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499章 有益于人民的人
花钱治愈心情,大概是谁看了都会骂一句败家的方式,可谁让林为民有钱呢?
这些年国内文坛对于林为民流传最广的传言便是他的财富,连很多普通百姓也对此津津乐道。
此次他豪掷3700万人民币捐赠给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经过《新闻联播》和多家国家级媒体的报道,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便成为全国范围内热议的焦点。
冷不丁有人豪捐几千万用来支持教育事业,老百姓们对于这件事的普遍反应除了惊叹便是赞赏。
林为民是国内的知名作家,读者数以千万计,绝大多数国人哪怕是没看过他的作品,也听说过他的名字。
尤其是这几年,林为民凭借着作品屡次在海外获得大奖,不止一次的为国争光,更让国内的老百姓们对他印象深刻,充满了好感。
在很多人的心中,林为民与那些举世皆知的文学家,就差一件事。
他成名太早,用粉丝的话说,哥哥的花期有点长。
别的文学家都是活在读者们的心中,他很有可能熬死了读者,自己还活蹦乱跳的。
如今林为民为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豪掷3700万,让无数看到新闻报道的老百姓心中对于他的观感已经不局限于好感了。
这么多的钱,能帮助多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啊?
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所有看到报道的人无不称颂着林为民的贡献。
万家生佛!
在最开始的几家国家级媒体报道过后,陆续又有各个地方媒体跟进报道,关于“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林为民”的新闻层出不穷。
其中有沪上的媒体对林为民的慷慨之举大加赞赏,并用“中国慈善第一人”来称呼他,这个称呼很快便被其他媒体转载使用,并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好评和赞赏。
在八十年代,国内还没有“公益”和“慈善”的概念,仅有的几个基金会也都是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时会有香江和海外的富豪捐款。
比如香江的“亚洲船王”包玉刚,在1979年通过熟人向内地捐赠了两千万米刀,其中的一千万用以在BJ建造一座现代化的旅游饭店,另外的一千万则在沪上交通大学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
还有香江的霍东阁,花费近千万米刀为羊城兴建五星级的白天鹅宾馆。
在官方的宣传之下,老百姓们对于这些事情并不陌生。
但林为民的情况跟这些人很不一样。
首先是在身份上,以前捐款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香江和海外的富商,是资本家。在当时,能不能要这些人捐的钱都是值得政府和民间探讨的问题。
七十年代末,包玉刚要给国内捐款两千万米刀,最后是在那位领导的拍板下才接受的。
林为民不是富商,他是文人、是作家,如果单纯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他的钱要比那帮资本家干净的多,国人对于这样的财富向来是宽容且友善的。
然后就是双方的财富等级,那些给国内捐款的大富商,哪一个都是身家巨万,他们捐款的数目不说是自身财富的九牛一毛,但肯定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事。
相比之下,林为民的这三千多万很有可能是他身家的一半,甚至是绝大部分,这样的捐款更称得上是义举。
最后就是捐款的目的,那些给国内捐款的大富商,不排除有爱国情怀,但要说他们纯粹是出于爱国心,也很难说服大众,毕竟国内最困难的时候,可没见哪个富商愿意伸出援手。
林为民捐款图的是什么呢?
老百姓们想了半天,他无非是能得点名。
可人家出的名还不够大吗?官方的认可也好、媒体的报道也好、老百姓的赞赏也好,这些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如潮的报道席卷着老百姓们的眼球,其中一篇沪上《文汇报》的报道引用了伟人写过的话。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无数人看到这段话心中感慨万千,当年老人家在《纪念白求恩》中所写的这段话,形容的大概就是林为民这种人吧!
外界各种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对林为民的影响并不大,无非是老百姓讨论的多了一些,但对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希望小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个诞生还不到一个月的基金会和它即将运行的慈善项目经由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在短时间内便为广大老百姓所熟知,不少人在通过各种媒体看到相关的报道后,通过写信、打电话的方式联系基金会。
有人详细咨询捐助资金的使用用途,有人询问希望小学的建设计划,还有的人直接汇钱……
在媒体狂轰乱炸的前半个月时间内,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募得捐款300余万。
这个数字尽管对比前期募捐数字并不多,但却意义非凡,因为这些捐款全部是来自于普通的民众,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民意,代表了老百姓们对于基金会和希望工程的认可。
在得到来自民间的认可后,基金会迫不及待的召开了第一次正式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只有一个,制定建设希望小学的各项章程、标准并确定全国第一批希望小学的选址。
林为民作为基金会的名誉会长出席了本次会议,关于希望小学的建设基金会在这段期间已经草拟了一套标准,今天的会议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为未来希望小学的建设定个调子。
除了林为民和基金会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们,列席参会的还有来自《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报纸的记者同志,这些记者将会见证中国第一批希望小学诞生的全过程。
在会上,关于希望小学的选址原则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
中国的土地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十一亿人口,在这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经济还处于贫困线之下,有相当数量的老百姓还在为温饱犯愁。
基金会筹集的捐款是有数的,总不可能大水漫灌,如果是那样,就是有再多的钱都不够,所以希望小学的选址和建设肯定是要有针对性的。
参与的众多同志在希望小学的选择上产生了两条路线的分歧。
一派认为应该尽可能的将资源倾斜给真正的贫困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才是最缺乏和需要教育的。
而另一派则认为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多的倾斜到那些能够送得起孩子上学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希望小学的建立才会物有所值,否则到时候花费老百姓的血汗钱建起来的希望小学因为没钱念而空置,那可就闹笑话了。
双方各说各有理,争执不下,辩论的面红耳赤。
最终,在林为民这个名誉会长的力排众议之下,才正式确定了希望小学的第一批选址。
这第一批希望小学一共10所,全部集中在了经济发展明显落后、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三西”地区,GS省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河西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干旱地区。
“我知道有些同志不理解。认为我们应该把学校选在那些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地区,老百姓送孩子上学的意愿高,我们的希望小学建设的才更有价值。
咱们选的这些地方,老百姓穷的连饭都快吃不上了,还上个屁的学!哪有钱上学啊?”
最后的总结发言,林为民的话略显粗鄙,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笑声。
林为民脸上也露出了几分轻快的笑容,然后他的脸逐渐严肃了起来。
“可是,我的同志们,就是因为这么穷,我们才更要发展教育事业。
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光靠力气就能够脱贫致富吗?光靠勤劳就能够过上好日子吗?
中国积贫积弱百年,难道是因为我们的先辈没有力气、不够勤劳吗?这世界上,还有比中国的老百姓们更勤劳的民族吗?”
林为民的发问振聋发聩,参会人员们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和低沉的情绪。
“条件越是差,越是穷,我们才越要搞教育,我们要让那些祖祖辈辈都在为吃饱饭发愁的山沟里的娃娃们都学到有用的知识,用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机会、有能力去改变自身以及家乡的贫困。
我们的希望小学,就是要给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孩子们看到希望,看到他们的未来!
同志们,再穷不能穷教育啊!”
林为民的声音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话音落地,会议室内所有人自发的响起整齐划一的热烈掌声,所有人都面色激动、眼神亢奋的望着他。
没错,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才是希望小学诞生的意义所在!
基金会工作人员们的情绪被林为民这一番慷慨陈词完全调动了起来,这群人恨不得现在立刻就奔赴祖国条件最贫困、最艰苦的地区去建设他们理想中的希望小学。
记者们同样激动万分,他们顾不得鼓掌,奋笔疾书,记录着林为民这振奋人心的发言,这些话一定要发在报纸上,要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看到。
掌声经久不息,所有人恨不得把巴掌都拍红了、拍烂了,以示他们对这番话的赞同和认可。
林为民数次摆手,终于制止了大家的掌声,等待大家的情绪逐渐平复,他的眼神扫过了众人,然后缓缓的说出了一句话。
在场众人震惊的望着他,刚才还热烈、喧闹的会议室里瞬间鸦雀无声。
https://www.biqivge.cc/book/19424022/967412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