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父慈子孝 > 第一百七十六章:两宫强调,江南士族报纸

第一百七十六章:两宫强调,江南士族报纸


站在田地讨论,不太适合。

一众人打道回府,在两仪殿会坐。

李承乾回宫换了一身常服,也随后到来。

李世民也换了衣服,坐在主位上。

“考虑问题全面是好事。”

“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就要想到如何防止漏洞出现。”

李承乾这才淡淡的说道:“生育国策,我们颁布了一条法律。”

“贴补之策,我们也可以制度想要的。”

“诸公皆是朝中贤臣能人,大家集思广益,查漏补缺嘛。”

李世民笑道:“太子说的不错。”

“有什么疑问,现在提出来,商议商议对策。”

“我觉得,辅机说的贴补之计,是利于民生百姓的。”

“今日亲耕,在表率。”

“但我是大唐皇帝,天下百姓君父,不能只是表率,更要做出惠及百姓的行为。”

“玄龄,你有什么想说的?”

他点名喊道。

之前的话,就算是为这次贴补大计确立了性质。

补贴大计是要实行的,是君父恩惠子民。

但在实行之前,有什么问题,该说该讲的,不能藏着。

房玄龄道:“郑国公说了这事,臣正好想到一个问题。”

“是不是要限制每家每户购买的数量?”

“不加以限制,一家购买多个,岂不是要被人利用了?”

李世民指着房玄龄,欣喜的说道:“看看。”

“这就是问题嘛。”

“有话就说,有问题就提。”

“玄龄要是不说,我们把这补贴大计颁布了,那岂不是便宜有些人了?”

说完,他道:“这个问题很好。”

“诸位有什么对策?”

长孙无忌道:“陛下,臣以为简单,限制数量即可。”

“每户最多只有两头牛。”

房玄龄摇头,“这样,有些家中七八口人的,怎么做?”

“还有那些大门大户的,土地较多,一两头怎么够呢?”

“有些违背初衷了。”

张亮惊讶的说道:“那些有钱人家,也在补贴范围?”

魏征不满的说道:“都是陛下的子民,难道还要分钱多钱少的嘛?”

张亮明智的闭嘴。

干不过这些文官。

我是乱入的。

李承乾道:“魏师这话就说的很对。”

“孤向来不对以贵贱区分孤的子民。”

“不管他钱多钱少,有地没地,孤都一视同仁的。”

李世民:“太子说的好。”

“我的子民,我自当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众人:“陛下圣明!”

李承乾道:“不管是大族,还是有钱人家,都应该享受朝廷的补贴。”

“只不过,这个贴补,要做出限制来。”

他巡视一圈,“首次,以旧抵消部分,朝堂补贴,第二次,朝廷降低补贴力度。”

“第三次,朝廷不再补贴。”

“耕牛也是一样,第一头全额补贴,第二头半价补贴,第三头,由买家原价去购买。”

这次补贴是面向广大底层百姓的。

主要是让广大百姓,解放劳动力,能够更多的耕种土地,开垦荒地出来。

买一头牛,哪怕是有朝廷的补贴,李承乾估摸着也可能掏空他们家庭大部分的财产。

至于第二头半价补贴,怕是会让很多百姓望而却步。

更别说第三头了。

那只能是有钱人家,拥有大量土地的才会去选择。

所以,只对补贴两次,能够杜绝钻空子的弊端,也能真切的照顾到底层百姓。

“殿下英明。”

“这个限制之法,大大的降低补贴大计的风险,也让人无机可乘。。”

长孙无忌不无激动的说道。

房玄龄附和一声,道:“不过,还是要防止有人以第二头牛,低买高卖。”

魏征正色道:“那就防微杜渐,以律法进行约束。”

“不许低价买入,高价卖出。”

李世民问道:“那百姓无计可施,要变卖该如何办?”

魏征当即道:“这很简单,官府以补贴后的价格赎回。”

“官府也不占百姓的便宜,百姓也别想从中获利。”

“毕竟,朝廷最根本的愿想,是鼓励耕种,鼓励开垦。”

李承乾没有说话,但心里却很是感叹啊。

不用他多说什么。

这些贤臣就能把问题找出来,并给出解决的办法。

耕牛在官府手中流转,极大的限制有人从中牟利。

当然,有可能出现官府中饱私囊等行为。

这就需要朝廷对此监督以及巡查了。

最终还是要落到御史台的身上。

随后,众人就此事,进行展开的讨论商议。

逐渐把补贴大计的问题,以及存在的漏洞,都给出了办法。

李承乾走出太极宫,浑身很是放松啊。

这是,由长孙无忌与工部联手去办,想来会有些瑕疵,但大的方向,是好的。

“今日陛下举行亲耕礼。”

“马上写出一份文稿,在报纸发行出来。”

“是!”

第二天。

大唐帝国报再次发行。

重点讲述亲耕礼仪式,同时还将李世民在仪式上的讲话,进行报道。

“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在亲耕礼仪式上对群臣作出强调:民以食为天,朝廷要紧密关注春耕的进行,确保春耕顺利完成,一旦发现春耕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为百姓耕种排忧解难,保证今年丰收。”

“睿智仁德的皇太子殿下,对群臣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道,州,县等各地官府主官,亲赴民间田地视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春耕乃是民生大计,不能让事来找人,要各级官吏主动找事。”

“两宫强调:切实维护春耕生产秩序,一切以春耕为要……。”

报纸一经发行,马上就迎来了哄抢。

大多都是士子,读书人等。

长安百姓则是不约而同的汇聚到一处,听着他人的宣读。

“陛下与太子如此重视春耕。”

“怎么能不重视,你才吃饱饭多久。”

“国有贤君明主,我大唐之幸啊。”

长安各地都在奔走相处,口口相传。

不出意料,这份报纸也到了朝中大臣的手中。

“这轻薄的一份报纸,就能让长安再三震动啊。”

房玄龄感叹道:“之前对庙堂报告,如今也传遍天下,也在争相传颂,大加议论的。”

“谁说不是呢。”

房遗直也是惊叹,这报纸简直是刷名望的神器。

以当前独《大唐帝国报》一份,只要是识文懂字的,就没有人不会看。

他知道,自己阿耶在民间的声誉,可比之前要夸张的多。

什么贤臣,什么堪比管仲等名号,都在流传。

“阿耶,你如今有这般大的名望,万一陛下……。”房遗直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就是担心陛下猜忌。

“这你就多虑了。”

房玄龄顺着胡须,轻笑道:“老夫今年六十有四,陛下今年却不过四十有四。”

“正直春秋鼎盛,威望无双。”

“老夫越是有贤名,越是能衬托陛下的贤明与文治武功。”

换了是其他帝王,他或许还会怕民间的声望。

哪个臣子,还没担心过功高震主的?

深知李世民为人,又在年岁上差距如此之大。

房玄龄是一点都不会担心。

不管是从能力还是名望上来,李世民都不可能对他有猜忌。

他又不是李靖。

再者。

真要论名望,东宫那位皇太子的名望,比他是只高不低。

多少士子,多少名士大家,对太子推崇的。

与皇太子相比?

他这名望高涨,都是太子给的。

“阿郎!”

“大郎!”

管家急忙跑来,气喘吁吁的扬着手中的东西。

“怎么了?”

“慌慌张张的,成什么样子?”

房玄龄皱眉道。

“怎么了?”房遗直问道。

“大郎,是报纸。”

管家说道:“又出来两份报纸。”

“嗯?”

两人疑惑,一人拿了一份,房玄龄瞳孔微缩,“文以载道?”

“阿耶,你看,这是圣贤报!”

房玄龄观察两份报纸,“哪里来的?”

“怎么突然冒出来这两份?”

“这个陆云,谢谦是谁?”

房遗直小声道:“不会是江南陆氏,谢氏吧?”

房玄龄恍然惊觉,“太子让江南士族发行报纸?”

“这事情怕是要大了啊。”

……

“殿下。”

“你说这江南士族也真是有意思。”

长孙冲撇嘴,道:“什么文以载道报,圣贤报。”

“跟我们这《大唐帝国报》的档次就不一样。”

“用殿下的话来说,一点格局都没有。”

李治道:“冲哥,你这就不知道了。”

“文以载道,圣贤两名,可是冲着山东士族去的。”

“你想想,山东那些士族,看到这两份报纸的名字会怎么想?”

怎么想?

李承乾嘴角露出玩味之色。

自然会很有意思了。

他目光落在报纸上。

长安是京师,江南士族想要在长安发行报纸,肯定要经过他的过目与允许的。

但在江南,他们怎么搞,李承乾就管不到那么多。

内容他看过。

没有多少过激的表述,不过就是江南名士写的文章而已。

可别小看这种文章,在江南流传没什么。

一旦在山东流传,那可是上门打脸。

文以载道,更是刊印一些古籍的注释。

这个可就很要命了。

要是北边的读书人,认可这些注释,引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的话。

那相当于江南士族,隔空传播理论与主张,还收了不知道什么来历身份的无名弟子。


  https://www.biqivge.cc/book/24832561/118278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