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1850再造中华 > 第111章 结为兄弟

第111章 结为兄弟


  在太平天国历史上,杨秀清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人物。总的来说,太平天国随着杨秀清的崛起而勃兴,随着杨秀清的被诛而衰落。

  杨秀清以一己之身,影响太平天国一国之命运,可见他的重要性。

  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他是个军事天才,却缺少战略眼光,在定都金陵、孤军北伐上犯了大错;

  他胸怀宽广,赏罚分明,自承过失,宽宥部下,但打击政敌不遗余力、手段残忍。有时候,为了一点儿过失,就要把自己的部下斩首;

  他不识字,却格外尊敬读书人,不惜通过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保留传统儒家经典;

  ……

  正如史家所说,杨秀清掌权时,太平天国是进攻的、扩张的。等到杨秀清被诛后,太平天国就迅速衰落了。

  与萧朝贵热衷于“天兄下凡”不一样,杨秀清并不特别依赖“天父下凡”。“天父下凡”的频率,远低于“天兄下凡”

  萧朝贵第一次接见杨烜,还要玩“灯照面”、“超升灵魂”的把戏。



  杨秀清则平易近人多了,并不以“天父代言人”的身份威压杨烜。

  当然,太平军刚刚筹建,太平天国尚未建国,各类典章制度尚未建立起来。黑旗军尚未正式加入太平军,杨烜并不听命于杨秀清。

  这些客观事实都能促使杨秀清礼贤下士,使他对杨烜颇为礼遇。

  杨秀清大病初愈,身材瘦削,左眼眼疾尚未完全痊愈,一见风就流泪。一员亲兵侍立一旁,不时向他递去沾有清水的手帕。

  杨秀清十分客气,夸赞杨烜年轻有为,之后话锋一转,说道:

  “要不是老弟慷慨赠予灵药,我此刻恐怕还躺在病床上。老弟救命之恩,杨某感激不尽。”

  杨秀清这番话,未免过于客气,令杨烜大感意外。

  史书上的杨秀清,“威风张扬却不知收敛”,非常嚣张。他甚至敢杖责洪秀全,公然从天王府夺取妃嫔,还曾逼封万岁,怎么也不像是个谦虚的人。

  不过,联想到杨秀清的复杂性格,杨烜在狐疑之余,不由得打起十二分的警觉。

  再者,按照杨烜的计算,自己提前医好了杨秀清的眼疾,黑旗军也势必会帮助太平军对付艇军、清军。



  那么,金田起义很可能会提前爆发。太平军得到黑旗军的奥援,也将更加得心应手,可以更迅速地破解清军的封锁、包围。

  换句话说,历史的进程将被加快。金田起义原本发生在1850年11月,太平天国正式建国原本在1851年1月11日。

  现在是1850年10月,洪秀全、冯云山即将返回金田。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号,乃至日后的永安建制,很可能都要提前。

  杨烜必须早作应对,他必须费心结交杨秀清,同时保持黑旗军的独立性。他笑了笑,对道:“先祖常年在外征战,积累了一些药方。能为阁下医治眼疾,杨某也深感荣幸。”

  杨秀清靠近一步,说道:

  “老弟乃名门之后,家世显赫,却决意反清,令我钦佩不已。黑旗军骁勇善战,屡屡打出威风,若能加入太平军,必能使我如虎添翼。若老弟决心已定,我愿向天王建言,保举老弟做一员大将。”

  杨秀清要请示洪秀全,方能保举大将。这是冯云山定下的规矩。

  太平天国典章制度都由冯云山开创。

  冯云山非常有才,结合拜上帝会教义,创制了太平军军制、太平天国官制等一系列制度。譬如太平军军制,编制较绿营兵科学,有利于太平军发挥战斗力。

  冯云山在桂平县衙服刑时,还曾创制天历,日后在太平天国境内实行。这是一种以节气定岁时的太阳历,没有闰月,节气更加准确,更有利于农桑,较传统历法为优。



  能够创制历法,足见冯云山的才干。这也可以证明,太平天国并非普通的草莽政权,而是一个有着完整理论、完整制度的正式政权。

  在设计太平天国政制时,冯云山采用的是虚君体制。天王虽为君主,却不掌实权。军师总揽军政大权,凡事皆可专断,但必须奏准天王,奉旨执行。

  杨秀清虽说可以天父下凡,大权在握,却必须要向天王请旨,得旨后才得执行。

  而且,此时洪秀全、冯云山的威望很高。杨秀清是拜上帝会中的后起之秀,尚不敢像日后那样飞扬跋扈。

  杨烜思索再三,不愿把话说死:“多谢阁下好意。只是,太平军纪律严苛,我黑旗军将士尚存疑虑,不敢轻易改信拜上帝会。

  “不过,阁下请放心,我杨烜并非贪生怕死、见利忘义之辈,决不会像张钊、单芳那样背信弃义,与清军勾肩搭背。

  “我们黑旗军决意反清,决不会与清妖妥协。但有清妖敢来金田,我一定亲自率领黑旗军,与清妖血战到底。”

  杨秀清在肃奸防谍、练兵打仗方面是个一等一的天才。清军招降艇军张钊、单芳等人,杨秀清早有耳闻。

  杨烜反清意志坚决,杨秀清对此并不怀疑。可他又不愿接受太平军改编,这就令杨秀清有所警觉。

  杨秀清想了想,说道:“老弟无需多虑。老弟带黑旗军过来团营,黑旗军若改编为太平军,老弟仍旧统带黑旗军旧部。



  “不瞒老弟说,我打算把太平军编为十个军。若老弟现在把黑旗军改编为太平军,我愿保举老弟为一军长官。”

  为吸引各地拜上帝会信众参加金田团营,洪杨允诺各地头目,让他们出任太平军头目。各头目各凭本事,能带过来多少信众,就能出任多大的太平军长官,所部官兵均从信众整编而来。

  这势必会造成山头主义。但洪杨对拜上帝会的组织纪律有着充分的自信,加上情况紧急,只得暂时放任这种山头主义。

  杨烜犹豫片刻,说道:“杨大哥,现在事情还不急,暂时不用把黑旗军整编成太平军。退一万步讲,假若果真有事,我必会服从杨大哥的调遣,率领黑旗军与太平军并肩作战。”

  换了一般人,杨秀清早就不高兴了,必会拂袖而去。

  但杨烜年轻有为,黑旗军骁勇善战,水营船坚炮利,值得杨秀清再三争取。

  再者,杨秀清是个孤儿,由伯父养育长大,没有兄弟姐妹。杨家是平在山东旺冲有名的贫民,族人稀少。

  为了培植亲信,杨秀清费尽心机人。一方面,他注重提拔底层士兵。历史上,太平军东殿大将林启荣、林绍璋、李秀成等人都起于微末。

  另一方面,杨秀清刻意结交杨姓豪杰,与之结为同姓兄弟。如杨元清、杨嗣清、杨辅清等人,虽与杨秀清称兄道弟,其实并无血缘关系。

  杨秀清见杨烜不愿把黑旗军改编为太平军,误以为杨烜贪恋兵权。这事确如杨烜所说,暂时还急不得,也不能硬来,免得激起大变、适得其反。



  不过,杨烜有背景、有才能、有毅力,是个值得结交的人。杨秀清灵机一动,说道:

  “老弟,你我都是杨姓。说不定,咱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今日,我就高攀一回,与老弟结为同姓兄弟。老弟意下如何?”

  杨烜颇有些意外之喜。若能与杨秀清结为兄弟,杨烜便能得到杨秀清的信任;黑旗军能得到太平军强有力的奥援,暂时也不必改编为太平军。

  这是一件顶好的事。

  杨烜心中暗喜,说道:“多谢大哥抬举,小弟求之不得,愿与大哥结为兄弟。”

  杨秀清也很高兴,以为自己收服了杨烜,说道:“你我结拜为兄弟,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只要我杨秀清在太平军掌权一天,我就会竭尽所能保护老弟。”

  杨烜也一脸欣喜,说道:“大哥。小弟能耐有限,只要我执掌黑旗军,我一定鼎力支持大哥,时刻保护大哥。”

  于是,两人按照年龄,杨秀清称兄长,杨烜称弟。按惯例,杨烜改名为惠清,在太平军中称杨惠清。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在黑旗军中,杨烜自然不能改名,只是对外声称取了个表字,即为“惠清”。

  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后,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又称为“表字”。



  譬如,诸葛亮字孔明,左宗棠字季高,曾国藩字涤生等。

  太平军高层多为泥腿子出身,大多没有表字。

  杨烜即将二十一岁,尚无表字。他取“惠清”为表字,一来为了周旋杨秀清,二来为了纪念他的“现代人秘密”。

  他得到了现代人杨烜的记忆,这个现代人杨烜来自江苏无锡,家离惠山不远。


  https://www.biqivge.cc/book/21515238/1116427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