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忆至白 > 第一章 佳话

第一章 佳话


这个故事得从我妈出生前说起。

        那是大概是五六十年代一个傍晚。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像往常一样,该下班的打工人陆续回到家,准备张罗着晚饭,那时候基本上一家都是几个孩子,为了一家七八口人能吃上晚饭,每个人都有分工。只要是稍有劳动力的孩子基本都会在放学后砍一捆草回家当柴火,长子烧火,次子掌勺,家家如此。

        那时候吃饭是不允许说话的,一家人吃完晚饭才有难得的乘凉闲聊时间,在那个白天不干活就会饿死的年代,所以大家都特珍惜一天里这段休息时间。不过也都只是在一个村庄里互相串门。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数码产品,连电视都是稀罕物,只有大户人家才买得起的。所以聊天闲聊就成了最低成本的娱乐方式。

        在村庄的河东,有一个家庭,父亲是教师,那时候教师不得了,那时中国还没有很多受人尊敬的职业,最平民化,平民最有可能接触得到的就是教师了,不仅工作待遇好,退休也有保障。所以那时候,村里的教师就约等于话语权。这一家,一切都好,养有两男孩,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家有两男孩,就是代表以后这个家庭肯定风生水起,再加上父亲教师职业的加持,这一家在村里地位可想而知。

        而在村庄的河西,同样有一个家庭,父亲是党员,在村委会工作,理论上是应该拥有同样的身份地位,但可惜,家里第一胎第二胎都是女孩,这让这位父亲一直在村里略显尴尬,话语权减了不少。没有儿子挺悲哀的,女儿长大嫁人,自己老后家里无后人赡养,村里肯定不巴结这种家庭,因为这等于就没有后代了。这就是那个年代为啥重男轻女的原因。

        那时候为了省电,人人基本上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家家吃晚饭都很早,在傍晚就会吃完了。

        某个傍晚,吃完晚饭后,河东河西像往常一样,大家都出来串门。那时由于财政紧张,加上河流规划不合理等原因,河东河西并没有桥连接,于是河东河西所有人家,大家集资买了一艘废旧的水泥砌的船,横在河道中间,让两个原本没有什么交集的村子连接起来。就是这么一艘废船,让一段故事发生了……

        教师像往常一样来到党员家门口闲聊,聊得无非是今天工作如何,晚饭吃的什么和村里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说着说着,就聊到了各自的孩子,党员说:“我已年近四十,家庭事业和谐,唯一有点遗憾的,没有生出儿子,妻子年纪也在一年一年增长,顶多再生最后一胎,不知道还能不能生出儿子,哎。”教师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一样一样,你看,我已经生了两个儿子,我也想生个女儿宠一宠呀,我家也计划再生最后一胎,看能不能是女儿。”话语间带着一丝自豪。

        党员先沉默了,但教师脸上还挂着自豪笑容,党员似乎在等对方先开口,但教师却没有开口的意思。

        谁都知道,教师说想要女儿是假,已经有两儿子了,没必要再养一个将来不属于家里的女孩,说这话看似是为了安慰党员,但实则是带有一点炫耀意味。

        党员也老道,既然你安慰我的话都说出来,我就顺着你的话接,乡里乡亲都在这儿,一言既出,就得兑现,你又是教师身份,更得守信。

        ”老哥,你看,既然你也想要女儿,我想要儿子,不如我们各自再看第三个孩子,如果我的还是男孩,你的还是女孩,那我们就……“党员一口气把心里话全部说了出来。说到这儿,党员停住了,他知道这违反风俗,也没听说过别人这么干过,谁舍得自己孩子在别人家长大,叫别人爸妈呢。

        虽然党员没有讲完,但众人基本上都明白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谁带的头,一声”好主意“从人群中冒了出来。接着就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瞎起哄起来。

        “就是啊,不都一样啊。”

        “这不皆大欢喜吗。”

        ”不是挺好的。“

        ”都好好对待就行了。”

        “就是就是、“

        教师脸色有点挂不住,大脑飞速运转,似乎在后悔刚才说的话,大概停顿一会儿,才挤出笑容说道:“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那就这么定了吧,哈哈!”党员匆忙接上话。

        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众人纷纷叫好,鼓掌的鼓掌,竖大拇指的竖大拇指。两家本来就有话语权的两户人家,这样一来就算有亲了,以后说给别的村子听,也算一段佳话。

        可人人都认为的这段佳话,却成为了某个人的噩梦……

        【作者题外话】:故事很长,听我慢慢讲,你催更一声,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各位,祝你幸福。


  https://www.biqivge.com/book/29789986/260203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