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下山侦察
大家寻声望去,谁也没有料到说话的却是狗伢子他爹。他一边说着一边朝着前边走了过来,大家纷纷让开条路。
来到狗伢子的面前:“你跟他比,你算老几,就知道打一些野兔狸子这些东西的,你还跟他比?他是专门杀鬼子的。晓得不?”
狗伢子看着爹,又看看卢钢:“我这不也是要跟着他们去打鬼子的吗?”
“老人家,您是不是来劝狗伢子回去的?”老杨笑着问老人道。
“哪里哪里,我是要求你们把他带走的。狗伢子回去后说你们不收他,他就悄悄地跟着你们了,我是怕他闯祸,才追上来的。我说你们也是太小瞧人了,我这个狗伢子,看他这样子就是天生打鬼子的料,是不是?你们不收,哪个还收?”老人回道。
他的话把大家弄笑了。
“老人家,你的心意我们就领了,可是,你家只有他一条独苗,我看就算了,我们......”老杨话没说完被老人给打断了。
老人说道:“哪里来的破规矩,你就不要说了,他愿意去我不拦着,我高兴还来不及。我不管了,你们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狗伢子,还不快点说谢谢了。”狗伢子一听对着老杨说着谢谢。
老杨没有办法,见他们态度坚决,只好把狗伢子收了。他对老人说:“有了你们这些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中国何愁不会将鬼子打跑?要谢还得要谢谢你们呢。”
狗伢子被老杨收了,自然心情高兴。暂且不说,与爹告别后,随着老杨他们走了。
不到一柱香的功夫,他们的队伍便来到了青秀山。
青秀山,位于益阳沧水铺镇,是衡岳72峰之一,峰高海拔502米,方圆100余公里,真乃“一峰截天碧,云气浸衣裳”。观其全山外貌,形似九江匡庐,故自古有“小庐山”之称。
走在期间,呈现在卢钢他们面前的是山壑幽遂,岩壁峻峭,佳木葱笼,药草繁茂,瀑布飞流。
真是个好地方。老杨边朝山上走去边赞叹道。
卢钢他们也看得惊讶不已,说真的,在师父那里的山没这坐山好看。
“老杨,你看,到了,刘队长。”曹船主看到了山顶上有一群人正在朝这里看着,他眼尖叫着人群中一个中等个子的人,此人便是刘静安。
二拔人相会自然高兴。
老杨作了一番自我介绍。刘队长笑道:“你们来了就好,有了主心骨,带领我们打鬼子,我们的胆也足了。”他年纪大约在四十岁左右,一身朴素之装,看上去没有特别之处,与曹船主他们这些人的穿戴差不多。
曹船主说,他们原来都要是一些矿工出身。鬼子来了,他们的饭碗被砸了。刘队长对老杨说,曹船主说得没错。这些狗日的鬼子不除,我们的生活就没有安宁。
老杨说,快了。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鬼子的尾巴就长不了。我说刘队长啊,你们也真会选地方,这地方多美啊。
刘队长笑着说:“确实很美。曾经有多少文人骚客都喜欢到此一游,留下了好多的诗句。南宋名相李纲就留下了一首诗,把这里比作江西的小庐山。”
“盘纡石磴白云间,风落岩花满路斑。峰岭横斜自重掩,个中真是小庐山。这是他任湖广宣抚史时写的,是不是?”老杨随口轻吟了出来。
刘队长和曹船主二人都瞪大了眼睛。见他们这样的神情模样,卢钢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杨老师就是教我们这个的。”
他俩听了赶紧说道佩服佩服。然后把他们请到了一座庙中。
老杨问了刘队长一些具体情况。刘队长说这支队伍才拉起不久,一些武器也是从国军那里要的,有的是在国军与鬼子打完仗的地方捡的,有的还是自己的土枪,他腰上插的就是一杆短铳。
卢钢说这也能打鬼子?
小林拿出枪来亮了一下,说,这个肯定比你的要好。
刘队长露出羡慕的眼光。
好了。你们拽么子拽?枪我们自己有,至于你们的就只能以后打鬼子靠你们自己从鬼子的手里夺了。刘队长,这鬼子的情况如何?我就知道沙头镇有鬼子,还真搞不清这里的情况。
“鬼子有的是。年家河,资江南岸一带都有鬼子活动。听说靠江边的会龙山上也有鬼子在那里,江北的沅江也有鬼子在那里驻扎,有多少鬼子我也不知道。”刘队长说。
“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卢钢,小林,过二天雪停了,随我去这些地方看看动静,了解情况后再作行动。”老杨说。
“是。”二个人同时应道。
“老刘,你对这里比较熟悉,是不是也跟着我们一起去?曹船主,你这几天就在这里负责一下。”老杨又问曹船主道。
刘队长当然乐意。曹船主也点着头说要得。
这么一定,也就没有什么事情要商议的了,在刘队长的安排下,他们便各自安顿到了山上一些散户人家里。
卢钢要把马牵到半山腰间的一个草棚子里,小林说,这里太冷了,不行,他要把它们留在庙里。他也睡庙里。卢钢说他们干脆都睡庙里算了,有墙不透风,不会觉得冷。
老杨见他们这样也没多说,跟着刘队长他们去了一户人家里歇脚去了。
过了二天雪停了,他们按计划出山。出发前,小林和卢钢骑了马,带着另一匹马来到了老杨在半山腰的住处。老杨看见拦了他们,说,只有三匹马,有四个人怎么能骑马?
刘队长说没事,他们这里正好有匹马,是专走茶马古道的商人留下的,是嫌它们有点老了才不要送给了一户人家的。去借来用用也无妨。
借了马后,他们朝山脚下走去。
他们选定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年家河。
太阳已经照得老高,乘着这个冬天难得的好阳光,四人跃马奔驰在泥泞的路上。不一会便到了一条河边。
“杨老师,快看,那里有一座塔。”小林在马上喊道。
大家都顺着他的手看去果真有一座八方七级的塔矗立在堤边的平地上。
刘队长说:“这是奎星塔,清朝道光二年由乡绅捐资修建的。”
老杨来了兴趣,说:“走,看看去。”
上前下得马在塔的周围看了个圈,只见此塔为楼阁式砖塔,青砖结构,坐南朝北,上有葫芦宝顶,下有花岗岩基座。看南面塔时,第一级是朝着南方开着的门,再往上看各级却朝着东南西北,错落开窗。在第二级向南的窗额上有清晰的楷书字样:“奎星塔”。
级级立檐,青瓦覆掩。塔内以花岗岩条石作楼,无梯,看高度估计以前应有旋梯可攀登而上。他们进入塔内看到在第一级内壁上嵌有青石碑刻,镌有《前清探花胡达源跋》,文字已难以分辨。
刘队长又说道,清朝一个大官也是这里的人,叫胡林冀,问老杨认得不?
老杨一听,赶紧说道,怎么不认得?他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呢。
小林问老杨,胡林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老杨说以后再告诉他,然后对刘队长说:“真没想到这样一个地方还真是养人才的地方啊。”这时,他见卢钢还要上层塔去,老杨叫住了他:“算了,不上去了。”
卢钢只好不大情愿地返回,四人稍作停顿,上马继续前行。
路上,刘队长还说了在这个年交河有一个刚烈女子,叫“香三娘”。其实她姓邱,名桂香,因排行第三,人称“香三娘”。据说在民国15年的时候就加入了共产党,是农协会的人。这女子有本事,还是年交河女界联合会会长,纠察队队员。
有一年的11月间,她奉命带领一批纠察队员,驾着小船装作打鱼的人,在那个芦花江阻截了团防分局从长沙运来的一批枪支。从此“香三娘”威震四方。“马日事变”后,被杀害,死的时候才只有三十来岁。
“牺牲的共产党员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什么?为的就是将来的中国能成为一个崭新的中国,没有压迫没有反动派没有外国人的欺侮。”老杨说。
“那是共产主义了吧?杨老师。”卢钢笑着问道。
老杨没有回答,哈哈哈地大笑着喊了一声:“驾。”马直往前去。
跑了一段距离后,刘队长叫住老杨他们,要他们都下了马,牵马进入了一片林中,走到林子边缘一坐高耸的山包前时,他警惕地让他们趴下,说:“看到没有,在那里,鬼子就在那里。”
刘队长所说的那里有好多的房子,这是一个村庄,叫蔡家村。
“你去过没有?”老杨问。
刘队长回答道:“自从来了鬼子,我就没有去过了。听说,这里曾经住过国军,阻击了鬼子的进攻后,死了五六十个人,都是些年轻伢子,后来国军来了,收尸的时候,他们把那个连长的尸体拉走了,其他的都埋在这里。”说完指着身边这个土包说道。
“天啊,你怎么不早说?”小林一听要爬起,卢钢按倒他,说:“别动,有鬼子。”
朝村子里看去,还真有鬼子在那里走动着,其中有一个鬼子端着盆子朝着河边走去。
老杨又问:“刘队长,这个村庄你熟悉不?”
刘队长说:“熟悉,可是鬼子住哪我可不知道。”
“杨老师,要不我们进去看看。”卢钢说。
“怎么进去?你们人生地不熟的。”老杨说。
卢钢其实早就想好了,没有思索地回道:“有刘队长在,我们可以借到村子里找亲戚的名义进去看看。”
老杨望着刘队长。刘队长突然说道:“还别说起,村里还真有我一个远房姑父。不过有好长的时间没有联系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
“没关系,能不能找得到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找到鬼子住的地方,摸清他们的兵力和武器配备,还有设防工事之类的。”老杨赞成卢钢的建议决定进村,小林留下看马。
三人收拾一番后便出了林子,大摇大摆地走上了河边堤岸朝村子方向不急不慢地走去。小林见他们走了,尽管有点不高兴,但看着这几匹马,不乐意的心情也暂时缓和下来,他把马牵离了山包,哦,确切地说应该是一座坟堆,他一个人在这里还是有点怕的,他谨慎地牵了马去了林子的另一端,靠在树上就看着马甩着尾巴,心中想着等鬼子杀光了赶跑了,就去养马。
老杨随着刘队长进了村。
遇上了一个鬼子,他们擦肩而过。就在他们继续往前走时,那个鬼子返过身来叫住了他们。
https://www.biqivge.cc/book/20996582/74148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