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后来干脆从灵境里拿了铅笔和白稿子出来写。

家里的长辈们不止一次感慨,这若是个男儿郎,家里怕不是要再出个状元郎。

这话让蒋禹川听见了。

他暗自发誓,既然妹妹不能考状元,那我就让她当状元郎的妹妹,最风光的状元妹妹。

从此后,蒋禹川读书更加用心了。

七月的时候,蒋禹清灵境里的西瓜成熟了。收获的西瓜在灵境里堆成了山。

自好在灵境可以保鲜,吃不完放再久都不会坏。

只待来年种在外头,到时候光明正大的,想怎么吃怎么吃,送人或是卖钱都可以。

不像现在,自己家都还要掩掩藏藏,着实失了乐趣。

知了声声催岁月。

炎热的七月终于过去,立秋后,秋老虎依旧气势逼人。热浪中,西津渡的人们迎来了秋收。

蒋禹清家共51亩良田,收完了晒干吹去秕谷,共得粮16371斤,平均亩产约为321斤。

长辈们喜气洋洋,说收成十分不错。但在蒋禹清看来,产量着实低的吓的人。

她家不需要交粮税,粮食是足够吃了。绝大多数百姓家,还要上税。

就拿三太爷爷家来说。他家十三亩田,其中良田8亩,次田5亩。按平均亩产300斤算,约收粮3900斤左右。

其中有两亩不用缴粮税,那么税粮约在110斤左右。交完税,还剩下不到3800斤。

他们家祖孙四代,共15口人,平均算下来每人每年只有252斤左右的谷子。

一斤谷子七两米三两糠。照这个比例计算,这252斤稻谷,舂出来,撑死了只有176斤左右的大米。

再算仔细些平均每人每天半斤米都不到,即便一天只吃两顿,也根本不够吃。

尤其他家除了两个小娃娃外,其余都是半大小子。

有道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为了填饱肚子,家里人往往只留下很少的一点大米,其余都拿去卖了,换成其他的糙米粗粮回来,这样能多顶一些时日。

就这样精打细算,仍然有青黄不接的时候。

到了那时候挖野菜,做米糠粑粑,基本是逮啥吃啥。

蒋禹清上辈子是孤儿。小时候在孤儿院顶多是吃的差些,饭还是能吃饱的。

后来上学,学了历史,大概知道古代的粮食产量低,在灾荒年甚至还出过“易子而食”的惨剧。

但那会儿看书,看到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描写,远没有现在亲身经历的感触深。

蒋禹清觉得,自己能重活一世,还有附赠那么大个金手指,多半是上辈子积了德。

不是她自吹,当初她还是阿飘的时候,超渡她的老道就是这么说的。

即然如此,这辈子还是多做些好事吧。不求死后再重来一世,只求不枉来这世上一遭。

秋收过后,就是中秋。

作为青州的最高长官,蒋文渊收到的中秋节礼堆满了一整个库房。

什么月饼,糕点,土仪,酒水,茶叶还有些贵重药材之类的。

相应的,蒋家送出的回礼也同样不少。

这会气温还高,东西放不住。

陆氏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将东西全部收拾出来。

贵重药材部分收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其余的东西,留下些能放的、可以待客的酒水、茶叶等。其余的分作两部分。

一部分送回西津渡,让家里人分送给族中长辈和里正等。一部分让娘家大嫂带回去,孝敬爹娘。

中秋节县衙休沐一日。

今年的中秋节也是蒋家的大家长,蒋老头儿的五十岁寿辰。


  https://www.biqivge.cc/book/22113665/194496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