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人
笨字,上下结构,上竹下本,本分做着基础。竹“其表曰笢,其里曰笨”,这是《广雅·释草》给“笨”的定位。
战国时候有一个笨人,叫商丘开,不仅笨,而且穷,衣食住行皆忧,在荒郊野外搭个草棚混日子。一天来了两个举止不凡的人借宿,半夜里听到两位高士激赏他们的领导人。领导人叫范子华,无官无职,但社会名望广播,用眼皮底下的术语讲叫达人。这位达人是晋国人,不仅有虚名,还有社会势力,“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晋国黜之”。他看中的人,一路飙升,他不待见的人,在晋国没有容身之地。
我们科举取士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在此之前,民间的人才是靠推荐脱颖而出的,老话叫“察举”。察举者就是这些达人,各种各样的“才俊”都投身到达人的门楣之下,这是达人成为显贵的基础。战国时候“门客”风气流行,到了东汉阶段“门阀”之乱甚至动摇了国家的根本。国家实行科举取士之后,“门阀”传统在民间依旧存留着,近代上海的青红帮,以及当下政府倾力打击的“黑恶势力”,都能找到当年的影子。
商丘开所处的正是“门客”之风姹紫嫣红的时代,偷听了两位高士的夜话之后,他作出了一个决定,借粮借盘缠,去投奔范子华。但范氏门庭广大,“门徒皆世族也,缟衣乘轩,缓步阔视”,在这些人眼中,商丘开的形象是“年老力弱,面目黎黑,衣冠不检”,他最初得到的待遇是“狎侮欺诒,挡□挨抌,亡所不为”。古人用词真是准确而鲜活。“挡□挨抌”,这些字真是给汉语长了形象的翅膀。在这样的礼遇面前,商丘开并无“愠容”,但他的心态不是忍辱,而是自知“不及”,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及,这样的心态叫诚。一个人心里有了诚,就给做大事打好了底子。
门客们还用两件具体的事取笑于他:
第一件事是在一个高台之上,该有几层楼高吧,有人提议说:“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大家说好呀好呀,显然是事先商量好的,商丘开“遂先投下,形若飞鸟,扬于地,肌骨无□”。
第二件事是在一条河的急转弯之处,有人指着汹涌的漩涡说:“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商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
商丘开的这两次表现引起了范子华的重视,“令豫肉食衣锦之次”,待遇被提高了。穿上了白领衣服,吃饭也坐到了有肉食的桌子上。真正改变商丘开命运的是一场火灾。“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曰:‘若能入火取锦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商丘开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门客们都服气了,以为他是得道之人,纷纷向他道歉。商丘开说:我没有道,我是带着改变命运的想法来到这里的。你们说什么,我都觉着是真的,没怀疑过。“唯恐诚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心一而已。物亡迕者,如斯而已。”
商丘开讲的话,用大白话说就是心诚则灵。笨是不设防,不设防有什么益处?醉鬼,睡熟的人,以及婴儿从高处摔下来,所伤是无大损的。笨还有一层内涵,就是肯下死力气。心诚,再加上一膀子死力气,只要不是航天飞船入太空那类特殊的事,世上很多难题都可以解开。再说,商丘开做的这三件事,对于穷困潦倒、苟活于野外的他来说,还算是有一点基本功的。
商丘开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门客们的人生观,“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
我们的传统文化重视“诚”,“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诚和信是有区别的。宗教讲信,讲信心,“信则得救”。但要留神信的外围还有不信那种阴影。信没有诚那么透亮。诚心是把自己的内心打扫得干干净净。太上老君手里的那把佛尘,是修诚心的法具。如今社会上号召着讲“诚信”,这两个东西不好放一起讲。两手抓,两手就都不硬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25714204/560282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