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9章


随着黄得功一声令下,门外的士兵迅速冲进屋内将高第押了出去。

等待他的将是朝廷和崇祯的审判。

本就不大的屋子很快恢复了安静。

黄得功站起身对着所有人说道:“诸位,平辽大军内部出了奸细才导致我军在萨尔浒作战失利。现在内奸已除,后方也已稳固!接下来要重新出兵赫图阿拉,杀建奴复辽东!”

众将同时起身,双手抱拳:“请总督大人下令!”

“不,”黄得功摆了摆手:“具体怎么打应该商量着来,而不是由我一人说了算。”

众人互相看了看,重新坐下开始商议。

李宪忠率先说道:“其实没什么好商量的,无非是像之前一样分兵进攻。一路从抚顺出发,一路从清河堡出发,还有一路从宽甸堡北上。”

南路军的曾英立刻说道:“不能分兵,也没必要分兵,咱们完全可以一路横推过去!”

李宪忠白了曾英一眼:“之前南路军兵败是因为有吴三桂和高第这两个内贼,现在内贼已除,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曾英抬起头反驳道:“之前南路军失利确实有内贼的因素,但也有地形和战力的原因。宽甸堡那条路不但长还蜿蜒崎岖,若想快速行军,就无法携带大量辎重。”

“尤其是战车和火炮这类辎重!”

“少了这些东西,别说本就不太擅长陆战的水师了,就是其他精锐部队也无法和建奴正面抗衡。”

李宪忠气愤道:“别找借口,你就是想说水师不堪大用吧?”

“你...”曾英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水师也太弱了!”李宪忠没有打算就此放过,而是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语气继续说道:“建奴就在眼前,只要一鼓作气就能把它们荡平。眼看就要出兵了,你却告诉大家伙水师打不了硬仗,这也太可笑了。”

曾英是四川人,外号曾公子,曾经是秦良玉麾下大将。

被李宪忠这么一说,心中的火气也上来了。

他腾的一下站起身,拍了下桌子说道:“我没说水师打不了硬仗,只是说宽甸堡那条路无法携带大量战车和火炮,所以才导致很难打胜仗。”

“两位。”黄得功及时制止道:“仗还没打呢,发这么大火气干嘛?”

“我知道你们都想尽快剿灭建奴,但此事急不得。越是着急,越容易犯错。”

李宪忠哼了一声,闭上嘴没有反驳。

曾英转过身,用后背对着李宪忠,也没有反驳。

黄得功继续说道:“但也不能缓,毕竟数万大军每天都会消耗无数粮草。”

“那接下来的仗到底该怎么打?”刘肇基开口问道。

黄得功琢磨了一会,沉声说道:“考虑到地形因素,咱们还是要分兵。”

众将想了想,先后点头表示同意。

再次出兵的话,还是会面临上次出兵面临的问题。

抚顺东面的路又窄又长。

纵有再多部队,也无法在正面全部展开。

一旦前进受阻,所有部队都无法前进。

分兵之后,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分几路进攻以及各路兵马都由谁统领。

如果还是像上次一样分三路进攻,如果北路军迟迟无法打开局面,中路军和南路军也将没有进展。

众人带着这个疑问,同时看向黄得功。

黄得功等了一会,见没人主动献计后才缓缓说道:“诸位,我先说说吴三桂叛乱后的兵力情况。”

“总督大人请讲!”众人齐声说道。

黄得功清了清嗓子,说道:“吴三桂叛乱前,我军在抚顺一带的兵力约有六万,其中吴三桂的关宁军就占了近一半,约有两万七千人!”

“叛乱过程中,王永吉所部三千兵马全军覆没,其余各部伤亡近两千!”

“关宁军由于在溃败时发生了自相践踏,伤亡也不小,在四千左右。”

“不过...吴三桂叛乱时有一万两千多关宁军复降了朝廷。叛乱之后,又有三千多人复降了朝廷。”

“北路军总兵力是六万,阵亡和投降建奴的士兵加起来有一万七千人,诱捕高第时他又带来了一万人。”

“现在,北路军的总兵力在五万三千左右。”

众人听罢,叹息不已。

吴三桂的叛乱给明军带来了一万七千人的损失。

这不但削弱了明军实力,还严重打击了明军的士气。

最可恶的是,吴三桂带着精锐投降了建奴。

此消彼长,对明军来说又多了一个麻烦。

等众人把这些信息全部消化完,黄得功深吸一口气道:“接下来,咱们要讨论出兵计划。”

在场的人表情立刻严肃起来。

黄得功带头笑了下:“诸位不必紧张,这次没有内奸可以畅所欲言。”

见大家还是有些紧张,黄得功带头发言道:“我的意思是兵分三路。两路实,一路虚。”

“这不还是和上次一样吗?”李宪忠忍不住说道:“上次出兵也是兵分三路,结果北路军迟迟无法打开局面,中路军行军受阻,南路军被建奴趁机击溃。”

“不一样,”黄得功缓缓摇头:“上次虽然也是兵分三路,但三路只是兵力不同,没有虚实之说。其中北路军约占总兵力的五成,南路军约占总兵力的三成,中路军约占总兵力的两成。”

“总督大人的意思是?”李宪忠继续问。

“这一次咱们还是兵分三路,其中南路军为虚,北路军和中路军为实!届时南路军先先行一步,让建奴以为南路军为我军主力。等建奴主力进攻南路军时,我军的北路军和中路军齐头并进,杀建奴一个措手不及。”

“若是北路军受阻,则中路军快速前进牵制建奴兵力,为北路军解围。”

“若中路军受阻,则北路军快速前进牵制建奴兵力,为中路军解围。”

黄得功说完后,众将表现不一。

有人点头赞同,有人沉思不语。

还有两个人轻轻摇头,显然并不赞同黄得功的方案。

摇头的分别是李定国和郑成功。

“李定国,”黄得功问:“说说你的想法。”

李定国抬起头:“末将觉得应该一路实,两路虚。”


  https://www.biqivge.cc/book/24791959/126924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