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再回首 > 第1章 ?序

第1章 ?序


【转到后记上,不用序】

        2020年10月,如皋市桃园中学85届高中同学聚会,当初十五六的帅哥、美女,如今都成了年过半百的老头、老太!同学们畅谈过往,感概万千。

        事后,我根据同学讲的故事,写了上面这篇文章,我发到同学群中,大家看后都很开心。因为我用的是化名,大家都猜测钱多多写的是某某某,高飞飞写的是某某某,还有的对号入座,说文中的校花写的是她,她就是所有男生的梦中情人。我一听哭笑不得,因为她根本不是校花,长得也不好看。我写的根本就不是她,但又不好说她不是校花。

        去年底同学聚会,有同学建议我将小说寄到出版社,出本实体书大家纪念,我一听倒也不错,于是到处打听有没有出版社帮我出书,没有稿费也行。可我想得太天真了:无名人士想出书何止没有稿费,还要自己出钱呢!问多少?说三万,我哪有三万块钱啊?这事也就耽搁下来。

        今年初,刘正海同学问我写的书出了没有,我说没钱,不出了。刘正海说要钱没事,他先借给我。当时就转了二万块钱给我,加上我自己的一万,正好三万块钱

        我以前没出过书,不过看人家的书都有序言或后记,于是依样画葫芦,请那位自诩为校花的同学给我写个后记,校花不愧是如皋日报社记者,当天就把她写的文章发到群中我看后哭笑不得:

        洪刘华是我高中同学,中等个儿,文质彬彬,一看就是个不会干活的农民。打工似乎变成了旅游,隔一段时间,他会出去找一份工作做。短则三五天,长则四五月。不是他炒了老板的鱿鱼,就是老板炒了他。但工作干不下去的理由似乎只有一个:老板或者同事们都太奸诈,他一个正直的人不屑与小人共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说。一脸的义愤填膺。

        后来听说他不想打工,改行专门写小说了。作为同学,我不得不说他几句。人本应有梦想。孩童的梦想是长大;飞鸟的梦想是翱翔于天;歌者的梦想是登上最高的舞台;您的梦想是出书。这并不奇怪,可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谁不辛苦?飞鸟的自由洒脱背后,有日复一日的振翅;歌者成功的背后也离不开汗水的挥洒与苦练。您本处在写写千字文的水平,但却想一步登天出畅销书,听起来有些荒唐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诚然,历史上与现代史上,人的伟大与年龄无关。齐白石56岁后才声名大振,丘吉尔66岁才成为英国首相,罗素79岁才荣获诺贝尔奖,而您才55岁,正是大有所为的年龄。但是,所有伟大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您也应该回归自己的轨迹。您上有八旬老母,下有刚工作的女儿,可您却浑浑噩噩。您可曾想过女儿?刚工作,刚步入社会,面对着艰辛的生活,赚着普普通通的收入,您还忍心向她要钱吗?您才56岁,还算身强力壮吧,找份工作,做份有收入的事来养家糊口,没事写一些新闻、通讯,说不定还能挣点稿费。自费出书,您的书有人看有人买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做人要认清事实。鞋匠知道鞋怎么修,花匠知道花怎么栽,可你知道怎样写书吗?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证卷巨头巴鲁克的带领下入了股市,却亏得血本无归,而巴鲁克却赚得了暴利,最后丘吉尔还是在巴鲁克的帮助下才脱离了经济困境。可见,在政界呼风唤雨的丘吉尔到了陌生的领域中,他的智商与天分全都没有用武之地了,而一个到处打工的到了写书的领域,岂不是同样的尴尬?

        在现在的这个自媒体年代,最不缺的就是作家,不管是梨花体,还是贾浅浅的屎尿屁,只要搞出个噱头,给自己扣个帽子,发表几篇孤芳自赏无人问津的小作文,马上就可以成为作家。

        比如宋祖德和刘信达还自封“著名导演”呢。

        当下文坛确实拥有成千上万的作家还在雄心勃勃,闭目塞听,锲而不舍,点灯熬油,挖空心思,费尽心血,无病呻吟,写着自己都不屑一瞥的文字……即使没有稿费,即使倒贴也心甘情愿。他们如同着魔一般,痴心不改,哪怕文章阅读量只有三十、五十,仍然整天埋头在贫瘠的土地上,栽种着营养不良,无精打采,难以结果的庄稼。

        其实这是一种病态,既是社会的病态也是作家个体的病态,更是文学作品无人问津的原因。

        老洪显然也有病,如果连养家糊口都挣扎,还谈个毛文学?

        当然,自费出书的人也是有的,但那些书与文学无关,你不看现在有些当官的,只要肚里稍有些文墨,都在急着抢着出书。他们的书出来后,根来不愁发行,下属单位那个不讨好地抢着买?而且很多官员们的书都是用公款出的。你出了本送我,我出了本送你。其实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们的文章既没有文采,更没有思想,也没有哲理,都是对时事政策的一些解释与吹捧。

        我刚到如皋晚报工作时,主编就送给我他刚刚出版的一本新闻通讯集。上边郑重其事地签上他的大名。我没事时随便翻了翻,还是家挺象样的出版社出版的,装帧也很华美,可是再瞅瞅里边的文章,都是很一般的通讯报道,而且千篇一律:决议没有不通过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

        说实话,我也喜欢写作,但我一直活得很清醒,我知道文字不是我的全部。写作这几年,我只是有空才写作,并没有把全部精力放上去,

        做家务,做饭,工作,我一样没落下。因为我知道,阅读写作很重要,但我的家庭更重要。我虽喜欢文学,但我更愿意做一个赚钱的写作者。

        写作几年,我陆陆续续变现,写作水平也精进不少。

        要谋爱,也要谋生。变现,就是我坚持的动力。

        有一些作者,谈到写作变现,就诋毁,说这不该是文人的样子。那请问,什么样才是文人该有的样子?难道穷困潦倒,孩子嗷嗷待哺没人管,家里一团乱糟糟,才是所谓的文人风骨?

        很多作者都有一个文学梦,希望成为当代作家。有这个梦想并没有错,错的是,在追梦路上,先把生活的角色扮演好,自己首先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员工,最后才能是一个写作者。若生活一地鸡毛,那所谓的文学,又有何意义?

        作为同学,我简单地给你提几点建议:

        1、早点放弃文学梦,走出这个自我麻醉的怪圈。在以前信息匮乏的年代,人都没见过世面,必须得接触纸媒,并把报刊奉为权威,才让当时的青少年产生了文学梦,从而抬升了当初作家的社会地位。但现在是网络时代了,人对外面的世界没那么好奇了,纸上谈兵洗别人脑那一套不灵了,何必还拿文学梦自我麻醉呢?而且,文学即人学,即社会学,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长期脱节于社会,缺乏素材汲取和真实阅历,靠纸上谈兵写出的字,有多少说服力呢?

        2、写作就是一项基础技能,中国起码几亿人都会,千万别把写作当本事,更别当饭碗。找个工作果腹养家,毕竟你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文学,而是钱,有了钱生计才有保障,家庭关系才能稳固。

        3、最后我奉劝老洪,文学真的不会大于面包,你离文学梦有点远,但你离饿肚子非常近了,有大把做梦的时间,还是研究一下面包更好。

        我看后非常惶恐,都不打算出书了,不料第二天早上,校花又写了一篇后记发到群中,我一看这还差不多:

        《再回首》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类似于《一千零一夜》那种,里面绝大部分情节都来源于作者自身经历。作者洪刘华以超然冷静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农村人物,描绘了一幕又一幕生动形象的乡野俗事,展现出各种底层人物命运的无常,人性的美丑。

        本书共写了一百多个人物,绝大部分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比如好吃懒做的王大狗;沽名钓誉的贾至善;勤劳发家的张昌明;仗义疏财的吴刚;忘恩负义的王义;杀夫骗保的高又红等等,充分体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另外,本书还用很大篇幅描写了各式各样的爱情,比如:刘文奇得女友赞助完成学业最后结为连理;陈广建考取大学不忘初恋修成正果;高芳为傍“富二代”受骗送命,朱丽丽出钱供男友读研却遭抛弃含恨自尽。。。。。。等等,以众多真实可信的事例诠释了爱情的真谛。

        在创作方法上,作者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通过人物不同的命运,展示了那个年代不同人物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和不同人物在不同生活背景下不同的命运,其中的成败得失冷暖自知。

        构思方面,作者以人物自述为主线,以杨庄村为背景来展开情节。明线与暗线互相交织,人与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作者巧妙构思,匠心独到,在平实的叙事中,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跃然纸上。

        总的来说,作品很好,故事凄美动人,构思巧妙,语言流畅,细腻,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前后呼应

        当然不是说作品很好就没有瑕疵。作品也是有缺点的,如有些故事过于压抑,读者的心情也随之压抑。

        我始终认为文学的作用在于娱乐,本书以碎片化的记录,幽默风趣的陈述,少有煽情,更少妄议,很能使读者享受到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纵观全书的语感语境,有种佛系般的洁净与空灵,也便让语言有了很大的张力,凸显出一个优秀作者的基本素养。

        写作的目的是向读者传达作者的感觉、视觉、情感、情绪,而这些感触必须具备普遍性,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从这点上看,本书绝大部分描写可谓活灵活现,让人感同身受。不仅说明作者笔力过硬,语言运用娴熟,更证明作者三观很正,极具普世价值。

        在庞大的世界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如一粒尘埃。而面对自己时,我们却是这世上独一无二唯一的存在。世界可以忘了你的存在,但你自己不要忘了自己。

        生命是一场旅行。有人喜欢开豪车住五星级酒店,有人则徒步行走于深山小溪边。欢喜心后者未必不如前者。这世间所有的美好其实是金钱换不来的。

        我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物质世界里的王子却是精神世界的乞丐。更有胜者,太多的富人或成功人士因为解不开生活里各种欲望的结,选择自杀,放弃了他们曾经苦苦追求而得来的荣华世界。

        那么,究竟生活的意义在哪里?

        哪一条路是通向幸福的?

        其实,所有的人都在寻找答案。包括先贤圣人们。

        “这个世上唯一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过完一生”。已记不得是谁第一次说出了这样的话。我把它奉为经典名言。

        不过一个不安世俗生活的人,未必就是失败的人生。一个能追随自己的内心的人,是活得单纯又纯粹的人。不喜欢上班的老洪,或许就是因为他对金钱没有太多的欲望,而对读书著书痴迷。他只热爱他的爱好。没有理由怀疑他在写书的时候是快乐的,而上班的时候是痛苦的。而老梦的“不以成败论英雄,只以动机定好坏”的理论也是值得肯定的。尽管,老洪的作品还不能做为传世经典,但遵从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这一点上,老洪无疑是践行者。

        还有,并非所有的好书都能够免费出版;并非能够出版的都是好书。金庸的作品,当时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梵高的画,也没有卖出去过。所以,不要因为自己在报刊上发表过几篇作品就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自己的作品没有被报刊留用而灰心丧气。有些人只是差点运气。报刊上发的文章未必就比自费的好!”

        不可否认,老洪活成了世人眼里失败的样子。这个世上,既然有成功者的典范就应该有失败者的典范。何况,时间的长河里,谁不是匆匆过客?除了思想,还有谁能永垂不朽?

        悲观者认为人生既无意义又无价值,只是单纯地活过,即便这过程相互存在各种差异,各种不一样的喜怒哀乐,同样都是活过而已。但正因为有差异,便决定了不同生存质量,而责任和担当就是衡量生活质量的准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总有些苦难难以忘却;总有些教训必须牢记;总有些快乐无法湮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敬畏之心看待历史过往,从中吸取经验,才能让自己或后辈活得更好,我以为这就是洪刘华写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写作是个极端的个人行为,作为个体的认知和水平都有局限,是以,天下本无完美的文章。洪刘华作为底层普通作者,文中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光靠责任和担当绝对不能完善。所以,读了此书,或怒发冲冠,或摇头叹息,或拍手称快,或付之一笑,都是对作者的肯定和尊重,也应该是作者最想得到的吧。


  https://www.biqivge.cc/book/24016663/251910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