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华娱之我的从艺生涯 > 第188章 成绩和海外版权

第188章 成绩和海外版权


第188章  成绩和海外版权

        从首日成绩来看,《那些年》的总票房恐怕要破亿。

        这对于一部千万投资,300万宣传的电影来说,简直要赚翻啊。

        连光线的王长田都有些坐不住了,打电话跟何华商量继续扩大宣传,他们搞发行的看到这种赚钱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

        “老哥,你觉得再投入多少,我拿不准。”何华虚心的向王长田请教。

        “再追加个500万,到时看看情况。”

        “可以。”

        好家伙,这宣传费用都快和电影的制作费用持平了。

        这市场!何华摇头苦笑。

        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破千万的首日成绩仅仅是个开始。

        很快,第二天,第三天的票房出来了:

        《大兵小将》1180万,1070万

        《那些年》1094万,1063万

        《全城热恋》430万,390万

        《花田喜事2010》210万,180万

        这成绩直接惊掉了一堆人的下巴。

        虽然《那些年》还在老二的位置上待着,可看着那几万块钱的差距,大家心里都明白,房龙这个老大当不了多久了。

        而且它不光是票房高,看过电影的观众反馈也比较好。

        比如有网友看完后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后感:

        “我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感动者自然大有人在,而不屑者同样也会有。

        不过,我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它,因为情感,回忆,以及真诚。”

        这条微博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赞同。

        刘一菲还特地去表示感谢,让这名网友的评论区炸开了锅。

        还有专业的影评人在网上对何华的导演水平进行评论:

        “电影整体给人的感觉不错,摄影、画面布局、配乐、音效都让人十分舒服,色调怀旧明亮,也还可以。

        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电影最大的问题竟然出现在了何华最擅长的一块——故事叙述上。

        不仅是故事的张力和饱满度、对白有问题,剧本的结构也不够合理.

        我觉得在一部青春电影片中承载起有关青春的价值和思考才是重要的,而这个故事缺失了这一部分。

        只能说何华这是在以短击长啊,希望他下回注意。

        总体上,我给这部电影打8分,考虑到这是何华的处女作,加0.5分,8.5分。”

        下面有何华的粉丝不服气,提醒他:

        “这是一部小说改编电影,何华作为编剧发挥的空间不大,不应该把叙事的问题都归到他的头上”叨叨了一大堆。

        影评人不理那些,直接回怼道:

        “别跟我说原著小说怎样怎样,你看过《潜伏》的原著吗?这就是何华没用心,用心根本不是这样!”

        粉丝被怼的直接没话说,这能怎么说,人家是认可偶像的能力的,还是非常认可,不然不可能说出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话。

        也怪何华之前的作品太牛13的,《潜伏》、《黎明之前》、《觉醒年代》,好家伙,全是9分以上的评价,《小厨娘》不用提,那一看就是游戏之作。

        结果这一下子出来个《那些年》,当然有人不满意了。

        何华被女友拉着看完这条微博,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之前的成绩太好也是个麻烦啊,看来以后选作品要更加慎重了。

        不过一部电影的好坏不仅要竖向对比,还要横向对比。

        何华这个版本的《那些年》虽然算不上经典之作,但奈何有同档期的其他参照物做对比,锥立囊中,一下子就凸显出它的不俗。

        《大兵小将》打着房龙、王力红两大明星的招牌,可惜情节单薄、故事粗糙、武打老套,只能算是一部比较抽象的电影,尤其是那个主题,一谋导演8年前不就玩过了么,怎么还来?

        《全程热恋》感觉像是几段超长的MV生拉硬扯的拼凑成一部电影,当然它主打的就是颜值向,张振、吴宴祖、谢廷锋、再加上现在很火的BOBO组合,OK,这就够了。

        《锦衣卫》糟烂的剧情、雷人的台词、神奇的服化道,只能让人感叹一句:甄子单的动作在这算是白瞎了。

        《财神到》、《72家租客》、《花田喜事2010》等,从片名到制作都让人感觉太过雷同,难提兴趣。

        这么一看这部小清新电影还真不错。

        良好的口碑,上映三天成绩三千二百万,《那些年》的火爆已成定局。

        没等电影的最终成绩出来,媒体已经认定何华是娱乐圈又一颗冉冉升起的导演‘新星’。

        并且这个导演‘新星’还不是拍文艺片的,那就更受欢迎了。

        毕竟现阶段,拍出的电影能赚钱的,真没有多少,尤其是归属内地的,那就更少了。

        只是何华又不露面了,现在的宣传全是刘一菲、陈晓、李家航、郝劭文这些‘火’起来的演员在做,让媒体想采访都没地找人。

        2月17日,《那些年》的票房再度逆势上扬,拿下1246万票房,登顶日票房冠军。

        于此同时,房龙的《大兵小将》已经跌破千万,只拿到830万的成绩。

        如果按往常,这样的跌幅出品方还有主创团队都要鼓掌欢呼了,只是看着同期的《那些年》那‘M型’日票房曲线,他们哪还有心情啊,只希望那些院线看在华影和房龙的面子上,不要砍他们的排片。

        而此时光线影业李晓萍也在考虑排片的问题。

        她也没想到《那些年》会这么给力,竟然力压一众名导+大牌明星的作品,后来居上。

        现在电影这么火爆,肯定要想办法尽可能的让院线多增加电影的排片,只是这样一来肯定会分散精力,《花田喜事2010》那边.算了,反正它的票房也就那样了。

        电影市场就是这样,票房决定一切。

        甭管你电影里有多少明星,你导演有多大名气,票房不行,排片就要被砍,毕竟影院也是要赚钱的,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2月20日,春节档过后第一天,很多影院便开始陆续削减一些票房不佳的影片排片,转嫁到《那些年》身上。

        扩映的影响就是尽管春节假期已经过去,但《那些年》票房仍然能保持800万以上的日增长,并且跌幅很小。

        <div  class="contentadv">        “纪录是用来打破的”这句票房界的经典名言,在2010年贺岁档表现的尤为明显。

        首先是单周票房成绩。

        在2009年初,单周票房过亿还是较为少见的情形,但到暑期档,连续十周周票房过亿的大盘高位走势,让业内人士惊呼雀跃。

        可转眼到了贺岁档,这种纪录轻而易举就被踩在脚下。

        2009年11月的最后一周,票房大盘上升到1.86亿,而仅仅过了两周,在《三枪》、《刺陵》等片的联合发力下,12月第二周的周票房首次跃上两亿高位,实现了2.04亿。

        随着《阿凡达》的上映,2010年1月的第二周,周票房纪录又被刷新到3.01亿元。

        一个月过后,就在《那些年》上映的这个春节档7天,这个纪录再次被刷新,达到了3.39亿!相比去年同期的1.6亿增长一倍。

        还有影史单日最高票房。

        2010年2月14日这一天,情人节、年初一“双节合璧”,单日创收6300万,直接刷新了之前的纪录,被媒体戏称为“中国电影市场最赚钱的一天”。

        在这一系列的数字之后,是电影市场的‘繁荣’,是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热钱’进入行业。

        只是这其中,不乏有很多人是不懂电影的“门外汉”,再加上内地电影市场还不具备成熟的电影制造发行体系,就导致了拍摄题材越来越狭隘,模仿成风的“怪圈”盛行。

        电影制作成本越来越高,投资动辄上亿,不少投资机构都争相花大钱拍摄古装大片,希望通过大明星、大阵容获得高回报。

        可惜,在一个既定档期里,时间就那么长,影院也就那么多,整个市场无法容纳那么多大片,内耗自然在所难免。

        再加上同类题材撞车搞坏观众胃口,收益更是难上加难。

        现在何华带着一部《那些年》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狂砍6400万,击败一众大制作,让不少电影人重新审视国产商业片到底该怎么拍。

        先有宁昊后有何华,这些年轻的新生代力量一个比一个猛,让老一辈的电影人不由思考他们走的路到底对不对?

        对此,有媒体替何华做出了回答:

        在这篇【《那些年》为什么能成功】里明确指出目前华语片市场结构上的‘断层危机’:

        “过多追求大制作、大场面,导致中等制作的影片少之又少。”

        “脱离群众、脱离故事逻辑,一味为搞笑而搞笑,还喜欢给观众讲道理,这些票房失利的原因5年前何华就告诉了你们。”

        “只是没有人去认真反思。”

        “现在他来了,他来告诉所有人:用心讲好一个故事才是成功的关键。”

        这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何华已经击败了所有人呢。

        只是现在这种论调颇受市场的欢迎,搞得黄兰还以为谁又买了水军继续‘捧杀’自家老板呢,接连好几天时刻观察舆论的动向,确认没有异常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主要是眼看着电影就要破亿,她生怕谁在背后再来一下子。

        黄兰摇了摇头,收起思绪,把注意力重新放在稍后的会面上:

        “一会儿韩董肯定要问起海外发行的事,我们”

        “就按之前商量的来,亚洲的发行可以交给他们,海外版权看竞价。”

        “不考虑交好中影吗?海外版权应该也卖不了多少钱,要不就全让他们代理了吧。”黄兰提议。

        海外发行,对于现在的国产电影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收入,有时候一部电影能不能赚钱,就得看海外市场。

        很多大片,投资上亿,在内地的票房根本收不回成本,但那些投资人仍然对这些项目趋之若鹜,就是因为有海外市场以及其他渠道能带来不少收益,让整个项目盈利甚至大赚一笔。

        像这次的《大兵小将》,电影投资300万美元,听着没有多少,可是这个金额可不包含房龙的片酬,要是加上房龙的片酬,这部影片的投资要去到1200万美元左右。

        而现在看情况,它能拿到1.2亿的票房都是好的,注意,是人民币,也就是它根本收不回成本。

        只能指望房龙在全世界的影迷贡献力量。

        当然,这些年能在海外卖座的也就这些老一辈和六代文艺片导演了。

        何华也没指望能在这些市场赚多少钱,现在的情况他已经很满意了,千万成本上亿票房,早就回本了,现在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只是为了以后着想,还是要早些培养这些市场,尤其是附近的东南亚、南韩、RB,让他们慢慢熟悉何华这个名字。

        中影集团在亚洲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这一块发行交给他们没问题,自己等分账。

        剩下海外版权,同样是卖,干嘛不卖的价格高一些,市场行为就让市场说话,中影已经够赚钱的了,就没必要再给他们送钱了。

        车很快停在了中影楼下,何华和黄兰下了车走进大楼,向前台说明来意后,很快就有人从楼上下来:

        “您好,何导,韩董已经在楼上等着您了,请您跟我来。”

        何华、黄兰跟着这个男秘书上了楼,刚出电梯走了没两步就见到迎面而来的韩三坪。

        这位中影掌门人,被誉为‘座山雕’的大佬没摆什么架子,很热情的对何华表示了欢迎,毕竟是他约何华过来的。

        “了不得,年纪轻轻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何华谦虚道:“只是运气好,运气好而已。”

        韩三坪摇摇头:“你可不是运气好,你是胸有丘壑,腹有乾坤!”

        “您过奖,您才是胸有丘壑目有山川,我跟您比差远了。”

        “哈哈。”

        坐在会客室,两人互相吹捧了几句,很快韩三坪便切入正题,他先是有些不太高兴的问《那些年》怎么不找中影发行,要知道中影集团掌握着全国超过一半的院线,要是交由他们来操作,完全可以让现在的成绩更上一个台阶。

        何华的回答也很精彩,他装作很懊恼,说当初成片出来没想那么多,只是一部试水之作,顺手就找了合作很多次的光线传媒,没想到.

        韩三坪点点头,这他相信,毕竟没谁会放着最好的不用而找那些小公司,不过他还是提醒道:

        “下一部电影一定要来找我们。”

        “一定一定。”就怕他们店大欺客。

        接下来韩三坪就聊到了海外发行的事。

        何华也答应的很爽快,亚洲发行交给中影。

        “其他呢?”

        “其他地区我不指望,还是直接卖版权吧,只是这个价格,其他公司也找我了,我们还要再考虑下。”

        闻言韩三坪再次打量了何华一番,好似要重新认识这个年轻人,好半天才点点头。

        接下来的具体谈判两人就不再参与了,下面的人会搞定。


  https://www.biqivge.cc/book/34332689/951618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