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鸾记 > 第五十三章 振精神何战豪创业 挽狂澜绸布…

第五十三章 振精神何战豪创业 挽狂澜绸布…


话说坤娘自云铮去世以后,终日只守着几个孩子渡日,虽收到世衡送来的银钱和粮食,却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每天带着少捷少康下地干活,小静琳就学着在家煮饭。

        虽有四爷四奶奶还健在,然而二老一点忙也不帮。

        有时看到静琳自己在厨房里忙活,四奶奶可能会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她,以防她把厨房给点着了。

        静琳原也不会做太多的饭,毕竟她还只有四岁多。母亲清晨和哥哥哥们下地干活的时候,通常会带些干粮和米汤,中午是不回来的。

        桌子上有一张藤制的圆形盖网,下面罩着一碟子小咸菜和几个馒头。静琳的午饭便是这个了。

        静琳只是觉得母亲哥哥回来一定会很渴,就每天煮一大锅的绿豆稀面汤,她也只是会这一样。

        只见她从缸里舀了几瓢水倒进锅中,便加柴开始烧火,火燃起以后,就洗一点绿豆放在锅里,然后在盆中倒一点面粉,一边缓慢加水,一边用筷子搅动,渐渐搅拌成絮状,待水开后就慢慢倒入锅中,用大勺子不停地搅动,看看水开以后,然后半盖上锅盖,就撤成小火继续炖煮。

        大约煮半个多时辰,面汤便煮好了,稠乎乎的,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汤。

        每天娘和哥哥从地里回来的时候,都至少能喝上一碗热乎的面汤,静琳就觉得很满足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如今何正扬给的两个田庄早在大旱且云铮生病的时候抵给人家了,就连祖传的三十亩地,如今也只有五亩了。

        便是这五亩地,让坤娘和少捷少康种起来也是很费劲的,毕竟坤娘种地经验不足,少捷平常还要到绸布庄帮忙,待绸布庄正式开张以后就更顾不上了。

        少康虽然是个爱干活的,到底是年纪小,大多数的力气活还是要坤娘一个人干的。

        经历了饥荒年代,坤娘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什么比田地比庄稼比粮食更重要的了。

        有了田,有了粮食,就什么都不怕。

        没有男人,没有钱,都不怕。

        她现在就想尽快把自己锻炼成种地的一把好手,熟练掌握种地技巧,了解各种庄稼的播种,养护,浇水,施肥以及所有与庄稼有关的事情她都极其感兴趣极其关心。

        秋收的时候,她望着自己辛勤劳作换来了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和豆子,晒在场院上,别提多高兴了。

        她还希望手头有了闲钱和闲粮的时候,再添加一头牲口,当然能买头牛是最好,实在不行,毛驴也凑和。

        冬天的时候,她为着要购买些好的小麦品种,徒步上县城去,早早就等候在卖种子的农铺门口,人家还不曾开门,她就独自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等候。

        她再也不是那个只吃鸡脯子肉的大小姐,她身穿一件深蓝色的土布大棉袄,双手抄在袖筒里,头上戴了一条土黄色的头巾蒙住双耳,给那已经冻得通红的耳朵一星星的温暖。下身是一条玄色棉布裙,里面就是一条大棉裤。

        整个人臃肿不堪,她那原本秀丽的面颊如今皴得发红,又疼又痒,双手满是冻疮,她也满不在乎。

        好容易买到了一袋子麦种,她便独自扛着徒步回了家。

        她如今的力气变得好大,一个人扛个百八十斤竟然不成问题,这件事真是让她自己也觉得稀奇。

        人的潜能是多么的可怕!

        那么一个坐卧闺中的少奶奶,如今成了一个壮劳力,而且她丝毫不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受了磨难,她一路走,不时地换换肩膀来扛麦种,一路还开心地微笑着,盘算着这一季麦子若种得好,一亩可以打个三四百斤麦子,那五亩就是将近两千斤麦子,这一年是不会再愁吃喝了。

        就连大冬天农闲的时候她也不歇着,她在秋天上地里去捡了许多别人丢掉不要的没有开透的棉花花苞,拿回来晒干,一颗颗摘开,自己学着弹得白白净净,然后从大哥家里要来一辆纺车,天天就吱吱扭扭地纺成棉线。

        待棉线积攒够了,她又去四奶奶家里去学织布。四奶奶家原有一张织布机,如今早就没有人用了。

        四奶奶倒也没说什么,就尽管让她学,反正学会了织布也得给自己用。

        从棉花花苞到织成布匹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她终日不休息,一个冬天可能也就只能织出一匹布来。只因自家不种棉花,捡来的棉花终究是有限的。

        她打算若有了钱,再买些地,都种上棉花,冬天都织成布,这样连穿衣和做棉衣棉被就都有了。

        那些世衡所给的钱,她心知来路不明,本来就没有记在自己的帐上。

        在她心目中,只有自己挣到家的才是自己的,那些来历不明的,早晚也会飞掉,不如就当没有。

        她还会带着少康到地里去挖红薯,自家地里种的挖干净了,就到别家地里去挖,只因能种红薯的南地离家特别远,大约需要一个多时辰才能走到,许多家庭种了就懒得收。

        红薯这种植物非常好种,不需要多照管,沙土地里长出来的反而更甜更大。红薯的叶子可以当菜炒着吃,红薯既可以当菜又可以当粮食,十分耐饥,故此农家都愿意种。

        物以稀为贵。只因红薯比较容易种,而且种的地方离家远,故此这东西成了最贱的物品了。大家若有了粮食都不喜欢吃它。许多人家就随便它烂在地里也懒得去收获。

        坤娘可把这个当作宝贝了,打听得谁家的不要,就带着少康去挖。叶子拿回来当菜吃,若吃不完就晒干了放在小屋里储藏着,以备冬季没有菜的时候泡开了吃。挖回来的红薯她用刀都给切片晒干,然后拿到村里的大舂臼里舂成细细的粉,就是后来的红薯淀粉,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钱来让少捷去送给少诚当生活费。

        少诚上中学的这几年的生活费,大多都是来源于母亲做的这些红薯淀粉卖的钱。

        这些红薯淀粉的做法坤娘可是熟悉得很,因为这些就是当年她家粉房做粉条的原材料。

        她还会用红薯淀粉做粉条,粉皮和凉粉,如今用现成的材料不花钱的过日子,给孩子们变出许多好吃的,她可真是一把好手。

        她虽然不过才32岁,可是两鬓竟然开始有了白发丝。

        自云铮去世后,她便再也不涂脂抹粉了,每天都是清水洁面,素颜朝天。她将所有的头发总绾成一个发髻,用一个黑色的发簪别住在脑后,任何装饰品也没有。

        虽然朴素,然而她干净整齐,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周身散发着一种自信和骄傲的光辉,她为自己独自一人撑起这个家,养育着几个孩子而感到自豪。

        不是没有媒人上门来说亲,然而全被她给拒绝了,她告诉上门的媒人和哥嫂,这一辈子都不要再提改嫁的事情。

        她不需要任何男人,她也不依靠任何男人!就连云铮那样体贴的男人也靠不住,连李家这样大的家业都靠不住,还有什么家业和男人能够指望?

        能指望的除了自己,别无他人!

        况且让她舍了自己这几个孩子独自去享福,这比杀了她还让她难受,这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事情!

        对于男人,她完全地死了心。

        战豪对这个倔强的妹妹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打小她就没有听过他一句劝,他也从来没有把这个妹妹当成个需要自己着力劝说和保护的对象,他知道自己的妹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

        所能帮助她的,只有努力把绸布庄经营好,把少捷带出来,有点出息。这样才是帮了坤娘最大的忙了,其他的,说也是白说。

        何战豪和玉锦忙活了将近三个多月,终于把铺面都收好了,货品也逐渐地齐了,客商的网络也逐渐都铺好了,只等着选个吉日,便可开张了。

        开业的日子就选在了三月初三,正是风和日丽的一天。

        老何家重新整治一新,老一辈知道老何家最风光的那段日子的人,看到老何家的铺面门脸,都禁不住潸然泪下:“老何要是知道,如今战豪也有光耀门楣的一天,家门的生意也有重新开张的一天,不知道该多高兴啊!”

        高高的门楼上悬挂着大红色的彩绸,中间是一朵大大的怒放的绸花,两边的墙壁上挂满了红色的喜联。

        巩县的风俗,凡是家有喜事,亲朋好友总是会用大幅的红纸写出喜联贴满整面外围墙壁,沿着围墙的一周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灯笼,所有的家人都穿戴一新,满面笑容地站在门口前迎接前来道贺的亲朋。

        院子里足足摆了十桌酒席,此刻还不曾开席,席面上摆的是五色干果和一壶泡好的毛尖。

        大家团团围坐,兴高采烈地聊着天。

        不知道多少年没有看见过这样热闹的景象了,大家一时间竟忘记了前几年遭受的灾害和饥饿,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玉锦、坤娘和秀姑都在来来回回地招呼着客人,战豪,志航和少捷在陪着客商以及族中的老人闲话,孩子们在院中撒欢,欢声笑语不断,一切都那么其乐融融,幸福美好。

        恰在此时,有两个官兵身着官差的服装,昂首走进大院,其中一人喝道:“谁是何战豪?!”


  https://www.biqivge.cc/book/21050831/268338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