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鸾记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香港华人停业 虎门炮台初…

第一百一十三章 香港华人停业 虎门炮台初…


一天早上,法国商人云顺诺为法军采购的25头菜牛,被赶到中环海旁,原本想雇驳船运上法国的军舰。

        出乎意料,华人船户全部拒载,这25头牛在海旁大道逗留了一上午,东张西望,十分滑稽,南昌后法军只好自己动手运上军舰。

        港英当局对拒绝运载菜牛的女船主开出罚单,金额相当于一名华工的月薪。高额罚款激起华人高度愤慨。

        次日,又有11艘驳船遭到罚款,并被吊销船牌,原因是拒绝帮法国邮船公司卸载货物。

        罚款以及吊销船牌,触犯了整个劳工阶级的利益,华人深感港英偏袒法国,反过来促成各行帮、各同乡团体的大联合,从针对法国转向同时反对英法,酿成大规模叛乱。

        香港几份英文报纸都认为,港府的无理罚款引爆了停业,质疑罚款的法律依据有问题。

        9月30日,香港船艇工人发动总停业,不管是载货还是载人,都同时歇业,不仅仅是反对法国,而是停止一切运输工作。

        华人把船只开到属于华界的油麻地以及九龙其他港湾停泊。

        港九搬运工人、轿夫、黄包车夫也都加入停业行列。

        十分繁忙的维多利亚港,突然陷入一片死寂。

        张之洞身在广州,却能随时掌握香港动向,这一切主要依靠他在香港的代理人何献墀。

        10月1日,法国前驻上海领事李梅入住香港大酒店,华人员工拒绝为他工作。

        李梅在香港中转,准备前往越南上任,无奈所有艇家都拒载,港府迫不得已派出政府艇只把他送上轮船。

        为平息停业,署华民政务司骆克多次接见船民及其担保人,软硬兼施。

        谈话之后,骆克自认为已经说服船民,将于10月3日复工。他太过自信了。

        10月3日本是中秋佳节,港人却毫无闲情逸致。

        一早,九龙华界的华人船户准备按骆克的说法复工,他们把疍艇划到中环海旁,尚未靠岸,雨点般的石子、砖头劈头盖脸打了下来,只得返回九龙。

        袭击疍艇的是港岛挑夫,事后获知,挑夫在三合会组织煽动下向港英发难。

        疍艇既已离开,港岛挑夫把怒气撒在轿夫、车夫头上,阻止他们给西方人抬轿、拉车。

        挑夫掀翻轿子、黄包车,争执拉扯中,有人袭击了洋人乘客。

        洋医生何达被一群华工投掷石头,狂奔到荷李活道,遇见一队警察方始停住,这才发现头上血流如注,急送医治疗。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当时的巡警只好连忙请求英军支援。

        100名英军赶到现场,个个杀气腾腾。

        英军的到来,最终把群众驱离皇后大道西。

        人是走了,但英军发现街道两边贴满了告示,声称当晚将纵火焚烧维多利亚城的3个地方。

        英军对这条街上的华人商店作了彻底搜查,担心有人私藏可疑物品。

        香港华人的停业、叛乱,令英、法十分被动。

        法国的军舰多次开到香港,未能购足所需物品,只能转往西贡等地采购。

        然而也应看到,香港底层工人普遍处于“手停口停”的状态,单独反对法国尚可接受,无差别的反对不能长久。

        他们不敢复工,是受到三合会的威胁;三合会如此高调行事,则是狐假虎威,假借兵部尚书彭玉麟(此时在广州与张之洞共同主持对法战争)的名义,试图搞乱香港以便从中谋利。

        香港停业初起,直接受到张之洞告示的影响;停业演变成叛乱,则是三合会刻意推动,这个结果超出张之洞预定的底线。

        然而张之洞不想搞乱香港,他需要香港的帮助来支撑对法战争。

        吊诡的是,彭玉麟招募香港三合会的行动,得到张之洞同意。

        张之洞与这场事件的复杂关系,体现了历史事件的多面性。

        无论如何,这是一场官员与百姓联合对英法侵略者的一场剿灭反抗行动,即便是没有造成大面积的英法人员伤亡,但是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莫名地,百姓与朝廷都深感一种报仇雪恨的爽快!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为了抵御法军入侵广州,清廷在虎门口以及珠江两岸的炮台里,布防了大量世界名炮,对震慑法军起到重要作用。

        实际上,在珠江建设炮台用于广州的防卫开始于清初。

        广州是沿海城市,但它不是直接建在大海边上,而是通过一段狭长的珠江与大海相连,出海口是虎门。

        千百年以来,广州人都是由此进出大洋与世界交往的。

        于是,刚处理完朝鲜危机的淮军名将、前任两广总督张树声被朝廷紧急调派广东。

        张树声带着五营淮军(由于裁员实际只有两千人)匆匆赶到广州,第二次出任两广总督。

        作为深通洋务的淮系要员,他早已清楚,使用传统国产土炮是不可能抵御法军入侵的。

        于是,他在来广州的路上,就计划好实施他第一次督粤时就想实施的引进世界名炮计划,以切实提升广州海防江防能力。

        稍后赶到广州的湘军名将、钦差大臣彭玉麟(带8营湘军赴粤)也大力支持张树声的计划,引进世界名炮方案立刻开始实施。

        当时,中国对外军购主要控制在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手中,张树声又是淮系名将,申请拨款报告很快获得批准;而清同治以来,中国已多次向德国、英国等购买过大批军火,已经形成完善的购买渠道和操作程序,购炮计划得以顺利完成。

        一年后,在珠江上的虎门口五处和珠江上的长洲三处,初步建成由世界名炮构成的西式炮台群。

        这些名炮主要有德制的克虏伯海岸大炮(后膛炮),英制的阿姆斯特朗海岸大炮(有前、后膛两种),以及阿姆斯特朗炮系中的乌里治炮(前膛炮)、瓦瓦司炮(前膛炮)、猛的力炮(后膛炮),还有少量的法国前膛炮。

        稍后,继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继续发力,引入了更多的世界名炮。

        而且,张之洞还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在长洲区域建成了牛山炮台。

        牛山炮台是珠江上最晚建成的炮台,填补了长洲要塞北岸防御的漏洞。

        该炮台设有大炮7门,其中克虏伯大炮3门,阿姆斯特朗大炮4门,炮台建筑水平和火炮质量都较以前有所提升。

        1884年,当法军侵入中国东南沿海时,就刻意避开广州城转而北上福建,这与广州海防线和江防线里密布着世界名炮不无关系。

        1889年(光绪十五年),接任两广总督的李瀚章再接再厉,根据新的海防理念,重点对虎门口的海防炮台进行了改造升级,并以新型的克虏伯炮替换部分英、法旧炮。

        到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虎门口及珠江两岸炮台里的世界名炮已达到98门,其中德国克虏伯炮68门,英国阿姆斯特朗以及瓦瓦斯等炮30门。

        难怪北洋水师统领叶祖珪都羡慕地说:“惟(珠江)各台所配之炮为各省所最多。”

        今天展示在广州博物馆广场上的克虏伯大炮和东莞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院子中的阿姆斯特朗炮,还锃光瓦亮,质量之好令人赞叹不已。

        那么,珠江上的这批名炮的最终命运怎样了呢?

        中法战争(1883-1885)后的清朝期间,广东再没有发生重大的外敌入侵事件,珠江上的这批世界名炮没有得到展示的机会。

        在1937年-1938年虎门海战中,这批古老的海岸大炮终于展示出自己强大威力,成为支撑抗战初期的广州海防最重要武器。

        正是靠着这批古老大炮强大火力压制,才将远超过中国海军实力的日本舰队击溃。最终,日军放弃通过突破珠江防线进攻广州的企图。

        日军占领广州后,这批大炮遭到彻底破坏。

        后仅存的几门大炮也多已配件不全。

        从那时开始,随着沧海桑田、时代演变,当年珠江上有多少世界名炮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至今从未有人做过清楚的考核。

        这场战役对当时的清政府影响巨大,尤其是当听说法国司令孤拔仅用了四十分钟就将南洋水师打败了之后,整个朝廷都炸开了!

        谁能想到,拥有十几只军舰的南洋水师如此不堪一击!

        也正是到了此时,从太后到百官方才意识到,清廷的水师与欧美相比的差距是有多么地大,而重建水师又是多么重要而且迫切的事情!

        此时的慈禧,又想起了李鸿章。

        谁能体会到李鸿章此刻的心情呢?

        由左宗棠和张之洞一手创办的南洋水师福建船政局几近覆灭,这也许正是北洋水师要发达的机会了,这也正是他李鸿章要大展鸿图的时候了,朝廷必须依赖他李中堂了!

        他是喜是忧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属于李中堂的时代不可逆转地终于来到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21050831/268338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