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主宰江山 > 622.第622章 部署

622.第622章 部署


建元三年,战争似乎已经远离,帝国之内,除开受了水患之害的江西,其余各处,可谓是国泰民康,一片锦绣,四处繁华。

        黄河南北,丰收是一年的主题,在帝国新设的大司农司的指导下,北方各省,农田水利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建元二年到建元三年,不过短短一年时间,北方各地兴修的水利设施就超过了辽金两代的总和,拓荒新开辟的农田,也是金章宗年间北地农田的同等规模,这也就意味着在人口没有爆发式增长的基础上,每一个人又多出了一份耕田,而且这块田不是地主家的,真真切切是属于老百姓自己的。

        农田水利的发展,不仅仅在于朝廷政策上的倾斜和财政上面的支持,也离不开北地百姓的辛勤劳动,尤其是从人口稠密地区举家举族迁移到北方的那批人,没有了地主的盘剥,没有了贪官污吏的吸取民脂民膏,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贫穷了几辈子的百姓,自然是恨不得可以在田地里绣出一片花来。

        精耕细作,官府支持,让北方各地迎来了一个丰收喜悦的年景,但是南方各省,却丝毫不输北地;暂且不说在粮食总量上远超北地,秋税上缴的数目,南方各省的总和也几乎达到了整个帝国收入的七成,真正做到了“国家供给,皆仰东南”,不过让顾同觉得欣喜的不仅仅是南方地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顾同真正觉得高兴的是,远海贸易在这一年同比增长也高达百分之六十,反映到赋税收入中就是整个建元三年的赋税收入之中,远海贸易占到了七百万贯钱的收入,占到整个国家赋税中七分之一的规模。

        或许同建元三年商业税收和工厂手工业税金相比,这个数字还显得有些少,可是同比以往,这却是一个相当了得的比值了,从建元三年商贸的发展情况来看,顾同觉得,建元四年远海贸易的比值还会大比例提升,这种提升不只是说提高了国库收入,顾同关心的是远海贸易发展背后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业产业的推动作用,例如造船业、纺织业、制瓷业、港口建设、航运、自然科学、仪器制造等等一系列在资本主义产业革命里面占据基础性地位的行业的发展,这是助力整个民族未来腾飞的关键,也是中华永远屹立世界的基础。

        有些事情,顾同觉得自己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可是也有好多事情,他只能在竭力推动的基础上,慢慢引导,让其自然发展,好似顾同知道一些动力学方面的原理,但是怎样依靠这些原理制造出蒸汽机等新型的动力机器,这就需要更多的、专业性的人才来推动、来研究、揠苗助长,反而会让一切变得更糟糕,何况对于基础科学,顾同也只是知其然罢了。也好比顾同知道资本主义发展的脉络,但是他不能将记忆中的那些例子套在自己身上一样,因为西方的民主,到了东方,或许就会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在顾同看来,要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那么也一定是基于中华传承上的资本主义,是带有浓厚东方色彩,有深厚民族基础,属于本民族特有的资本社会。

        也许有人觉得身为封建帝王,考虑资本主义,似乎是在自掘坟墓,但是顾同知道,与其抑制、害怕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倒不如从皇室开始,以一个自信的姿态去迎接,可能到了那个时候,皇帝的权力和尊严会下降,但是皇室的传承以及皇帝的尊号却能长久保留,说来这也是顾同的一点私心,毕竟锦绣江山是自己铸造,如果拱手让于他人,他又怎么会心甘。

        `````````

        “北方几省今年的赋税虽然少,可是至少可以保证自给自足,这部分钱,户部还是要想办法腾出来,继续用在北方几省的恢复发展上来,明年朝廷虽然会紧张,但是不过多么紧张,都不能动用这笔钱款,这部分钱,保的可不是北地的发展,而是整个北方地区的稳定,是以不管耗费多大,也都是值得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惯例的政务院议政大臣和六部衙门尚书每月到御书房议事成为了一项惯例,在八月初的这次会议上,顾同一面就建元三年的赋税收入以及预想支出听取了户部尚书张嘉贞的汇报,一面在听取张嘉贞回报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有意无意的给张嘉贞还有其他人灌输着财政预算的概念和作用,顾同继续对下一年的支出谈着自己的想法,只听顾同说道:“江西水患一事,给了我们很深刻的经验教训,太子从江西传回来的奏折上面,讲到长江水道在江西段堤坝年久失修,致使此次水患严重,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必须投入很大一笔钱到黄河、长江这两条问题江河河提加固的事业上来,尤其是黄河,在雨水丰沛的时候,几乎年年泛滥,泛滥的原因,固然是多个方面的,可是如果河堤不修,整治的话就是虚话套话假话,朕看北地几省赋税收入的一半,可以专项拨款到河道整修一事中来,趁着现在农闲,河水较浅,提前加固,来年也就不怕遭遇水患,没有水患,北方稳定,这么一笔账,不用朕来教,你们肯定也都能够想明白。”

        “陛下说的是,臣回到户部就拟出一个条陈出来,一定尽快将陛下的吩咐落实。”张嘉贞恭恭敬敬的看着顾同,心中对顾同的钦佩之情更是达到了一个无限高的层次,张嘉贞觉得,在顾同这样一个皇帝手下,哪怕是做一辈子的户部尚书,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在顾同身边,能够学到了财税知识,实在是太多。

        没有理会张嘉贞对自己的无限敬仰之情,顾同在说完整修黄河水道一事之后,就又对工部尚书胥鼎交待道:“京杭大运河的工期,还是要加快一些,只有将河道早一天修好,南北经贸才能早一日通达,到时候一旦北方用兵,南方粮草,也能迅速运抵前线,事关数十万大军生死,和之(胥鼎字)还是要盯着一些,朕给你一个期限,在明年五月之前,怎么也得将通惠河这一段开凿出来,你有没有信心?”

        “陛下,臣已经让工部的人到每一段河道上面蹲点去了,下一步,臣也打算亲自去监督通惠河的开凿,臣保证,在明年五月之前,一定将大运河主体工程全部修完。”凭借着二十多万的战俘,胥鼎主持下的大运河修建工程,也可谓是一日百里,虽然通惠河主体工程还要耗费不少时间,可是胥鼎还是有把握,在顾同要求的时间之前,完成整个大运河主体工程,保证在用兵漠北的时候,大运河就能投入运营。

        对于胥鼎的办事能力,顾同还是十分放心的,他也相信,在倾入了如此多的资源之后,大运河一定能够在明年上半年投入到使用之中。

        户部、工部的事情说完,顾同不忘对建元四年的礼部春闱提出要求,毕竟此时各省的省试已经开始,通过省试的学子,也马上就要赶赴长安,参加大元建国以来,真正的第一次礼部科考,之所以说是真正的第一次,是因为建元元年的殿试是恩科,是皇帝特点的,非是三年一度正常轮下来的。

        礼部尚书张行简,做了三年的礼部尚书,也即将要告老归乡,能够在告老之前,在主持一次科考,对于他来说,自然是极大的荣幸,是以张行简当着顾同的面,就拍着胸脯极力保证道:“陛下,臣会妥善安排科考事宜,一定为陛下选出最优秀的学子,为百姓选出最优秀的官员。”

        “好,张爱卿,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科考一事,可就全都交给你了!”知道自己来年肯定没有太多精力耗费在这些事情上,是以顾同也给张行简提前打好预防针,将科举取士的这副重担,全部压倒张行简身上。

        说完科考的事情,顾同又对吏部尚书赵枢、刑部尚书宋巩分别讲了管理考核和刑事判处等一些事情,尤其是对官吏考核这件事情,顾同是寄托着厚望的,立国之初,他就定下了官员三年一小考、六年一大考的制度,建元三年即将开始的第一场小考,是否能够收到预期的目的,顾同是十分在意的。

        一直将六部衙门分管的诸般事情一项一项的议完,顾同这才算是暂时松了口气,虽然六部衙门的事情讲完了,可是作为重头戏的军事会议却还没有展开,在送走六部尚书,又做了短暂歇息之后,顶着身体上的疲累,顾同就将陈季常、何方、罗通、张复亨四位议政大臣留下,同他们交谈建元四年对蒙之战的事宜。


  https://www.biqivge.cc/book/22191/143069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