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章
武昌起事大获成功,余瑞祥心里充满了喜悦,不过,他还有一些隐隐的担忧。
虽说已经派遣人员前往信阳,联合那边的革命党人相继起事,控制武胜关,扼住满清大军南下武昌的道,可是,毕竟途遥远,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了,他不可能把革命党人的前程完全寄托在信阳革命党人一定能够起事,一定能够控制武胜关上。身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他得采取其它步骤,来确保武昌的安全。无疑的,策动汉口、汉阳的革命党人起事,把瑞澂、张彪以及他们率领的残余清军全部赶出汉口,赶往武胜关以北,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就安全得多。
他很想立即部署人马做这件事,却武昌刚刚光复,一些被打散的清军时不时会集中起来,向革命军发动零星的攻击,并且到处杀人放火抢劫,种种罪行不一而足。为了清剿这些清军,他无法抽调人马跨过长江,去攻击汉阳和汉口;派遣人员前往汉口、汉阳联络那儿的革命党人起事吧,却发动起事的领头人全都把心思放在迅速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一事上,谁也没有谁有足够的威望策动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事。
军政府成立以后,自己会充任什么角色?余瑞祥不太关心,也关心不了。他知道成立军政府刻不容缓,积极推进军政府早一点成立,却身为军人,他最关心的还是怎么把张彪以及残余的清军赶出汉口。他一直希望亲自提兵一旅,趁着胜利的余威,去攻打张彪,以免张彪养成精力,以后就很难对付了。却他根本无兵可提;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谋略处还是即将被革命党人推上都督宝座的黎元洪,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没有赋予他提兵攻打张彪残部的权力。
弟弟余瑞华所在学堂里的学生们英勇抗击清军的事实,使余瑞祥认识到,应该快一点把各新式学堂里同情和支持革命党人的学生全部吸纳到革命军里来,也吸纳那些愿意当兵的民众进入革命军,以便迅速扩大革命力量,进可以主动攻击清军,退可以有足够的力量跟清军相抗衡。
在谋略处的第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相关,希望立即就能得到执行。可是,在其他革命党人的眼里,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暂时还顾不上扩军的事情;甚至有的革命党人指出,真要扩军的话,钱粮从哪里来?虽说打下了藩署,夺得了藩库,却到底有多少银两,谁也不知道。要扩军,最起码也得先等到清点完了藩库再说。就这样,余瑞祥扩军备战的第一个企图就无法实现了。
从昨夜起事开始直到现在,余瑞祥一直没有合过眼。他深感疲惫,却不能不支撑身体,应付堆积如山的问题。
黎元洪一直不肯答应担任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都督。余瑞祥虽说相信黎元洪最后一定会接受,却时间继续拖宕下去,他又很担忧。毕竟,清军反扑的危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变大。
余瑞祥再也不可能赢得众人的一致尊重。在太多的问题上,他跟革命党人产生了分歧。他很想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军事上,放在备战上,却许许多多事情会主动找上门来,让他穷于应付。
夜深人静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前来打扰他了,办公室一片死寂。他嘘了一口气,准备先在沙发上躺一下,养足精神,以便第二天再来处理没玩没了的事情。
然而,余瑞祥还是休息不了。王俊林来到了他的面前。
亲眼看到余昌泰口吐鲜血,王俊林深感懊悔,不该刺激未来的岳父大人。好不容易等待余昌泰缓过气来,王俊林出了余府,安排好了各城门的防务,就立即赶到咨议局,准备把这些事情全部告诉给余瑞祥。却余瑞祥忙得连抬头看一下他的工夫也没有,他不能不退了出去,在走廊上焦躁不安地等待着。
终于,王俊林一五一十地把余府发生得所有事情都告诉给了余瑞祥。
在护送黎元洪进入咨议局的半上,余瑞祥就领教了父亲的谩骂。他当然想得到父亲的态度。他苦笑一声,说道:"我们的工作千头万绪,就不要计较老人家的态度了。等过一段时间,革命军掌握了局势,他会有一些改变的。"
"可是,革命军一旦缺少了钱粮,很难想象会怎么坚持下去。"王俊林说道。
"你没有看到民众乐于支持革命军吗?余府不支持,不要紧,革命军不会没有钱粮。"余瑞祥说道。
话虽如此,余瑞祥心里更加焦灼。革命军要是不能筹到足够的钱粮,问题可就真的严重了。他只有暗自祈祷,明天到藩库去清理的时候,能够清理出比自己想象得多的银两。
"虽说你父亲不应该死心塌地地忠于朝廷,不过,老人家有些话还是对的。"王俊林瞥了余瑞祥一眼,犹犹豫豫地继续说下去:"要是我们真的抵挡不住清军,要是你率先派往信阳的革命党人没有准时赶到信阳,朝廷就派兵打过来了,我们就会有被清军消灭的危险。"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可以考虑到这些问题,却被这些问题束住手脚,就不对了。我们可以尽快打过汉口,把清军赶到三道桥以外,牢牢地把守三道桥这块阵地,扼住清军进入汉口的咽喉。这样一来,清军纵使有再多的人马,也很难打进汉口。再说,各地的革命党人很快就会响应。到时候,清廷自顾不暇,哪里有时间和兵力来跟我们打仗?我们一旦养成气候,就可以提兵北上,直捣黄龙。"余瑞祥慷慨激昂地说道。
"话虽如此,我们手里有兵吗?再说,你看,革命党人现在哪里顾得了这个?不是都在为建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的事情忙碌着吗?一旦时机过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我想,我们还是应该留一条后。毕竟,我们原先不是革命党人。"
"我们已经是革命党人了,就要为革命党人的事业去奋斗。哪怕清廷大军真的打过来了,哪怕我们失败了,砍头了,也不要紧。我们是在为一种理想,一种主义而战,是在为全天下的汉人而战。就凭这一点,我们也死而无憾。"余瑞祥说道。
"可是,你不是也对革命党人的前途感到担心吗?"王俊林说道。
"担心是一回事,能不能为了理想继续战斗下去,是另外一回事。"余瑞祥摇了摇头,注视着王俊林,说道:"也许,我不应该让你参加革命党。你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我只不过是心里担心嘛。我已经参加了革命党,当然不能半途而废。"
从此,余瑞祥对王俊林感到担忧了。他很了解王俊林。这个人不管干什么事情,从来就没有做到底。参加了革命党,王俊林也无法改变这种个性。一旦清军打过来了,革命军抵抗不了,王俊林会不会成叛徒?余瑞祥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闪现出这样一种疑问。他吓了一跳,不得不提醒自己,得好好敲打王俊林。
他的眼帘一再浮现出王俊林描绘出来的那些情景:父亲口吐鲜血;父亲派人满大街地张贴声明,要跟自己脱离父子关系;家里其他人大多屈从于父亲的淫威,畏畏缩缩,不敢支持革命党人,只有大嫂赵春丽对革命党人抱有好感。
那些事情一再浮现在他的眼帘,他竟然越来越心乱如麻。他强迫自己不要去想这些事情,要把精力放在革命党人的事业上。后来,终于成功了。
他觉得,纵使手里没有足够的兵马,也得派遣一些能干的革命党人前去汉阳、汉口,探听那边的革命党人是不是起事了;要是还没有起事,就让他们鼓动那边的革命党人尽快起事;暂时无法消灭张彪残部,也得派遣人员前去做张彪的工作,把他拉进革命党人的阵营。谁跟张彪的关系密切呢?把革命党人细细地盘算了一遍,没有人跟张彪有深交,只有自己,因为张之洞的关系,跟张彪认识得久一些,深得张彪的信任。那么,自己就去汉口找张彪做工作吧。
等待余瑞祥想好了这一切,天色已经大亮了。武昌起事的主要领导人都聚拢在一块,紧张的一天又开始了。
余瑞祥把盘算了一个晚上的计划告诉了蔡济民、熊秉坤等人以后,立即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汉口那边的革命党人是不是起事了,至今没有确切消息;张彪是张之洞一手提拔起来的新军统制,忠于朝廷。一旦余瑞祥去了汉口,众人担心他会遭到张彪扣押,不敢轻易同意他亲赴虎穴。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张彪不会把我怎么样的。再说,张彪就是扣押了我,不是更能激起革命党人的义愤吗?能以我一个人的力量,换回革命军的胜利,我虽死无憾。"余瑞祥说道。
众人再也无法拒绝余瑞祥的要求。余瑞祥很快就要启程渡江。革命党的主要领导人把他送出咨议局,陪着他一直走向码头。与此同时,那些选分别去汉口和汉阳联络革命党人起事的人员也出发了。
王俊林得到消息,巴巴地赶了过来,说道:"我虽说不能去劝说张彪,可是,我可以去汉口或汉阳,帮助那儿的革命党人起事。"
鉴于王俊林的父亲就是汉口商务总会总理,王家又是汉口首富,革命党人很希望得到王家的支持,欣然同意王俊林跟余瑞祥一道渡江去汉口。却余瑞祥认为,在摸不清王翔宇到底对革命党人持什么态度的情况下,就派遣王俊林过去运动,时机不对,应该改派王俊林去汉阳。毕竟,汉阳知府赵嘉勋与王家有姻亲关系。王俊林去了汉阳,最起码可以安抚赵嘉勋,使得那儿的革命党人起事更容易成功。众人觉得余瑞祥说得很有道理。王俊林只有接受这种安排。
余瑞祥渡过长江,赫然发觉汉口已经落到了革命党人手里。
第六章
武昌起事大获成功,余瑞祥心里充满了喜悦,不过,他还有一些隐隐的担忧。
虽说已经派遣人员前往信阳,联合那边的革命党人相继起事,控制武胜关,扼住满清大军南下武昌的道,可是,毕竟途遥远,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了,他不可能把革命党人的前程完全寄托在信阳革命党人一定能够起事,一定能够控制武胜关上。身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他得采取其它步骤,来确保武昌的安全。无疑的,策动汉口、汉阳的革命党人起事,把瑞澂、张彪以及他们率领的残余清军全部赶出汉口,赶往武胜关以北,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就安全得多。
他很想立即部署人马做这件事,却武昌刚刚光复,一些被打散的清军时不时会集中起来,向革命军发动零星的攻击,并且到处杀人放火抢劫,种种罪行不一而足。为了清剿这些清军,他无法抽调人马跨过长江,去攻击汉阳和汉口;派遣人员前往汉口、汉阳联络那儿的革命党人起事吧,却发动起事的领头人全都把心思放在迅速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一事上,谁也没有谁有足够的威望策动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事。
军政府成立以后,自己会充任什么角色?余瑞祥不太关心,也关心不了。他知道成立军政府刻不容缓,积极推进军政府早一点成立,却身为军人,他最关心的还是怎么把张彪以及残余的清军赶出汉口。他一直希望亲自提兵一旅,趁着胜利的余威,去攻打张彪,以免张彪养成精力,以后就很难对付了。却他根本无兵可提;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谋略处还是即将被革命党人推上都督宝座的黎元洪,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没有赋予他提兵攻打张彪残部的权力。
弟弟余瑞华所在学堂里的学生们英勇抗击清军的事实,使余瑞祥认识到,应该快一点把各新式学堂里同情和支持革命党人的学生全部吸纳到革命军里来,也吸纳那些愿意当兵的民众进入革命军,以便迅速扩大革命力量,进可以主动攻击清军,退可以有足够的力量跟清军相抗衡。
在谋略处的第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相关,希望立即就能得到执行。可是,在其他革命党人的眼里,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暂时还顾不上扩军的事情;甚至有的革命党人指出,真要扩军的话,钱粮从哪里来?虽说打下了藩署,夺得了藩库,却到底有多少银两,谁也不知道。要扩军,最起码也得先等到清点完了藩库再说。就这样,余瑞祥扩军备战的第一个企图就无法实现了。
从昨夜起事开始直到现在,余瑞祥一直没有合过眼。他深感疲惫,却不能不支撑身体,应付堆积如山的问题。
黎元洪一直不肯答应担任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都督。余瑞祥虽说相信黎元洪最后一定会接受,却时间继续拖宕下去,他又很担忧。毕竟,清军反扑的危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变大。
余瑞祥再也不可能赢得众人的一致尊重。在太多的问题上,他跟革命党人产生了分歧。他很想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军事上,放在备战上,却许许多多事情会主动找上门来,让他穷于应付。
夜深人静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前来打扰他了,办公室一片死寂。他嘘了一口气,准备先在沙发上躺一下,养足精神,以便第二天再来处理没玩没了的事情。
然而,余瑞祥还是休息不了。王俊林来到了他的面前。
亲眼看到余昌泰口吐鲜血,王俊林深感懊悔,不该刺激未来的岳父大人。好不容易等待余昌泰缓过气来,王俊林出了余府,安排好了各城门的防务,就立即赶到咨议局,准备把这些事情全部告诉给余瑞祥。却余瑞祥忙得连抬头看一下他的工夫也没有,他不能不退了出去,在走廊上焦躁不安地等待着。
终于,王俊林一五一十地把余府发生得所有事情都告诉给了余瑞祥。
在护送黎元洪进入咨议局的半上,余瑞祥就领教了父亲的谩骂。他当然想得到父亲的态度。他苦笑一声,说道:"我们的工作千头万绪,就不要计较老人家的态度了。等过一段时间,革命军掌握了局势,他会有一些改变的。"
"可是,革命军一旦缺少了钱粮,很难想象会怎么坚持下去。"王俊林说道。
"你没有看到民众乐于支持革命军吗?余府不支持,不要紧,革命军不会没有钱粮。"余瑞祥说道。
话虽如此,余瑞祥心里更加焦灼。革命军要是不能筹到足够的钱粮,问题可就真的严重了。他只有暗自祈祷,明天到藩库去清理的时候,能够清理出比自己想象得多的银两。
"虽说你父亲不应该死心塌地地忠于朝廷,不过,老人家有些话还是对的。"王俊林瞥了余瑞祥一眼,犹犹豫豫地继续说下去:"要是我们真的抵挡不住清军,要是你率先派往信阳的革命党人没有准时赶到信阳,朝廷就派兵打过来了,我们就会有被清军消灭的危险。"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可以考虑到这些问题,却被这些问题束住手脚,就不对了。我们可以尽快打过汉口,把清军赶到三道桥以外,牢牢地把守三道桥这块阵地,扼住清军进入汉口的咽喉。这样一来,清军纵使有再多的人马,也很难打进汉口。再说,各地的革命党人很快就会响应。到时候,清廷自顾不暇,哪里有时间和兵力来跟我们打仗?我们一旦养成气候,就可以提兵北上,直捣黄龙。"余瑞祥慷慨激昂地说道。
"话虽如此,我们手里有兵吗?再说,你看,革命党人现在哪里顾得了这个?不是都在为建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的事情忙碌着吗?一旦时机过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我想,我们还是应该留一条后。毕竟,我们原先不是革命党人。"
"我们已经是革命党人了,就要为革命党人的事业去奋斗。哪怕清廷大军真的打过来了,哪怕我们失败了,砍头了,也不要紧。我们是在为一种理想,一种主义而战,是在为全天下的汉人而战。就凭这一点,我们也死而无憾。"余瑞祥说道。
"可是,你不是也对革命党人的前途感到担心吗?"王俊林说道。
"担心是一回事,能不能为了理想继续战斗下去,是另外一回事。"余瑞祥摇了摇头,注视着王俊林,说道:"也许,我不应该让你参加革命党。你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我只不过是心里担心嘛。我已经参加了革命党,当然不能半途而废。"
从此,余瑞祥对王俊林感到担忧了。他很了解王俊林。这个人不管干什么事情,从来就没有做到底。参加了革命党,王俊林也无法改变这种个性。一旦清军打过来了,革命军抵抗不了,王俊林会不会成叛徒?余瑞祥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闪现出这样一种疑问。他吓了一跳,不得不提醒自己,得好好敲打王俊林。
他的眼帘一再浮现出王俊林描绘出来的那些情景:父亲口吐鲜血;父亲派人满大街地张贴声明,要跟自己脱离父子关系;家里其他人大多屈从于父亲的淫威,畏畏缩缩,不敢支持革命党人,只有大嫂赵春丽对革命党人抱有好感。
那些事情一再浮现在他的眼帘,他竟然越来越心乱如麻。他强迫自己不要去想这些事情,要把精力放在革命党人的事业上。后来,终于成功了。
他觉得,纵使手里没有足够的兵马,也得派遣一些能干的革命党人前去汉阳、汉口,探听那边的革命党人是不是起事了;要是还没有起事,就让他们鼓动那边的革命党人尽快起事;暂时无法消灭张彪残部,也得派遣人员前去做张彪的工作,把他拉进革命党人的阵营。谁跟张彪的关系密切呢?把革命党人细细地盘算了一遍,没有人跟张彪有深交,只有自己,因为张之洞的关系,跟张彪认识得久一些,深得张彪的信任。那么,自己就去汉口找张彪做工作吧。
等待余瑞祥想好了这一切,天色已经大亮了。武昌起事的主要领导人都聚拢在一块,紧张的一天又开始了。
余瑞祥把盘算了一个晚上的计划告诉了蔡济民、熊秉坤等人以后,立即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汉口那边的革命党人是不是起事了,至今没有确切消息;张彪是张之洞一手提拔起来的新军统制,忠于朝廷。一旦余瑞祥去了汉口,众人担心他会遭到张彪扣押,不敢轻易同意他亲赴虎穴。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张彪不会把我怎么样的。再说,张彪就是扣押了我,不是更能激起革命党人的义愤吗?能以我一个人的力量,换回革命军的胜利,我虽死无憾。"余瑞祥说道。
众人再也无法拒绝余瑞祥的要求。余瑞祥很快就要启程渡江。革命党的主要领导人把他送出咨议局,陪着他一直走向码头。与此同时,那些选分别去汉口和汉阳联络革命党人起事的人员也出发了。
王俊林得到消息,巴巴地赶了过来,说道:"我虽说不能去劝说张彪,可是,我可以去汉口或汉阳,帮助那儿的革命党人起事。"
鉴于王俊林的父亲就是汉口商务总会总理,王家又是汉口首富,革命党人很希望得到王家的支持,欣然同意王俊林跟余瑞祥一道渡江去汉口。却余瑞祥认为,在摸不清王翔宇到底对革命党人持什么态度的情况下,就派遣王俊林过去运动,时机不对,应该改派王俊林去汉阳。毕竟,汉阳知府赵嘉勋与王家有姻亲关系。王俊林去了汉阳,最起码可以安抚赵嘉勋,使得那儿的革命党人起事更容易成功。众人觉得余瑞祥说得很有道理。王俊林只有接受这种安排。
余瑞祥渡过长江,赫然发觉汉口已经落到了革命党人手里。
https://www.biqivge.cc/book/21284133/251875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