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风气》读札
《先前的风气》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穆涛散文集《先前的风气》,内收九个小辑,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读书杂记(札记),二是关于当下时代的文人(其中一辑专门是贾平凹)、文学以及文化的杂记(札记)。这可能与穆涛的职业身份有关,穆涛是一位编辑,编辑被称为“杂家”,“杂家”喜欢写“杂记”,合情合理。
该书涉及很多知识,但不是要系统地介绍或研究某一领域的知识;很有学问,但也不是学问之书,而是借知识和学问谈作者自己的某些感想或感悟。
有人说(比如台湾学者王鼎钧),散文就是谈天。《先前的风气》就是谈天,谈天说地,谈古说今,是广义的散文,仔细了看,更接近随笔。
语言简洁,有书卷气,说人话
文字简洁。语言是反复提炼之后的语言,简明、扼要、干净。不是那种绕来绕去的语言,没有多余的冗词废句。这是一种语言特点,也是一种风格和境界。
有书卷气,同时又把书卷特别是古书中的语言融进、化入现代生活语言。说人话,不隔,不装腔作势。装腔,就是说不是自己的个性和语言,如官腔、学生腔、社论腔、文艺腔等。
穆涛在《会说话》一文中说:“我觉着,会说五句话,差不多就是一流文章,这五句话是,说人话,说实话,说家常话,说中肯的话,说有个性有水平的话。”这是穆涛的体会或者发现,他写文章,大约也是按这五句话来要求自己或者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穆涛是很会说话的,他的谈天、谈古说今的散文,更是很会说话。说人话,说实话,说家常话,说中肯的话,说有个性有水平的话。
文章有识见,重考据
关于大历史和人,文虽短,却有识见。比如谈历史时,穆涛说中国的皇帝,因为是家庭承包制,业务水平差距比较大,有的英明,有的愚蠢,像抛物线,高和低的落差悬殊;而宰相们,基本保持在一条相对高的水准线上,差别不在能力,而是心态、心地和心术。这样的识见让人印象很深。很多文章借古论今,给人以多方面启示。作者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写的是“先前的风气”,其立足点和着眼点以及问题意识则是今天,是当下,其意义在于让历史照亮现实。老材料,却是新的问题意识、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指向。重考据,对考据津津乐道,写得趣味横生,不是空头文章。书中关于西方的一些说法,有的未敢苟同。当然也是一家之言。总体看,穆涛受中国文化的滋养较深。
研读史书
穆涛在书中爱用一个词——琢磨。不断“琢磨”,自然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先前的风气》一书,文章都不长,但都透着一种睿智。总体上看,穆涛的散文或者说随笔,可不可以说是一种“智性写作”,或者说是接近于“智性写作”?当然,这种“智性写作”与那种借助科学知识来搭建舞台或充当道具的作家不同。穆涛的散文所用的知识或学问,多属人文知识一类,是中国传统文人喜欢用的,但感觉还是“智性”的色彩很浓。穆涛的散文总体上感觉是“理胜于情”。当然,这也是散文中的一类,“老辣”一类。散文的各种类别没有好坏,只有不同,但艺术价值是相通的。
邢小利
https://www.biqivge.cc/book/25714204/560278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