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师父是骆宾王 > 第三十二章 特大丰收

第三十二章 特大丰收


  “这是好事,应当嘉奖!”

  “启禀太后,微臣是在自家封地上用心农事,此乃本分之事,无须奖赏。”

  “哈哈哈,说的好!”

  郑东还没有见过武则天这样仰面大笑。

  “若是你身边的那两个小子在这,一定不会说出你这种话。”

  郑东迟疑了一下,才知道武则天说的是程伯献和秦晙。

  这怎么回答啊?

  殿上武则天又发话了,

  “现在你小子也不缺钱,也不缺地,这样吧,你如今已是男爵,朕就赐你一座宅子吧。”

  郑东知道,不能再拒绝了,于是便跪了下去,“微臣谢太后隆恩。”

  之后的朝事,郑东就没再理会了,俨然沉浸在获得封赏的喜悦之中了。

  武则天亲自下的命令,动作当然飞快,而且质量也有保证。

  不过十余日,一座恢弘大气的男爵府,落成于福昌县东边与寿安县交界之处的洛水支流之畔。

  郑东从当地人那里听说,此地乃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之一的韩氏的封地。连同赵无恤和魏驹击败智瑶而促使三家分晋的韩康子,其陵墓就在这附近。

  郑东开玩笑的说道,“一千多年前,我先祖郑桓公创业不易,传国四百余年而为韩所灭,今郑东不才,受封于此,也算是为祖先报仇雪恨啦。”

  一旁的程伯献哈哈大笑,秦晙则不苟言笑的说道,“贤弟慎言!”

  “这有什么?”程伯献拍了拍秦晙的肩膀,“小东又没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还是小心为妙。”

  郑东见秦晙一脸正经,连忙收住笑容,拉着两人进了大门。

  进了房间,郑东以刚才的事问秦晙,后者关紧房门,面色严肃的说道,“我听我爹说,朝中又有变故。”

  “什么变故?”

  “因为内史骞味道之事,太后现在对于宰相们都有些疏远,反而亲近那些爱告密的小人。”

  在程伯献的追问下,秦晙又把骞味道因何被贬说了一遍。

  程伯献听完暗暗咂舌。

  郑东想起前些天,骞味道还在殿上和自己对峙,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贬出了京城,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秦兄方才所言极是,小弟日后定当慎言。”

  郑东知道武则天善用酷吏,但没想到会出现的这么快,看来自己还是太年轻啊。

  之后,郑东和程伯献三人约定,专心经营琉璃厂,如非召见,就不在朝堂上露面。

  秦晙自然答应,但程伯献还一心想着哪天能参军打仗,大杀突厥呢,但迎着郑东二人的目光,也只好应了下来。

  就这样,郑东的行程几乎被固定了下来,除了进城核算琉璃店的收入以外,郑东就住在城外的宅子里。

  每天都要去封地上转一转,看一看。

  炎热的夏天,就这样被郑东给躲了过去。

  七月过半,就是收获小米的日子了。

  收割的这两天,郑东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带着蔡小刀跑到封地上查看。

  收获本就是人生一大乐事,郑东站在田垄上都是不经意间的带着笑,更何况那些挥舞镰刀的农户们呢?

  辛苦了大半年,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农户们个个热情高涨,每家的五十亩地,三天时间,轻轻松松就结束了。

  现在,到了验证郑东春天预言的时候了。

  当时抽中长签的十户,站在郑东的左手边,抽中短签的则在右手边。

  郑东下令,先称右边的。

  蔡小刀读称,陈阿三负责记录。

  虽然大家的动作都不慢,但还是花了将近半天的时间才称完。

  经过一番计算,抽中短签者,平均亩产最高的是第十六户,亩产为三百一十二斤;最低的是第九户,亩产为二百九十四斤。

  但即使是第九户,也没有一丁点不高兴的样子。

  应为这亩产二百九十四斤,对于他们所熟知的亩产两百斤顶天的传统数字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好的收成了。

  站在左手边抽中长签的农户们,见到对面的亩产如此之高,都难免有些担心。

  尤其是郑老丈,虽然他们家的田是主家亲自指点的试验田,但一直以来,他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完成主家的各项吩咐。

  因为郑东也说了,如果试验不成功,会酌情降低他们的租子,因此抽中长签的十户人家也没有敢阳奉阴违。

  郑东也不打算回去吃中午饭了,让蔡小刀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馒头和包子,给农户们都发了些,自己也跟着随便吃了两口。

  这顿饭吃的极快。

  在右边十户居民的笑声中,在左边十户居民的担心下,陈阿三记下了长签十户的第一称粮食。

  当人们发现下午称粮所用时间,比上午要短的时候,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里。

  只有手捧册子的郑东波澜不惊。

  而负责宣布的陈阿三已经惊讶的说不出来话了。

  于是郑东只好命蔡小刀代替陈阿三。

  “抽长签者,平均亩产最低者,第十三户张大干,亩产为三百四十九斤!”

  话音未落,左右两边就炸开了锅。

  “居然有这么高吗?”

  “也许是他们家走运,碰上了好地好种,才能有这产量。”

  “你没事吧?你是不是听错了?刚才蔡大哥念的是最低的!”

  “什么?!”

  左边的农户们已经笑开了,连同张大干一起,再没有人战战兢兢了。

  蔡小刀叫了声安静,众人立刻噤声,等着听最高产的。

  “抽长签者,平均亩产最高者,第七户牛二河,亩产为四百三十斤!”

  “什么?”

  “这怎么可能?”

  “他是怎么做到的?”

  右边的农户们这下笑不出来了,但这是主家亲自在场监督,而且也是当着众人的面称量的,中午吃饭也没人离开,不可能弄虚作假。

  郑东见状,心里乐开了花,自己这大半年的摸索和努力终于有了成效,看着黄澄澄的小米,郑东比卖玻璃挣大钱都开心。

  在蔡小刀的维持下,众人渐渐平息下来,郑东走上前去,高声问道,“这下,你们该相信我的对的了吧?”

  “信了信了!”

  “爵爷您真是神了!”

  “都是小人目光短浅,没有听信爵爷啊!”

  众人纷纷附和,更有甚者,趴在地上以头抢地,哭出声来。

  “乡亲们,不必如此。”郑东接着说道,“这才只是第一年呢,以后的日子还长,只要你们愿意听我的,肯定还会再创新高的。”

  农户们无不点头称是。

  就这样,郑东试验新式耕种的第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

  这件事就像风中的蒲公英,不仅在郑东的封地周边广为传颂,也飘到了洛阳城中,飘到了武则天的耳中。

  


  https://www.biqivge.cc/book/31437/6104713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