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脉案
钟离微乘马车,速度稍慢。
等他匆匆下车,才发现前方骑马的圣上早就没了踪影。
卫闻早就派人等候,“圣上已经去见了皇后娘娘,钟相不如喝盏茶等一等。”
帝后两年不见面,没准正是诉尽衷肠的时候,卫闻可不敢让人打扰。
钟离微脚步一顿,“圣上是什么时候来的?”
卫闻估摸了一下,“比您早一刻多钟。”
就差一刻钟。
钟离微不情愿地坐在大堂,视线时不时落在某处。
然而等候的时候比想象的还要长。
又是一刻钟过去,圣上已经和皇后聊了半个时辰。
一盏茶饮尽,卫闻只见钟相的目光越来越凉。
若不是楼上的灯一直亮着,卫闻甚至怀疑圣上莫不是休息了。
毕竟圣上只让准备了钟相的房间,自己肯定是要与皇后同寝的。
钟离微确实是在气,圣上既是邀他结伴,让他们父女相见,自己霸占着是怎么回事。
终于楼上传来动静。
钟离熙一眼便认出了父亲,也顾不得叶敛,迫不及待地下楼。
叶敛摩挲着腰上“失而复得”的荷包,“幸好他早来一步。”
否则钟相在场,哪里有机会来这一场坦诚的交心。
唯一的坏处就是,叶敛望着钟相刻意避开自己的眼神,他可能又得罪了岳父。
“父亲要来,怎么不提前告诉我。”钟离熙抱怨道,“明日我便到大都,父亲何必奔波。”
见到女儿,钟离微露出一丝笑容,“微臣参见皇后。”
“微臣跟着圣上而来,想早日见到娘娘。”
钟离微见女儿虽然因一路奔波有些许消瘦,但面色红润,心中一定。
钟离熙扶着父亲坐下,“父亲在大都一切可好?”
“家中一切都好。”
听着父亲慈爱的声音,钟离熙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
次日清晨,叶敛和钟相离开。
迎皇后入宫,他们要和朝臣站在一起。
几十里的路程,车队就是再慢一天也足矣,更何况临近大都,意味着难熬的行程快到了结束的时候,众人都巴不得早点赶到。
七月流火,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
但中午的大太阳依旧威力十足。
前方赶车的护卫谓叹一声,“今日可算是不用怕中了暑气。”
“小点声,让将军知道你这么虚,把你赶出禁军。”
“哈哈哈哈,男子汉大丈夫,连暑气都耐不住,要不要你去车里坐着。”
几人说说笑笑,另一个眼力好的望着前方逐渐放大的城墙,无奈道,“你们还闹腾,看看前面!”
前方城门站了好多人。
叶敛率领文武百官迎接皇后。
车队停在城门前,车上的人跟着钟离熙呜啦啦地下车,朝圣上行礼。
钟离熙就站在最前方。
叶敛快走几步托起钟离熙,看看钟离熙头上的凤冠和身上明显与昨日不同的衣服,使力给了她一个支撑,“皇后一路辛苦。”
钟离熙的压力一轻,“多谢逸之。”
叶敛轻笑,握住钟离熙的手,“夫妻之间,不必言谢。”
这声音很小,像是夫妻间的小话。
叶敛知道钟离熙这一身冠服的分量不轻,简略地说了两句,扶着她去了龙凤辇车。
剩余的文武百官还在后面等着。
大都的百姓沿袭了汴梁爱看热闹的习惯,早就在猜圣上迎接谁。
这问题不难。
能使得动圣上出马的大事,近来也就两件。
一件事皇后北上,另一件就是船队返程。
后一件勉勉强强,更何况确切消息,船队还在路上。
如此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圣上爱之若珍宝的皇后到了!
大都百姓垫着脚尖,妄图看清辇车中帝后的面容。
寻常帝后出宫,沿途往往要封道,百姓跪拜。
叶敛不爱这种排场,以致有了如此场面。
“百姓很好奇皇后。”叶敛捏捏她的手指笑道。
钟离熙将手指从圣上手中拽出,叹道,“还要托了陛下的福,否则臣妾要担起祸国殃民的责任。”
叶敛干脆挑起薄纱,“有皇后监督朕如何当得了昏君。”
叶敛指给钟离熙,“这便是复鸣学宫。”
钟离熙抬眼望去,学宫其貌不扬,和大都其他建筑比,也就新了一些,整体仍是大都的风格。
“从这个路口到官署都是学宫。”叶敛说道。
钟离熙有些惊讶,“岂不是和汴梁的国子监面积相仿?”
规模大的超乎钟离熙的想象。
叶敛笑道,“比国子监还要大些。”
事实上,大都的整体建筑结构和汴梁就很相似。
不过是因地制宜,融入了北地的特色。
“大都当初荒凉得很,建都时便扩大了些。”叶敛解释道。
辇车渐渐走进,钟离熙发现了学宫的特殊之处。
“这窗子?”怎么是透明的。
叶敛提醒,“莹然可记得琉璃?”
钟离熙当然记得,她的嫁妆中还有一个琉璃盏。
“窗上装的是琉璃?”钟离熙反应过来,“陛下好妙的主意。”
钟离熙对琉璃的造价一清二楚,也是在那时明白了父亲为何不让她将琉璃盏卖给自己人。
天灵玉的生意做不长久,叶敛也没指望从一项上一直薅羊毛。
反□□库逐渐宽裕,没必要盯着戎狄那三瓜两枣。
正巧营建学宫,叶敛便将这玻璃安在了复鸣学宫。
往常封窗子,富贵人家用绢纱,平常人家用纸。
但无论是娟还是纸,都免不了让室内变得昏暗。
春夏秋三季尚可以开窗,但北地的冬季更加漫长难熬,便少不得用蜡烛。
蜡烛伤眼有烟,有了这玻璃窗,白天阳光能够穿透窗户,冬天也不怕。
钟离熙忍不住赞叹,“看在玻璃窗的份上,复鸣学宫也能吸引到一批学问渊博之士。”
燕昭王千金市骨以示求贤若渴,圣上此行也不遑所让。
价值不菲的琉璃都安在学宫,足见圣上的诚心。
“这玻璃窗还在琳琅阁售卖?”钟离熙问道。
“自然。”叶敛道,“凤仪殿和太清殿已经换上了。”
钟离熙笑了,“有这复鸣学宫在,琳琅阁卖的想必不错。”
这才是不着痕迹地打广告。
叶敛笑道,“皇后深得我心。”
叶敛主动掀开薄纱,让大都百姓将帝后看得清清楚楚,也让本就激动地百姓更加热情。
垂髫小儿被父母举起,向前探着头。
“别挤别挤,让我看一眼。”
“谁推我,害的我站不住了。”
“皇后娘娘果然凤仪万千,雍容华贵。”
手持刀剑护卫路旁的禁军,时不时将即将挤进来的百姓再塞回去,面目严肃,实则为自己被撞来撞去的腰流泪。
怪不得前辈要他提前准备好跌打损伤膏,大都果真是民风彪悍。
钟离熙北上除去是来团聚,同样也有正事。
经过快三年的研制,几种常用药总算是弄了出来。
“风寒、发热、消炎止痛……”
留守汴梁的老太医终究是故土难离,将成果打包交给了钟离熙。
三年的成果,成就了这堆或是粉末,或是丸剂的药品。
“臣妾和太医已经在青山寺无偿义诊,试过药,这是脉案。”钟离熙一字一句道。
晴儿呈上几本脉案。
叶敛挥挥手,他已经看过,“给诸位大人看。”
“皇后坐。”叶敛说道。
小太监飞快搬来一个软凳。
脉案共有五本。
钟相拿出一本,将剩下的分给同僚。
说实话,听到皇后说的常用药,众位朝臣只觉得荒谬。
人各不同,病患不一。
大周百姓万万之数,仅用几个药就妄图治好所有人,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请大夫为何贵,不就贵在药方不同,甚至病情的不同阶段还要增减药材。
怀着这样的想法,朝臣打开脉案。
朝臣看脉案的时候,叶敛捏起一枚黑色的药丸。
这些药是给平民,甚至穷苦人家所用,用的药材都不是精贵之物。
譬如他手上的药丸,主药就是大蒜。
这些治疗风寒发热的药,成本都极为低廉,几文钱就够了。
叶敛将药丸放回原位。
脉案上记载的有效率仅有五成,但五成便已经足够。
要知道在青山寺派药,穷苦的人家才不管是治什么病的,不管能不能治,先吃着试试。
不能对症下药,这五成的有效率已经足够珍贵。
这还要感谢疑难杂症到底是少数,多数的人都只是风寒发热罢了。
虽然有偏见,但能到太清殿议事的朝臣没有蠢人。
叶敛继位后,几次大清洗,能留在现在的都是有真材实料的。
凡上四品,众人皆有外派的任官经历。
五成的有效性,在偏僻的郡县,已经比得上赤脚大夫或药房的学徒。
从医的门槛可不是一般的高,无祖上传承,轻易学不到本事的。
很多闻名乡里的大夫,也不过是稍懂皮毛,能粗通药理罢了。
“皇后娘娘,这脉案可当真!”他寒门出身,更加能体会这药的重要性。
遭受质疑,钟离熙面不改色,“本宫敢一力担保,太医院绝无弄虚作假。”
此话一落,翻书声更大。
朝臣互相使着眼色,小声交换想法。
治疗常见疾病的药物,还是廉价药,若是成真,该会挽救多少性命。
也会有多大的阻力……
https://www.biqivge.com/book/26246871/244736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