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苏家屯的变迁 > 第二百九十章,众“叛”亲“离”。

第二百九十章,众“叛”亲“离”。


  第二天下午,小黄乡中心小学的“方案”终于批了下来,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两张调令,一张是调苏老二的教导主任和副校长到黄南小学任一般的老师,另一张是从其他学校调进来的两个落聘的教师。

  苏老二算是没劲儿了,小黄乡教育系统的所有人员都知道,他的教导主任和副校长是他用心搁了多年的伙计,两个人德才兼备,完全是只有乡中心小学才能用得起的中层领导的材料,叫他俩去黄南小学当一般的老师,苏老二真的一点都没有想到。

  不过副校长是有背景的,面对调令她只有一个条件:只要不去黄南小学,尊重教办的意见,调到那里都可以,让教办看着办·····。

  那夜,苏老二徘徊在校园里,他仰天看着漫天的星星问老天爷:“你咋把我的两根拐棍砍了呢”?

  只有满天星星知道,那时苏老二的两眼满含着泪水。·········

  这个时候,苏老二觉得全世界上的人都在欺负他,欺负他没有了娘,欺负它的康素贞不好事儿,欺负他在小黄镇上没有亲戚,欺负他在政府里没有关系,欺负他的人格缺失不会婉转······。

  他满肚子的委屈,那一种委屈说不出口,写不成文字,没有诉说的对象,更是没有人想听·····。

  这个时候,苏老二真的疲倦了,他就靠在墙角的那一棵桐树上,心里空空如也,身子好像散了架。

  有好长的时间他都没有哭过,没有掉过眼泪了。那一刻他真的哭了,他真的掉眼泪了,他感觉到了什么叫进退维谷,他感觉到了什么叫孤独,他感觉到了人世间这张人皮如此这般的难披·····。

  事情到此还远没有结束。

  自从小黄乡中心小学建校以来,乡里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这里进行的。例如每次考试以后的批改试卷,总结试卷工作。一来这里地处一个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论从那一个角度的意义上讲,都自然地承担着这种业务;二来全县的规矩也都是如此。

  那个学期期中考试的时候,苏老二早都在准备着考试后全乡批改试卷的工作了,但考试完成后,两天了也听不到教办的通知。这时苏老二听人说,全乡批改试卷工作的地点挪到了黄南小学。当时苏老二的脸上好像挨了一记重重的耳光。他曾经深度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有这样三个原因,一是自己不配合;二是对方有亏欠,无法面对这个中心小学了;三是故意给他脸色看,让他从此悠着点儿。

  事已至此,苏老二也想不了那么多了,他感觉到这种做法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轻松,起码可以在批改试卷这几天闭目养神了。

  但他也细思极恐,他不时地回忆起支书哥给他说的那几句话,他感觉到离开小黄乡中心小学的时间在不断地缩短,但他时刻坚定着他心理的底线:一,不能“误人子弟”;二,得为爹娘的脸面争光,为康素贞的付出争光。

  一时间,苏老二成了孤家寡人,大有众叛亲离,腹背受敌的境况。

  那时候,经苏老二经营的小黄乡中心小学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远近四乡八里的家庭任凭在镇上租个房子或者在镇上做个什么生意,都以能在小黄乡中心小学上学为目的。

  去年暑假开学前的一个深夜,康素贞替苏老二把学校的一切有关安全事项看了一遍,正要往屋内休息,借助校门外路灯的光,她突然发现大门外有人影在晃动,她在阴暗处看了好大一会儿,终不见那人影有离去的迹象。由于夜深,康素贞一个人不敢近前,她快速进了屋告诉了苏老二这一情况。

  苏老二立刻折起身披衣走了出去,他站在校门内观察了好大一阵子,门外就是有一个人影在时近时远地活动。他立刻意识到这个人今晚一定是找自己办什么事情的,并且这个人不是赖人。

  他立刻打开电灯,朝铁栅栏的校门照去:“谁”?



  那人立刻答应:“是我,找苏校长嘞”。

  苏老二立刻走上前,他看见门外站着一个中年男子,一只手里提了一个帆布袋子,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小包裹,在电灯光的映照下,不好意思地站在门外。

  “你找我”?苏老二不解地问,因为他看得很仔细,不认识门外这个人。

  “嗯,我来了好几回了,你叫我进去,我有话说”,那人很腼腆的又说。

  “有事你说吧”,苏老二说。

  “苏校长,你开开门让我进去,我真的需要进去说话”,那人很固执。

  苏老二见那人诚恳,就打开了校门把他让进了学校。

  两个人一并走进了他的办公室,那人从帆布袋里取出了一只野兔子放在地上:“苏校长,这是我上午上山给你逮了一只野兔子”,他又把手中的那个布包放到桌子上打开,说:“这是去年我们家做的山栆糕,都放一年了,我是按照俺家人老几辈儿的传统做法配料做成的,这东西放得越久越好,它会清痰止咳,生津润肺······”。

  “你这是要干什么?咱俩又不认识”,苏老二连忙问。

  “苏校长,咱俩是不认识,我是南面山里的,但俺的亲戚都是镇上的,不瞒你说,我有两个孩子现在都在上小学,我很希望他们通过上学改变命运。俺亲戚家的孩子这几年都是跟着你上小学的,他们都建议我把孩子转到你这里来,说实在话,我在街上都租好了房子,就让他妈住在这里照看两个孩子上学。我没啥东西给你送,就送给你这两样东西,目的就是求你答应叫两个孩子能转到你这里来”。

  苏老二当时都被那人的诚实和“孟母三迁”的精神感动了,他收下了那只野兔子和山栆糕,当即就答应了开学时就让两个孩子来小黄中心小学报到。

  当时社会上刚兴起的择校风气,相对乡下,镇上的这种风气刮的早了一些,盛了一些。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小黄中心小学的师资和教室猛然间出现了短缺和紧张,在村两委和乡政府的共同协商下,学校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择校的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收取户口不在黄西村的学生“借读费”。

  收“借读费”尽管为解决学校资金短缺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但面对镇上复杂的人事关系,弄的苏老二里外不是人。

  


  https://www.biqivge.cc/book/25328/6599586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