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卖粮种
甜宝可不知道自己一番话,让兰姐姐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天一早,甜宝就跟着大舅舅三舅舅以及二哥一起去了县城,车上,还放着一小袋苏家的稻谷。
为保险起见,甜宝在路上就跟舅舅们商量好了,对外的口径是他们的稻种是亩产八百亩。
毕竟苏家的水稻能亩产一千一百斤,是因为用苏家院子里的井水浇灌的,别人家可没有那么神奇的井水。
亩产八百斤,是甜宝估算出来的产量。
一般的良田,精耕细作的话,可以达到五六百斤,他们的能产八百斤,也已经是非常大的诱惑力了。
用苏家井水浇灌出来的稻种,就算达不到亩产千斤,只要用心照料,八九百斤是不成问题的。
他们先去了郑记粮铺,林三旺的好友郑老板听说他们有亩产八百斤的粮种,并且看过袋子里颗颗圆润饱满的稻谷之后,十分开心地表示要收一千斤来卖。
毕竟全县城的粮铺不止郑记,另外还有好几家,县衙也会开仓卖粮种,价格比一般商铺里的要低一点,郑老板也不敢收太多,只说收一千斤试试,卖不掉的话也亏不了多少。
甜宝打听到粮铺里的稻种比普通稻谷贵三倍,很是无语。
她对郑老板道:“郑叔,咱们卖这稻种主要是想帮助贫苦农民的,我家不想赚太多钱,您这边能不能也便宜点卖?”
郑老板打量了一下这个长得玉雪可爱的小女娃,当知道她就是全县百姓感恩戴德的小大师后,也不禁为她的大义所感动。
不过他终究是个商人,商人逐利,何况青山县也是有商会的,各种粮食的定价都有一个限制范围,他不能扰乱市场价格,否则是要被商会惩罚的。
听到他的解释,甜宝很是失望,但是也明白他也是有苦衷的,顿时苦着一张小脸,不知道该不该将这些稻种卖给他。
郑老板何其精明?只一眼就看出这小丫头心里的想法。
他笑着道:“其实小大师也不必感觉心里不安,稻种也是有分等级的,有贵的也有便宜的。一般来说,没钱的农户,会买最便宜的稻种,或者自留稻种。一般有钱的农户,会买中等价格的稻种,而高价的稻种,都是有钱的富户,买来发给自己的佃户或者农庄里的下人去播种。所以,你这个稻种这么好,一看就是最特等的高价稻种,买的人也只会是有钱人,不会对不起一般农户的。”
甜宝听他这样说,心里好受了点,但是也不得不向他说明:“郑叔,我家总共还有六千多斤稻谷,你要一千斤的话,那还剩下五千多斤,我要去问问县令大人要不要买。如果他买来便宜卖给农户,那对你的信誉会不会造成影响?毕竟都是一样的稻种,万一从你这里买来的感觉自己买贵了,会不会埋怨你黑心?”
郑老板笑着摸了摸甜宝的小脑袋,对这小丫头这么会为人着想感到十分的窝心。
他道:“没关系的,富户老爷只想要贵的,他们看不上县衙的廉价粮种,认为便宜的没有贵的产量高。何况粮种本就买得不多,亏不了多少,爱面子的他们不会为了这么几百文钱来铺子里闹的。”
如此一说,甜宝就放心了。
于是双方愉快地决定了,郑老板以高于普通粮种两倍的价格买了一千斤稻种,至于要卖多少钱,那就是他的事了,甜宝才不关心。
离开郑记粮铺,一行人又找上了县衙。
罗县令对他们一行倒是挺欢迎的,并且看得出来他心情极好,一看就是有喜事发生。
果然,刚刚在后院会客厅坐下,罗县令便高兴地说:“这次的旱灾,多亏你们帮我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并且也多亏了小大师帮咱们全县百姓挖出了水井,才让大家平安度过了这次的灾荒。”
“全云州府,就数咱们青山县的损失最小,恢复最快,全县几乎没多少人逃荒,甚至邻县的还过来投奔了亲戚,在这边安了家,咱们县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啊!”
“刚好我明年就到任期了,有了这功劳,我明年就可以上府城任职去了。下一任的县令,是我的昔日同窗好友,我已经去信向他介绍了你们,以后有什么事,你们也可以直接来县衙找他,他也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相信你们会相处得很好的。”
甜宝等人听了,虽然惊讶,却也很高兴。
在甜宝看来,罗县令算是个非常好的官儿,没什么为官的架子,而且倒也算是一心为百姓着想。
想起上次来找罗县令献计时,罗县令愁得都瘦了一大圈儿,神情憔悴得都不像是同一个人了。
而现在的他,神采飞扬,意气风发,十分的志得意满。
甜宝想,这样的好官儿,也确实应该往更高的位置去,给更多的百姓谋福利。
只希望,罗县令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本心,不要因位置越来越高,而沉迷于官权争斗和贿赂享受,继续为民作主,那才是真正的好官。
“恭喜县令大人!这都是您自己的努力,您勤政爱民,才能有此佳绩,咱们全县百姓都感激您!”
林大壮虽憨厚老实,但是这些场面话多少还是会说的,这些话果然逗得罗县令很开心。
互相吹捧了一会儿,罗县令才问起了他们的来意。
县令是地方父母官,甜宝等人不敢谎报,于是如实相告。
“什么?亩产千斤?”
当听说林家村竟然种出了亩产千斤的水稻时,罗县令惊得直接从座位上跳起来。
亩产千斤啊!这在整个大越朝都是史无前例的啊!
就是地质最好气候最温和的江南地区,也没有听说过能有亩产千斤的,五六百斤已经是精耕细作的良田产量了。
千斤,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要是整个大越朝都能将水稻产量提高至亩产千斤,那整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不得翻两三倍呀?国库里的粮食还不得堆得满满的?
农民就不用再为沉重的赋税而压得喘不过气来,某地方闹灾荒就不用怕没粮食救济,打仗时更不用担心粮草不足让士兵饿着肚子打败仗。
粮足而人壮,人壮则兵强,兵强则国强。
这些道理,为官的罗县令怎么可能不懂?
https://www.biqivge.cc/book/29669421/303028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