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675章为了大明的火车、铁路,倭国都得打下来

第675章为了大明的火车、铁路,倭国都得打下来


“修路与否,铁矿都得挖。”

朱尚炳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朱高炽颔了颔首,“新政下,朝廷得未雨绸缪。但眼下摊丁入亩、官员考核、军功授爵这些正忙着,再加上户籍制度放宽试点,朝廷想要再征集百姓服徭役,难啊。”

冯宏朗接话道:“这条路我们叫它铁路,那车便是火车。臣等算过了,想建铁路,人力得跟上。先得打稳路基,砍树做枕木,再往上铺铁轨。”

“另外,臣近来发现几处新矿,开采也急缺人手。仅靠朝廷现有的铁产量,铁路梦只怕是做不成……”

朱尚炳干脆利落扔出解决方案:“那就让曹国公跟开国公去外面招募劳力。”

没等朱高炽反应,他又接着说:“朝廷在山西、直隶那一带,早就收了不少倭国奴隶。只要倭人没有死光,咱大明人手问题就不算事儿。”

朱高炽眉头紧锁,沉默着望向朱允熥。

朱允熥倒是颔了颔首:“炳哥儿见解高明。”

大明,仁义之邦,这点没有人能辩驳。

这种认识,在皇室年轻一辈中,已悄然扎根。

当今大明,从蒸汽机到火车、铁路,原有的钢铁产量显得捉襟见肘。

火车与铁路的益处显然远超其弊,故而钢铁的需求量剧增,成为发展这项事业的咽喉。

需求既生,问题接踵而至。

如此一来,倭国仿佛成了原罪,而倭国奴隶则更显珍贵。

破解之道,便在于大明运用政治与军事双重手段,推进火车与铁路的建造。

战事,就此成了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逻辑自洽,理由充分,无可辩驳。

对于倭国的未来,在南征铁骑跟炮火下颤抖的敌人会怎样,大明新一代的当家人并不在意。

可在这些年轻的掌权者中,必须得有人站出来唱反调,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朱高炽恰恰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

当皇室第三代个个都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时,他便成了最理智的反对者。

“朝廷正忙着治理黄河,投入巨大。解缙倡议的那两条新式道路建设也提上了日程,开销同样不小。这几年南北征战不断,朝廷内部改革也在推进,处处都需要银两粮食。”

“虽说近年来国家收入增加不少,但……此时要支援曹国公远征倭国,恐怕力有未逮。”

朱高炽条理清晰地指出当前朝廷面临的几大财政压力。

征服倭国虽能带来无穷尽的劳力以及倭国各地金矿银矿的财富,

但这都是在彻底占领之后的事,眼下还得无底洞般地往前线输送钱粮。

朱允熥望向今日大展风采的朱尚炳,眼神鼓励他继续提出解决方案。

朱尚炳不负所望,神情自若地道:“高炽,眼下朝廷推崇军功制,士兵们都斗志昂扬。有镇倭大军打头阵,我们无需忧虑前线情况不明朗。”

“至于粮草消耗,今年北伐也快结束了。淮安府调动的粮食多是去年从安南运回的。今年新粮,相信不久也能陆续到位。”

“到时候,我军士气高涨,兵力强盛,粮草充足,前线更有熟悉地形的将领坐镇,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这还是朱尚炳吗?

朱高炽有些难以置信,眼前这个挺胸抬头、气宇轩昂的朱尚炳,还是他印象中那个人吗?

朱尚炳嘴角勾笑:“这次咱们确实急了点。要我说,朝廷可以先从李氏百济下手,找找他们的漏洞,逐步稳定那边局势,花个三四年时间好好整顿一番。”

“这样一来,就能以李氏百济为跳板,调动山东、河北、北平和辽东的力量,一步步跨海征服倭国。这样步步为营,才是万全之策。”

朱高炽被震撼得一时半会儿说不出话来。

朱尚炳不仅考虑了当前的对策,连长远的、稳妥的计划都想到了。

二叔家的祖坟……

哎呀,说到底也是一家人嘛。

朱高炽心里惊讶,满是疑惑。

朱允熥轻轻摆手,“征服倭国的事,就交给尚炳吧。拟份奏折,送往文渊阁,让魏国公跟任阁老他们审核定夺。”

以往,朱允熥跟朱高炽商讨国家大事时,朱尚炳总是作为旁观者,扮演着默默无闻的角色。

而今,大明全面征服倭国的大计,竟交到了他的手上。

这让他心中充满喜悦。

他连忙道:“那我眼下就去准备?”

朱允熥眼含鼓励,微微一笑:“去吧,记得字迹要工整,别让任亨泰因为字丑把你的奏折驳回了。”

“放心吧,放心。”

得到允许,朱尚炳满脸堆笑,掩不住的欢喜,当即溜没了影,大概是去找地方起草奏折了。

朱高炽暗暗叹了口气,转头望向冯宏朗。

不待吩咐,冯宏朗机灵地行礼:“太孙,火车测试今日接近尾声,请允许微臣带人前去检查一番。”

“好。”

朱允熥颔首答应,眼神转向一旁朱高炽。

朱高炽那颗忧国忧民的心,全都写在脸上了。

朱允熥沉默不语,只是负手转身,目光随着冯宏朗领着队伍向铁路方向行进。

朱高炽则双手插兜,步履沉稳地踱至观礼台边沿。

“说吧,还有什么难题,困扰到我们大明燕世子了?”

朱允熥未曾回头,平静地丢出一句。

朱高炽则翻了个白眼,鼻子里轻哼两声:“我只是认为,攻占倭国非但无害,反而是对朝廷大有裨益。”

“即便如此,你仍旧觉得眼下全面涉足倭国,并不明智。”

朱高炽颔首:“军事、政务、民间,各有其道。当今朝廷正推进新政,内修政理,关乎民生,几乎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国内。若再开启军事行动,朝廷真能全盘操控吗?”

要想全面攻占倭国,镇倭大军势必要增援,而且数量绝非数千人可比。

前线需要足够的兵力,战后管理更需大量官军维持秩序。

朝廷至少得再派遣2万兵马,方能让人心安。

但这等规模的增兵,无疑将使朝廷多日忙碌,涉及多个部门。

当前新政如火如荼,朝廷又是否能抽得出足够精力,妥善处理增兵的各项事宜?

这成了朱高炽心中的一大疑惑。

朱允熥转过身来:“北方九边征战,朝廷难道未曾大动干戈?南征大军又何尝不让朝廷劳心尽力?”


  https://www.biqivge.cc/book/33179753/303023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