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曹蒙昆千里追踪,赵维桓心生猜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深知南街信贷社,如今的“商票”已是通兑天下。
再看看眼前这仕信银号,还在搬现银、清点铜钱。
关锦瑜愤怒了,一怒之下,他勒令那郎中立即去户部,为这仕信银号申办“商票”。
一通狮吼咆哮后,到了最后、关锦瑜却也只能带人押着1030万两现银,一路疾驰地回到了青竹庄。
……
那边里,关锦瑜带着大量现银回到了青竹庄,暂时让青竹总商社缓解了现银危机。
这边厢,被敕令为钦差的曹蒙昆,凭借他多年的江湖经验,仅用了十天的时间,便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查访出了肖章的去处。
曹蒙昆都找到了哪些蛛丝马迹呢?
首先,在肖章等人失踪的那几天里,京东码头的丁字号码头,一直都被归云庄的乡兵严密把守。
从这一点分析,可以确定、肖章是从京东码头上了船,然后离开的京城。
上船走了,那么肖章能去往何处呢?
曹蒙昆一边向沿河两岸的州县发出协查官牒,要求各州县帮他查访。
另一边,他亲自带着二十几个皇城司密使,乘船沿河而下。
一边向黄河下游走,一边沿途在各码头打探、搜寻起一切可能与肖章有关的消息来。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不透风的墙。
尤其是在曹蒙昆这种既有老道的江湖经验,又有深厚密侦经验的人面前。
肖章藏匿的行踪,很快还是被他找到了第二条线索:京东北路的安德码头,曾有四十几艘大船大量地采购过补给。
那些人之中,有一个衣着朴实、带着冀北口音的年轻人,看上去平平无奇、却能看出是那群人的主人。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线索,就是在那年轻人的身旁,跟着两位妙龄少女。
得到这个线索,曹蒙昆进一步确定,这跟肖章的行踪是对上了。
他为何认为码头上的人所讲述的年轻人,肯定就是肖章呢?
那是因为他了解肖章。
虽已贵为伯爵,虽已富甲天下。
但肖章平日里依然喜欢粗茶淡饭,除非有重要的、重大的场面,否则肖章永远是一身粗布衣。
李敬术虽然还在京城,还在掌管着鸿宾楼。
可是他那宝贝的独生女李宁儿,却是随着肖章一起失踪了。
再加上肖章的未婚妻,那个曾在青竹庄立下战功的敕命夫人耿金玉。
肖章的身边,肯定跟着那两位妙龄少女。
这是他确信码头工人所见之人,必是肖章的第二个原因。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据码头工人说。
在那年轻人的身后,跟着几个衣着华贵、谈吐不凡,一看便知是饱读诗书的人。
还有几十个身体健硕、拎着奇形怪状铁管子的大汉。
饱读诗书的会是谁呢?
孔孟诸家的大儒们,苏德昭、洛文达都是饱读诗书之人。
大儒们平日里均喜穿绫罗绸缎,洛文达亦是一个爱穿锦绣华服之人。
奇形怪状的铁管是什么呢?定是火铳。
当今这天下,除了大梁的禁军,谁还能有手持火铳的护卫。
太子爷之外,就只有肖章身边才有火铳护卫,再无他人。
结合这三点,曹蒙昆进一步确定肖章是到安德码头以后,补充了大量物资。
随后根据码头工人们所述,他又确定了肖章带着浩荡的船队,继续沿河向南去了。
追踪、得知肖章继续向南,曹蒙昆别无选择,只能带着人继续沿运河南下。
在离开安德码头之前,曹蒙昆将探知的消息,写成了第一份专事奏陈、交给可当地驿丞……
当天晚上,赵维桓收到了奏陈,看过之后他更觉惊奇起来。
赵维桓惊奇什么呢?
他惊奇的有两点:其一,放着归云庄不呆,肖章南下要干嘛去?
其二,他是用什么方法,阻止了沿途各州县、码头,将其行踪未泄露给之前寻其踪迹的那些官吏的呢?
第一个惊疑点,当赵维桓见到齐仲泰、敬中远时,很快便被解开了。
解疑之人是敬中远,他说出了他的猜想:您给了肖爵爷三万顷的置换地,他又自行招到一万户应募南迁的流民。
肖爵爷当是带着那些应募之民亲往崖州,去安顿应募之民、操持新庄诸事了。
听完他的猜想,赵维桓觉得极其在理。
但他还是想不明白,肖章想去崖州,何必搞得这么神秘呢?
以他二人之间的交情,肖章若向他奏请南下,去崖州亲自主持兴建新庄园的诸事。
作为合作伙伴,作为好兄弟,赵维桓自知是没有任何理由能拒绝。
他更想不明白的是,肖章要去便去,带着那么多大儒是要干嘛?
根据潜伏在归云庄的密探回报,肖章同时还将鼓巷警巡六队、原来的青云庄警巡六营和归云庄的警巡六营,总计七千人警巡兵一并带走。
要知道,崖州是一个五品知州在主事。
知州衙门下辖的六个县,加到一起不过只有三万户。
因为山高皇帝远,还是与蛮族混居的地区。
所以那里采取的世袭军户制,拥有着上万人的乡兵。
还有两万崖州子弟,则全部被送到了相近的吉安军去当了厢军。
以当地的兵力,厢军和乡兵的装备。
肖章一下子带走七千人的精锐火骑兵,难不成,那小子是准备到崖州去自立为王吗。
若那小子真想在琼州岛搞事情,别说是崖州知州和吉安军了。
凭借他手中的七千火骑兵,凭他盖世奇智、超群谋略和旷世的创新能力。
怕是琼州岛上所有的知州、厢军联合起来,也难以抵挡得住……
似是猜出了赵维桓对肖章生疑,齐仲泰开口说出来的话,直接打消了太子爷的猜忌。
齐仲泰说了什么呢?
他说的是:肖爵爷曾对我等言说,变法之事已刻不容缓。
由朝堂及下去推行新法,一来易起纷争、二来出错难补。
若想变法、必先则一地试行。
一地试行成功、再逐步推行。
若一地尚且难成,还可多方调改、直至成功时再举国维新。
以此之策行变法之事,可无惊无险、使变法诸事得以稳中求胜,
https://www.biqivge.cc/book/34364399/6900484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