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无品通天侯 > 134、考试也要运气

134、考试也要运气


泰宁元年三月二十六日,辛巳年恩科正式开考,十三州,三千多名举人进了贡院。

        大夏的会试一大部分沿用了宋时的会试制度,因为这是恩科,算是做了一点简化,连考三天。

        第一天考五经三史,五经是汉代就确定的五部儒学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三史就是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三国志。

        主要题型也很简单,就跟现在考试差不多,一种是出句子默写,一种是给句话,掐头去尾,让学子补充完整。

        一种是给出一句话,写出大致意思,给出自己的认知思考,这一科考的就是记忆理解。

        第二天两首诗,给定题材,有个关键字,有五言,也有七言的,还有就是赋,针对某一句话,核定字数,要命抒情,要么论事,要么对某一现象进行刨析。

        第三天考论,简单说就是策论,是考核举子的思考,以及应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思路。

        袁睿经历过的考试太多了,紧张什么的跟他挨不上,再说这二十多天,他也是点灯熬油地过来的。

        对考试他是尊重的,不管怎么样,既然来了,就要努力去做,这是他的原则。

        第一天他就冒汗了,有些书籍他是很熟悉,但是要说全部都背熟了,那是不可能的。

        任何时候的考试都是要划重点的,所以才有了那些临考秘籍,主考官的个性喜好,当前的主要思想方向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针对性地去背诵和准备。要不然,哪有考生可以将所有的文字都记下来的,就是所谓的记忆大师也做不到。

        所以,对于袁睿来说,这次就飘了,好多题他都没背诵到,看着就很陌生。

        他在心里直埋怨自己,这次是栽了,就不应该真的来,早知道,搞那么多事干嘛。

        一天下来,眼看着就要交卷了,自己总算是答了个大概齐,掐头去尾的那些有一二个不会,纯属顺着蒙出来的,剩下的也不敢说全对。

        最差的是默写,两三个句子实在想不起来了,就是原话不能错一个字的那种,对他来说确实有点难度,好多字词他记不清原文。

        他就在想,看了这么多小说,不都是说穿越后记忆事是最好的吗,什么文章诗词,经试策论,都是随口而出。

        怎么轮到自己,就不行了,这哪里有一点金手指的味道。

        第一天晚上,他是彻底没有了脾气,干脆直接倒头就睡,爱咋咋,就这样吧。

        第二天,看到试题中对诗、赋的要求,他更是抱着脑袋半天没回过神。

        考题也很简单,近期金陵雨水偏少,做七言一首,其中必须有风、雨二字。

        还有一首更是简单,根据时节作诗一首,七言格式,其他不限。

        至于赋,要求先思考一下,吴地处江南最富裕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还有众多的战将,相比其他两国,还都年轻力壮,为什么没有能够平掉纷争,统一中原?

        就是要求针对这个状况做赋。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袁睿理解的,试题其实也就二十余字,看来得好好想想,怎么混过去。快到午时了,袁睿没有一点头绪,干脆直接吃了一点干粮,又眯了一会。

        现在是春天,这两天还真有点凉,本来就没打算睡着,他就没有盖厚毯子,结果没一会,身上凉意袭来,打了一个哆嗦,顿时醒了过来。

        他赶紧拿了一件厚衣服披在了身上,别说,这一冻,他还真想起一首诗,非常应景。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春天的景象,鬼使神差,他没有照抄,改了其中一个字,并直接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春!

        草长莺飞三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时节的诗倒是有了,可是带风、雨两字的他还要再想想。

        这是京城贡院,也在建邺,他还真想起来一首,这首诗就是在建邺遇到大雨的时候写的,是对于大雨过后那种心情舒畅的生动描写。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写完这首起名为大雨的诗,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两首诗总算是抄了出来。

        可是赋怎么办呢,他对于这个可真不熟,要他写,还真是有点难为。

        幸好两首诗没费什么心思,让他还有很多的时间来想,赋太难写了,格式也很讲究。

        这时,他想起后世读过一篇网文,分析过东吴当时的形势,说了几点理由。

        第一,先是失去了荆州,又被刘备夺了益州,使东吴失去了完整的大江防线。

        第二,失去荆州,建邺竟然成了三国交界最危险的地方,没有了腾挪之地。

        第三,江南富裕,恰恰是这种富裕让百姓失去了上进之心,也没有了危机的意识。

        实在抄不到了,他无奈地思考了一下,看来不管怎样,还是要编才行了。

        “东吴旧地,江南水乡,绿水白帆,青山赤谷,湖蓝天阔......”

        也是他整理了众多的历史资料,算是有了一点文学造诣,又对相关事件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整整两个时辰,总算在临交卷之前把六百字的这篇赋写完了。

        他是真的心累,仓促地填补了一下口舌,倒头就睡。

        终于到了最后一天,要不是不能早走,他真不想考了,直接回家算了,反正这个状态想要中举那是做梦。

        这次他还真见识了一下,看会试出题他就知道,自己还是有点小瞧了古人,自己肚子里那点墨水还是不够看的。

        就说这次会试题,比乡试,府试那不是高一点,很多题他连想都想不到,就说那篇赋,可以说非常难作。

        策论仍是五道,最简单的是论此次恩科的利弊,还有四道分别是论赋税的增减,论商业对大夏的影响,论越州海运司的出路,论幽州对外易市的开放条件。

        看着对面考棚里众多学子脸上灰败的神色,再听着周边考棚里传来的一声声叹息,他总算是有了一点安慰,还好,还好,不是自己一个人不会!

        这都是什么题目?

        什么人这么狠,简直不让人活了,要是这个人站在这里,自己肯定要锤他一顿再说!

        他也就是想想,要是他知道这是圣上亲自出的题,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错,这几道题还真就是圣上亲自出的,而且是昨天晚上刚刚想出来的,别说泄题,就是主考官都是今天早上才知道的。

        这几道题可以说正是大夏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赋税、商贸和边关,别说区区举人无法解读,满朝文武都在想着对策呢。

        袁睿琢磨了一下,也就恩科能说得明白,对赋税和商业自己了解得还算清晰,有一点思路,对于海运和易市,他也就知道这个说法,很多情况根本不懂。

        唉,没办法,能写多少是多少,先把会的写完吧。

        恩科这个先从科举制度写起,这个利处很明显,有效选拔人才,有利于打破阶层固化.....

        赋税吗,也还能说一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他结合新政,针对当前的一些弊端进行了刨析,比如丁税,田税,商税等等。

        解决的思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作为国之根本的粮食,一定要控制在朝堂手里,还有那些补充税,他也提了建议......

        等他写完,突然发现对于商税,他也有了新的思路,后世的增值税是个好东西,比现在的固定税收强多了。

        还有就是额定税率,根据不同行业按照提前额定的税率征收赋税,这个可以有效遏制地方官吏随意征收的坏毛病,最后就是要有效控制免税。

        但是对于海运贸易,他还真就没什么了解,几乎是想破了脑袋,他都没有办法写上一点有用的东西。

        甚至想着干脆直接这题交白卷算了,现在的海运贸易比较直接,没什么可说的。

        临近最后半个时辰,他也是急中生智,既然越州海运没有思路,不妨借鉴后世展览会的做法,充分利用官府的管辖权限,发挥平台的作用。

        打造一个商贸集市,邀请各种商人前来参加,看货,订货,再把运输算上,整个商路就通了,商业也就更发达了。

        还别说,他这一连起来说,真成了一篇大的策论,从赋税到商业,从百姓到朝堂,还真就被他理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出来。

        当然,不可否认,袁睿投机了。有些问题他没有正面地去分析和应答,也没有真正把问题解决好,就是一个思路而已。


  https://www.biqivge.cc/book/30063081/799049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