是崇祯自己也是内心忐忑,不知道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不过从周延儒的表情来看,应当不是特别坏。果然周延儒一进来便跪在崇祯面前道:“陛下,方才辽东的塘马将前线战报送到,这是孙承宗手书,结果应当就是这样了。”

        “到底怎么样?”崇祯的声音都有些发颤。“还好,并没有太坏,微臣已经先行看过,孙承宗在得到两支新军的支援之后将皇太极在宁远城下击败,皇太极损兵折将,并且锦州也被在山东平叛的新军乘船登陆,偷袭拿下。皇太极的兵马已经败退,不过大小凌河丢了。”周延儒低声说道。

        崇祯脸上的表情由喜转怒,他一脸愠色的说道:“大小凌河丢了,那不是意味着战役失败了,辽东的地界又缩小了吗?看看万历年间的辽东地界,自从萨尔浒之败以后,我大明的军队一退再退,现在大小凌河也没了,锦州变成了一线,再往后是不是锦州也要丢了,孙承宗是怎么回事,枉朕这么信任他,难道他也要犯跟袁崇焕一样的错误吗?”

        周延儒不接话,其实如果换做另一个人肯定会将孙承宗他们杀伤了大量的金兵的事情提一提,可是周延儒虽然跟温体仁闹翻,但是孙承宗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显著的威胁,他并不愿意为孙承宗说上哪怕一句好话。眼见崇祯不满,周延儒将孙承宗的奏折递过去道:“孙承宗要说的都在折子里,微臣说的只是大体情况,还请陛下圣心独裁,另外孙承宗已经在回京述职的路上,相信不久之后应该就会达到京师,到时候陛下可以当面问他。”

        崇祯点点头,接过了孙承宗的折子,细细的阅读起来,前面的内容崇祯已经知晓,辽东精兵几乎全部折损让崇祯也是气的牙痒痒,大小凌河丢失,意味着辽东的局面更加艰难,孙承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奏折的后半段,辽东军和新军联手竟然歼灭了数万满蒙联军,并且有两万五千个首级正在运至京师的路上,这倒是让崇祯的怒气消了不少,虽然己方的损失巨大,可是皇太极的损失也不小,相比之下,虽然自己这边的损失更大一些,但是大明地大物博远不是金国可以比拟,如果从比例上来说可能皇太极的创伤还要严重一些。

        奏折里孙承宗毫不吝啬的对新军夸赞,更是特意点出刘毅重伤了皇太极本人,镶白旗的旗主杜度也被青弋军重伤,在回去的路上不治身亡。这对大明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可是崇祯却高兴不起来,这辉煌的战绩又是刘毅打的,难道大明其他的军队就这么不堪,关宁军完了,天雄军损失也不小,大部分的战绩还要依靠青弋军才能取得,那如果大明没有这支军队呢?是不是皇太极又可以从容打进京师了?崇祯的内心非常矛盾,一方面,山东的事情让他意识到,新军的战斗力虽然强悍但是如果自己不能直接操纵他们,总是心里不放心。但是另一方面,他对这支军队和刘毅本人又爱又恨,朝廷是什么样子崇祯心里也不是一点都不明白,如果要将刘毅治罪或者将新军强行交给朝廷指挥,会不会动摇这支军队的根基,历史上强悍的戚家军也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可是现在的大明没有更多的时间重新编练队伍,这支部队就像救火队一般,哪里危急就出现在哪里,如果有一天这支军队消失了,大明还有精兵可以抵挡外敌入侵吗?

        崇祯合上了奏折,闭目沉思,先把刘毅的事情放一放,孙承宗和卢象升已经在路上,应当怎么处置孙承宗呢?周延儒在一边躬身站着,他知道,收到了孙承宗的战报,崇祯内心一定在盘算着怎么处置孙承宗,自己上次提议的将孙承宗抓捕问罪看样子崇祯是不同意的。那该怎么办,不过按照周延儒的想法,孙承宗最少不能继续执掌辽东,最好是不要在官场上继续待下去。

        崇祯将奏折合上,对周延儒说道:“奏折里面的事情,朕已经知晓,此战,先败后胜,但是仍然被皇太极拿下了大小凌河,总体来说不是胜利。周爱卿去安排一下吧,等到孙承宗回来,朕要组织一次朝议,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这是件大事,朕也想听听百官的意见,孙阁老年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朕也不忍心将他怎么样,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败仗就是败仗,且等孙阁老和卢象升回来再做论断。”

        大朝议?好像从崇祯登基以来从来没有进行过一次大朝议,上一次好像还是在天启年间,不过那一次的大朝议是要整治左光斗,整个朝议都被魏忠贤操控了,有没有朝议都是一回事。不过今天圣上是怎么了,突然想起来这么一茬,让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参加,七嘴八舌的,还怎么给孙承宗定罪。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将孙承宗从朝堂上拉下来。

        心中这么想,但周延儒还是小心翼翼的施礼道:“微臣遵旨。”出了养心殿,周延儒抬头看看天空,本来还是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现在已经隐隐的浮上了一丝阴霾之色,哦,钦天监的官员早朝时说过,今日晌午过后会有雷雨。周延儒回头望望养心殿的大门,心里道:“孙承宗也该回去避避雨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35491700/241626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