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考察团来了
时间一晃而过,又到了南国的冬天。
季微澜新近接到一个重要任务,陪同粤省来的文旅考察团在村里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团还没到,马友就同她耳提面命了好几回:“这次是来考察评选美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的,省委农办、文旅和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竞争特别激烈。全省报名的有两百多个村子,一百多条路线,要是能被选上那可不得了咯!”
面对这么多对手,旅游业刚起步的南极村能不能赢,季微澜还真没有信心。
“你看考察组这行程……上一个舞羊镇,那是粤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几十个文物古迹,保护建筑。”
她忍不住对高磊吐槽,也不知马友提前塞给她这份资料,是想让她“知己知彼”,还是先灭自家志气。
“再上一个,是著名的生态农业景观村,一河两岸,四景七村,看照片我都想去。”
“好,等周末我们就去。”高磊环着她肩膀安慰,眼睛却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
显然,他的注意力还在珊瑚资料里。
“今天就是周末。”季微澜捻着裙角,无声地叹了口气。
她完全理解高磊的忙碌和投入,只是理智也挡不住小情绪的起伏,尤其他们又是时隔一周才能这样坐在一起。
然而坐在一起也是貌合神离,各有牵挂。
高磊听懂了她的情绪,也叹了口气,搂着她肩膀的手收得更紧了些。
“抱歉,我很快就能看完。”他指着屏幕上的图片向季微澜解释,“最近在原生礁石上种植的珊瑚幼株窒息死亡率比较高,我想看看其他保护区有没有类似经验,这是二师兄刚发来的资料。”
他的脸贴着她的,讨好地蹭了蹭:“过段时间,海洋研究所那边会有新人来保护区,我就有时间了。”
季微澜将他的脸别开:“没关系,小三什么的我也是有,还不止一个!”
“什么小三,我没有我不是……澜澜?”
高磊看着季微澜戴上耳机,赶紧去瞧她的手机屏幕。
“如何快速提升口才?”
季微澜用手拢住屏幕:“马友叔真是要逼死社恐了。”
高磊大笑起来:“我觉得你的口才挺好,特别好!尤其对付我的时候。”
一边笑,一边飞快地从她唇上偷了一个吻。
“安静地当你的渣男去!”季微澜笑着推开他,“本渣女现在要专心宠爱我的新任务,你不许干扰。”
“怎么会是干扰?”高磊的嘴唇又贴上来,细细在她唇上啄了几下,“这是给你加buff——科普讲座式的滔滔不绝。”
等他彻底加完buff,季微澜才轻喘着嗔道:“照你那样滔滔不绝,考察组来不及考察就该睡着了。”
阳光在窗外轻移,渣男渣女就这样窝在一起,各自在工作中度过了这个休息日。
第二天是周日,高磊的资料倒是看完了,然而考察团来了。
考察团对传统的珊瑚石民宿和”厕所联盟“很有兴趣,问了不少问题。团长告诉季微澜:“这次实地考察,我们不仅要看生态旅游环境和旅游规划配套,民族文化传承和文明和谐乡风也是重要的打分点。”
季微澜乐了:“那就一定要看看我们的传习所和图书馆。”
她领着考察团朝海边走,介绍说:在全村和各地朋友的支持下,老灯塔图书馆已经开馆一个多月,同附近的传习所一起构成了“南极村乡村振兴文创基地”。
“重登观骇浪,儋耳送归来。可喜兴文教,帆书谢大才。”考察团团长眼睛一亮,“这诗真是苏东坡的?”
“千真万确。这首《无题》诗,是我从聆城县志中翻出来的,又和几个版本的东坡诗文集核对过。据县志说,这是公元1100年,苏东坡遇赦北归时在南极村登岸时所写的。”
现在这首诗被立碑于苏东坡当年登岸的海角,同时也被拓印成页,悬挂在老灯塔图书馆的墙上。
与之并列的,还有许多本土创作者的诗文和美术作品,包括海花她们获奖的贝壳工艺品,以及村小学精选的作文和图画。
一幅幅作品,如传承千年的灯盏,照亮了渔村孩子们求知的眼睛,也让考察团成员像所有初到南极村的游客一样,啧啧称奇:“不是小渔村荒蛮,是我们不够了解。”
“这些照片都是南极村的?”考察团成员又指着墙上问。
“是的,都是我们村的老照片。”季微澜告诉他们,这些照片都是村民们主动翻出自家泛黄的老相册后找出来的。
一张张黑白照片装饰了图书馆和传习所,让小渔村的历史变迁为更多人所见。
这时有一对小情侣走进图书馆,点了海盐柠檬水和小点心,一看就是来消磨时光的。他们在书架前翻书时,突然被沿墙陈列的老照片吸引。
“那个房子,是不是我们刚才路过的?”
旁边正在看图书的孩子跳起来,自动变身导游指点照片:“那是我家老屋!盖好两百多年喔!”“旁边那张就是我阿公的阿公在造船!”
季微澜领着考察团又去了隔壁的传习所。水缸、渔网、扫帚、正在晾晒的番薯干……就是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渔村小院。
三角梅和苦楝树的树影里,七八位游客正同阿公阿婆坐在一起喝茶,吃番薯干,听一段随心所欲的讲古。
林四阿公正得意地讲,这是村里自创的“珊瑚牌”番薯干,用的是他们自己在沙地上种出来的番薯。“我们的太阳也比别处好,晒出来的番薯干有嚼劲又香甜。”
花螺婆在帮忙挑扫帚。被游客起哄了两句,她就红了老脸,把自家老头子叫来跟前。小扫帚轻轻扫双肩,扫前襟,就像当年送他出海那样:“呐,就是这样扫的咯。用这种小的,不要用那种,那种是扫帚草扎的,刷锅专用。”
原本已经没什么人会用的手扎扫帚,现在真成了南极村的独家旅游纪念品。
被家人担忧未来的阿鲤,现在是传习所创意手工扶贫车间的“一级技术员”,用灵巧的手带着村里的残疾人一起脱贫。
他最喜欢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证”。现在,他见到考察团成员胸前挂着的证件,也高高举起自己的工作证,喜滋滋炫耀:“我也有证,你也有证,我们一样的!”
传习所内还有一间“解放琼州”纪念室。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一张张作战照片和奖状,一件件破旧的军衣军帽,锈迹斑斑的水壶,老木船上的残留配件……承载了几十年前的烽火岁月,以及南极村人不变的爱国情怀。
从传习所出来,考察团提议去海滩走走:“今天游客不少,我们想了解他们的看法。”
https://www.biqivge.cc/book/19652900/191764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