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三章 故意遗漏
说完了天雄军和辽东军的封赏,孙承宗和卢象升都很高兴,看来这次的战功确实得到了圣上的认可,不过几万颗首级确实是大功一件,如果真要是按照大明军律以首级来计算军功的话,那恐怕每个军官都要连升三级了,不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做不到的,但是能升两级已经非常让人开心了,而且不仅是升级,想必皇上还要给一些物质上的奖励,虽然现在国库空虚,但是可以用粮食或者布匹,土地,先稳住人心再说。剩下的可以慢慢来。
孙承宗回头看了看卢象升,卢象升对孙承宗点了点头,接下来圣上恐怕就要对青弋军进行封赏了,卢象升已经领旨谢恩归位,孙承宗也是代替剩下的辽东军将士们感谢皇帝隆恩。卢象升心中此刻是感慨万千,子明今年不过二十二岁的年纪,凭借这傲人的军功,恐怕就要成为一省总兵了,天哪,大明历史上最年轻的南直隶总兵就要诞生了,这是何等的荣耀。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卢象升摇头笑了笑,有什么不敢相信的,子明给大家带来的惊喜还少吗?别说是总兵,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恐怕大明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将军封号就快要给刘毅拿到了。不过在那之后呢?如果青弋军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可以给大明开疆拓土怎么办,难道要给刘毅封公封王?天哪,简直是不敢想象,短短几年的时间,整个青弋军就像一个怪物一般在飞速成长,让人望而生畏,不过大明有此强军保驾护航,百姓幸甚,国家幸甚。卢象升此刻是真心的为刘毅感到高兴,其实不仅是他,孙承宗的心里又何尝不高兴。
崇祯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传朕旨意,南直隶新军战功卓著,军功首级着兵部勘验后,如果属实,则全军依照天雄军之定例,除参将刘毅,以下军官提升两级,士兵则由主官依据战功酌情升赏,朝廷不干涉。”依照定律,把总以下的官职都是当地卫所可以直接任命,并且这种低级军官不需要报请兵部,而就算到了千总和游击级别也不过是要在兵部备案,由当地总兵进行任命即可。只有再向上的将领才需要朝廷直接任命。所以士兵们的封赏皇帝不干涉也是正常,只需要拨付银两即可,因为在军队内的封赏肯定不会统一,就算是一个小旗里面,杀了五个敌人的跟杀了十个敌人的奖励肯定是不一样的,而朝廷的这些官员包括皇帝自己也不在一线,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所以一般按照惯例由将领们自己决定便好。
孙承宗捋须笑了笑,这一茬可以理解,青弋军的战功实在是太过可怕,在一线的孙承宗看得清楚,哪个青弋军的将士不是手刃过敌军的好汉?要是真的按照大明军功制度进行奖励,一个首级官升一级,那就算是青弋军的一个普通士兵也要变成总旗,百户不可。那怎么办,难道让刘毅再扩军十倍?要不然任意一个普通的士兵都是军官,岂不是军队里面连一个兵都没有了。看来这个军功制度恐怕要改改了,不能再按照以前的老黄历来了,萨尔浒之战以后,明军普遍被金兵压着打,所以这套军功制度也算是为了激励明军的斗志,可是如果以后大力发展新军,所有的明军战斗力都向新军看齐的话,那这军功制度就得修改了。
孙承宗侧耳倾听崇祯接下来的话,他虽然已经是七旬的老人,可是依然有一颗好奇的心,他也想知道刘毅能得到一个什么官职。他的推算跟卢象升不一样,卢象升只是简单的比对了自己得出来的结论。但是按照孙承宗的想法,刘毅应该是做不到南直隶总兵的,首先南直隶总兵跟其他地方的总兵不一样,毕竟是南京应天府的总兵,从规格上来说就比其他地方的总兵要高上半级,辖区又大。刘毅还是太过年轻,封为南直隶总兵就相当于一步登天了,总兵可不是参将,那是真正的一品大员。虽然本来在设立总兵这个官职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临时性的武官官职,所以也没有设立品秩,但是后来这个官职被固定下来,朝廷自然而然也就给总兵配备了相应的品秩,按照正常情况,总兵应该是从一品。而南直隶总兵说是正一品的大员也不为过,虽然品秩上依然是从一品,但是权力上可不是普通的从一品总兵能比的。比如现在的南直隶总兵侯峰,孙承宗也是有所耳闻,那在南直隶就是土皇帝。朝廷若是将这个职位给了刘毅,侯峰又怎么办,很多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毕竟刘毅太年轻,孙承宗也不想刘毅早早的就拿下南直隶总兵这个位置,如果是孙承宗给他定官职的话,一个副总兵还是可以的,先当上副手,磨练磨练,过上一些年月再缓缓的升为总兵。这是比较令人信服的,如果朝廷觉得此次的功劳太大,可以从散官和勋官上予以褒奖。副总兵也是正二品的大员了,完全可以给一个从一品下的勋官和散官以作表彰。
崇祯顿了一下,对诸位大臣说道:“诸位爱卿,关于城外三十万流民的事情,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也不知道这些流民的构成如何?”
“陛下!陛下!”一个声音响起,崇祯内心有些不悦,他侧身望去,果然是孙承宗,只见大殿上响起了孙承宗老迈的声音。崇祯吸了一口气,和颜悦色道:“不知阁老还有什么请求,阁老辞官回乡,朕也深为不舍,希望阁老在家乡能好好的颐养天年。本朝定制,致事的官员依然有上达天听的权力,如果阁老对朝政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大可以给朕上折子。”崇祯顾左右而言他,显然是在提醒孙承宗不要再节外生枝。徐光启抢前两步,想要劝说孙承宗,可是众目睽睽之下,徐光启又怎能直接说出口。其实六部尚书和内阁成员的心里都清楚,孙承宗到底想要干什么。不仅是孙承宗,所有头脑敏锐的官员都已经意识到了,在刚才的封赏之中有一处极大的漏洞,照理说圣上应该不会疏忽,留下这么大的漏洞,而内阁的大佬们也没有一个人提起,这是否说明朝堂之上已经出现了一种默契,一种大家早就达成的默契。而这个时候孙承宗疾呼陛下,是不是要点破这件事。
孙承宗当然不是傻子,他已经从几位内阁成员的表情看出来了一切,这些都是朝中的大员,他们的脑袋瓜里面装的可都是满满的学识,他们不会没有意识到这个巨大的漏洞,可是没有一个人的表情有变化,唯独徐光启的脸色有异常,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在孙承宗回来之前这些人就已经达成了一致,而其中只有徐光启是反对的,但是一个人终究抵挡不了众人的合力,也就意味着,圣上是故意漏掉了刘毅。这怎么可以,于情于理都不应该这样做,即便是再有不满,作为帝王,也不能凭借着自己的性子行事,而是要考虑到整体,刘毅是有不对的地方,可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抹杀他的功劳。如果一棍打死,以后谁还愿意给朝廷效力,有时候很多事情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说违抗皇命还可以理解,可是扩军这件事情在孙承宗看来无伤大雅,扩军也是为了打建虏,要不然新军就那么点兵力,杯水车薪有什么用。而且话说回来,这么多总兵参将吃空额的时候朝廷看不见,怎么看见个做实事,多多练兵的将领就要全力打压,如此说来,难道大明的军将全是吃空饷的废物才成?
要说功高震主,如果刘毅是个总兵或者是个像于谦那样的人物也就罢了,一个小小的参将,有什么震主不震主的,完全是小题大做。
孙承宗心里如是想着,如果他要是知道皇上已经派出曹化淳的东厂秘密调查安庆卫,恐怕要一头栽倒。都这个节骨眼上了,还有这么重的疑心病,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打击建虏北虏,别人还没打进来,自己倒要先对自己人下手了。
孙承宗心一横,他没有接崇祯的话,而是跪地拜伏道:“陛下,老臣是要在临走之前最后提醒陛下一件事情。”崇祯脸上的青气一闪而过,今天已经非常给孙承宗面子了,难道他真的如此的不识抬举吗?温体仁立刻出来解围道:“阁老,陛下体恤阁老,阁老也应该体恤陛下,临走之前阁老不是还应该跟陛下拜别吗?有什么话到时候再说不好吗?现在是大朝议,正事要紧。”
孙承宗岂能不知温体仁的用心,今日朝议若是不说,私下里就算说了,也没用。
https://www.biqivge.cc/book/35491700/241625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