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贞观匹夫 > 第五百一十九章 半离退休

第五百一十九章 半离退休


  华州。

  李君羡坐在公廨里,看着那些文书,两眼发晕。

  倒不是粗鲁不文,你看看李君羡的名字就知道,没有点文化取不出来。

  可是,常年处理军中事物,都是走简洁明了的风格,几时遇到过这等麻烦事!

  看看,甚么郑县与华阴县争罗敷河水浇灌农田打群架,呸,郑县县令与华阴县令是吃干饭的么?

  郑县与华州官衙争县城内的管辖权。

  额呸!

  你不知道前世作恶、知县附郭么?

  一个附郭县,争个屁!

  驳回!

  反正华州就那么两个县,守着一华山,哪来那么多事?

  都安生些,让耶耶得空出去射猎不好吗?

  “华州有甚么好玩的?”

  无聊的李君羡两眼无神。

  不明白,为甚好好的将军就没了,当这破刺史。

  服侍李君羡的杂役洗着茶杯,笑嘻嘻地回答:“华州这里,百姓好辟谷。据说茅山道士王知远,便是因为辟谷,才过百岁,犹自步履如飞。”

  李君羡接过茶杯,不耐烦地抓了一撮茶叶扔进去,杂役迅速泡上滚水。

  拿小茶盅喝茶,李君羡可没那耐心。

  “要说辟谷,布衣员道信在整个华州是最出名的,员道信的佛法也修得不错。”

  辟谷也好,佛法也罢,李君羡是一概不信的。

  真要信甚么轮回报应,他们这些厮杀汉,岂不是个个遭报应?

  可是,真无聊啊!

  李君羡觉得,整个华州都找不到知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不要怀疑李君羡的心态,即便是人比兽多的后世,又有几个人找到真正的知己?

  塑料情、可以同床共枕的异性闺蜜……

  无聊透顶的李君羡还是找上了员道信。

  说话又好听、还能云山雾海地扯一堆佛学,即便李君羡知道那是鬼扯,甚至有些还驴唇不对马嘴,但那又怎么样呢?

  便是偏一偏手,给员道信划了郑县的百亩土地、百顷山林,那又如何?

  不服?

  准你郑县县令越级上告,最好去告御状。

  这破刺史,耶耶还早就干得不耐烦了。

  骑着马,持着槊,背着弓,李君羡欢脱地只身前往特批给员道信的山林,开始痛快地狩猎。

  虽然岁数上来了,但李君羡自信,凭自己的身手,就是独斗大虫也不落下风。

  野兔?

  一箭定之。

  狼群?

  策马杀之。

  呜呼!

  大好虎躯,不能战死沙场,何其悲哉!

  ……

  太极殿内的摆设微微不同。

  玉阶之下,增设了一把宽背坐椅,椅子的垫子都是衮龙图案,一看就知道是太子的宝座。

  原因只有一个,皇帝李世民虽然隔三差五的上朝,但主政的其实已经是太子了。

  李承乾的情绪虽然令人担忧,但政务处理能力不弱,还能贯彻既定方针,同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

  比如按正史该撤销的乡级,在李承乾手上却蓬勃发展,乍一看上去似乎没甚么,可细细一想才知道,大唐对于乡里的掌控加强了。

  泾阳县瑞宁乡神狐里,当地小世家吴氏与洪氏是世仇,两家斗了上百年,趁着乱世更相互攻讦,各自死了不少人,也就是大唐的威慑,让他们停止了争斗。

  (地名出自《长安志》)

  饶是如此,相互间依旧不时有摩擦。

  也就是瑞宁乡管得紧,时不时有乡丁时常在神狐里出没,保不齐他两家又相爱相杀。

  但是,即便再世仇,也阻止不了爱情。

  洪氏的小子、吴氏的妹子,就不顾两家的仇怨,勇敢地走到了一起。

  两家都怒了,抓住自家孩子,要动家法,要沉深潭。

  瑞宁乡乡长及时出手,救下二人,痛斥两家。

  家法与国法,孰轻孰重?

  除了唐律之外,任何人没有剥夺大唐子民性命的权利!

  然而,除了让这两个年轻人离开神狐里之外,即便是乡长也没有能力做甚么。

  除了能让两家的家主到乡上抄唐律,乡长并没有任何处置权。

  毕竟,执行唐律的最小机构是县衙,乡上没有司法权。

  用后世的话说,全是临时工。

  泾阳县将此事报上,也有表功之意,更重要的是向朝堂表明,乡里制度是切实有用的,不能轻易撤了乡一级。

  “甚好,孤以为,大唐的乡正当以瑞宁乡为典范,乡、坊一级,要加强建设,将多数问题掐灭在萌芽中。”

  王恶对此是积极支持的。

  皇权不下乡,造成权力的真空,也就给了世家、豪强、乡绅生存的土壤,三百年一轮回的魔咒绕都绕不开。

  与歌功颂德无关,乡级机构的增设,确确实实能加强朝廷的控制力——只会抓壮丁的除外。

  李承乾将乡长、坊正正式列入流外官,仅仅这一条便惹来了无数抗议,更有不少御史公然在朝堂上反对。

  王恶只是挂着古怪的笑容,静静地看着这一拨御史。

  诶,还是年轻啊!

  “既然各位御史有异议,那么……”李承乾的停顿很让人遐想。

  这位有史以来最暴戾的太子终于要屈服了么?

  “请诸位御史去任乡长吧!吏部,别忘了是异地为官,至少离家乡三百里。”

  李承乾的话很平淡,话里不容拒绝的味道很浓。

  吏部侍郎微微犹豫:“殿下,御史们年轻不懂事,可否……”

  李承乾淡淡地回应:“那就换一个吏部侍郎好了。”

  任凭你们再不服,天子临朝前,太子的决议,在门下省没有封驳的情况下,迅速被执行了。

  自然有内侍将太极殿发生的一切及时反馈给李世民,只是李世民完全没有反应,静静地靠在金水河畔的柳树下,看着鱼漂随波起伏。

  半离退休老干部,就是那么稳坐钓鱼台。

  高明的时代已经提前到来了,朕除了替他稳一手之外,还能有甚么办法呢?

  那个乡,本来也只是随手为之的事,却在高明手里发扬光大,成了遏制世家的一个有力手段。

  所以,更换区区一个吏部侍郎,有甚大惊小怪的呢?

  除了天灾人祸,朕不觉得有甚么需要斧正的。

  反正,十六卫里头,左骁卫、右骁卫、左卫、右卫、千牛卫已经丢给他了,一般的事,足够对付。

  再为高明撑两年,朕宣布退位,搬到大安宫当太上皇去。

  (一直在为后续做调整,终于想到比较合心意的走向。)


  https://www.biqivge.cc/book/28483/6772115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