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不打不相识的交情
老耿大概是还沉浸在回忆里,吃着白面馒头、猪头肉,不用旁人提问,他又陷入到了忆苦思甜里。
讲述五六十年前的往事,他根本没有翻看那本日记,因为日记里的每一个字,都烙印在他的记忆之中了。
1959年下半年,各地公共食堂遇到了麻烦,粮食开始紧张,加上周边生产队的夏季作物欠收,一场大饥荒的黑色羽翼张开,巨大阴影笼罩在大地上,连驼山周边的村落也不例外。
其实林场里大部分职工都是城镇身份,干部职工拿着29级到17级之间的工资待遇,工人拿着1到4级工资级别,有国家配给的商品粮,乙级重体力劳动者每人每月38.89斤的粮食,情况还好一些。
主要困难的是林场周边的驼山公社4个生产队,因为之前虚报数据,他们的粮食都上交了,公办食堂开始缺粮。
社员们每人每顿只能分到一个窝头,而且越来越小,一直小到驴粪蛋儿那么大。到了1960年开春后来,连那么小的窝头也没了。
人们吃不饱肚子,只吃挖萝卜和树根吃,树根是磨成粉和粮食掺在一起吃的。干粮没了就喝粥,但粥也越来越稀,一直稀到一锅清水煮一筐榆树叶。
公社社员们挖野菜,像白毫、马齿苋、扫帚苗、沙朋、杏仁菜之类的,刚一发芽就被多少人盯上了。
树叶也能吃,榆钱、榆树叶好吃但有限,还没长好,就有多少人等着采它。
椿树分为香椿、菜椿和臭椿,香椿自不必说,菜椿也很好,无味,人们争相采摘,就是臭椿也有人吃。
洋槐花是美味,做菜、做汤都可以,槐树叶、杨树叶也在采摘之列。
当时,林场职工发现前一年刚栽下去的速生杨树,刚缓过劲来吐新芽,就有人来撸树叶。
他们立刻向孟广林汇报,同仇敌忾地要去打击破坏分子。
这几千亩的速生丰产林,可是他们辛辛苦苦一年的劳动成果,绝对不允许出差错,孟广林立刻带着几十号人去调查情况,临出门前他还拿上了步枪。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有潜伏特务故意破坏国家经济建设,没想到现场抓住了牛洪波等4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
孟广林仔细盘问了好一会儿才知道,这是牛家堡的孩子们吃不饱饭,上山挖野菜才打起这里杨树叶的主意。
林场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国家的,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破坏,这是林场职工的普遍共识,可老百姓不知道啊,他们只知道国库是绝对不能碰的,哪想到自己祖辈讨生活的大山也不让碰?
孟广林听着孩子们的辩解,觉得这事刻不容缓,必须尽快和公社社员们沟通好,要不然这林场永远也长不出大树。
他们把这几个孩子“押送”到牛家堡,结果却捅了马蜂窝。
牛家堡是驼山深处唯一的村子,常年与世隔绝,村民抱团极为护犊子,看林场浩浩荡荡二三十人,还带着枪,把自家孩子给押了回来,都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全村老幼几百口子把他们给围了,他们有举着锄头铁锨和草叉的,还有手里拿着弓弩长矛的,一见面就要干架。
生产队的队长牛洪义正当壮年,黑红皮肤,虎背熊腰的大骨架,敞着衣襟走了出来。虽然空着手,可自带一股威猛不凡的气势,林场这边的人都不敢靠近。
孟广林这边人少,看村民虎视眈眈的架势,知道这事闹了误会,赶紧收了枪,把几个孩子送过去。
牛家堡的人听说不是来枪毙人的,孩子们也说没有受到虐待毒打,这才把手里的农具家伙收了,拿大白碗端了水递上,双方进了大队院里,坐下来打算好好攀攀交情。
这是孟广林和牛洪义第一次见面,几句话没说完呢,武青火急火燎地从外面跑了进来,隔着老远就喊:“出大事了!”
等到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完,大家还真是一阵咋舌。
他们林场那辆运输物资的嘎斯卡车,又被抢了,上一次是被狼群袭击,这次竟然是人为的。
孟广林顾不上和牛洪义拉家常,又火急火燎地带人出山,坐上拖拉机和骡马车去公路上查看情况。
远远的就看见卡车周围围着一群人,乌泱泱的人头怕是有四五十号人。
他们拿着棍棒和饭碗,敲打着卡车的铁皮外壳,嘴里嚷嚷着求口饭吃。
卡车司机刘丙亮坐在卡车大鼻子上,手里扬起发动机摇把子,指着下面的人大叫:“我看谁敢动!”
他身上的衣裳有被撕扯的痕迹,表情也是色厉内荏。
“这是抢劫啊!翻了天了?”苏望停下咀嚼,瞪大了眼。
他也看过这一段日记,不过没有老耿讲得这么详细,所以一下子就略过去了,听了前面狼群大劫的故事之后,他才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
好在老耿赶紧打断了他的联想:“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刘丙亮看见孟广林来了,带着二三十号人,还带着枪,胆气更壮了,大声喊着:“场长,快收拾了这群刁民,竟然敢拦路抢劫!”
孟广林赶到卡车跟前,一大群面黄肌瘦的农民转过身来,为首的几个人端着碗大喊,他们是讨饭的,绝不是来抢劫的
孟广林铁青着脸没说话,先上车检查了一下。
他肩头背着枪,没人敢阻拦,上了车后发现车斗里的物资全都码放着,几个装米面的口袋和两筐干菜也都在,甚至里面还有两塑料捅食用油。
不过更多的是铁锨、水桶、扁担之类的工具和林场生产所需的苗木、种子。
见到东西都放得好好的,他这才松了口气。
原来,下了车问明情况,原来这都是公路沿线生产队的农民,在生产队吃不饱饭了,准备出门讨生活,刚考看见这辆卡车经过。
他们一群饥饿的社员拦住车,倒也不敢动国家的东西,只是拦着刘丙亮讨要吃的。
武青是陪同刘丙亮一起押车的,看到这一幕立刻脚底抹油跑去求援。
孟广林没有采取强制手段,他先是给围在车前的农民强调了严重后果,又说可以去生产队跟他们村干部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大家一听这是个管事的,于是放走了卡车,领着他去生产队谈。
其实,他主动进公社,是为了讲国家政策,讲法律,并且了解他们的艰难困苦,最后,孟广林提出从林场职工的粮食配给中拿出几袋粗粮接济一下公社食堂。
在那个为了一颗麦粒都能大打出手的年月,一麻袋粮食简直是金不换的东西,这几袋粗粮对于几百人的生产队来说可是雪中送炭啊。
后来,孟广林没有把这件事捅到上面去,他觉得群众出于挨饿才做出这种荒唐事情,如果被上面查下来,很多人可能会遭遇严重处理。
一旦激化矛盾,他们林场的苗木可能会遭到破坏,既然没什么损失,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用一点粮食保住几千亩森林幼树,还是很划算的。
至于林场职工吃不饱肚子的问题,他们守着驼山那么大的地方,还不能开出点梯田来种上点青菜萝卜和粮食来贴补一下?
再不济,天起一天天暖和起来,山里的野菜也够他们凑合一阵子的。
那段时间是很困难,可驼山周边四个生产队还都挺了过来。
牛家堡那边,林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他们到山上挖野菜,当时孟广林只强调一件事,无论如何不能不能动林场里的树,尤其是不能接近速生丰产林那片河滩。
这里面还发生了一件事情,牛家堡北面是一片坡地,当地人叫黄草岭,按照划分原本属于生产队。
之前林场建立的时候搞“一平二调”,被无偿占用了。
林场在那边栽了一些树,已经长到了一人多高。
现在粮食匮乏,村里人就想起黄草岭上的土地,他们在那些树的间隙,除草开荒,趁着雨后种上绿豆、谷子等杂粮。
几场春雨之后,驼山披上斑斑驳驳的绿装,这些地也都丰收了。大家依靠驼山的供养,也逐渐恢复元气。后来因为生产队和林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在边边角角的地方栽了红薯,到了秋天,许多人家里堆上了高粱穗、谷穗、豆荚和红薯,每天忙着翻晒和脱粒。
牛家堡生产队的队长牛洪义,还把夏季麦收的第一担粮食挑到了林场场部,说是要好好感谢林场。
https://www.biqivge.cc/book/24453095/134801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