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浴血江山九龙嫡 > 第488章 悲愤之余

第488章 悲愤之余


  刘永铭随口问道:“你当时在家么?看到凶手的样子了吗?”

  “没有,我与我娘及我妹妹去庙里上香了。家中只有我爹一人,他原本那日要去药铺的,却只说近日疲惫,想晚一些去,便一个人留在了家中。”

  刘永铭想的是,叶连株死的那一天是知道赵子季是要来找自己的。

  刘永铭又问道:“你爹死后,你娘有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

  “六爷为何这么问?”

  “哦,本王知道这件事情是因为此事与你叔叔叶连枝之死是有关的。”

  “阿?”赵振华一愣:“我那叔叔死了?”

  叶连枝其实没有死,因为各种原因而成了为现在的长安知府山隹高。

  但刘永铭还是说道:“叶连枝是因你爹给他的一副画而出的事。你娘有没有跟你提过画的事情?”

  赵振华摇了摇头,表示并不知情。

  刘永铭觉得此事应该与藏宝图无干系。

  他随之又问道:“对了,那你如何不姓叶而姓赵?”

  赵振华说道:“依旧是陇南赵家家长赵子仲之故。”

  “哦?”

  “赵子仲原本是将自己的次子赵伯传过继给了赵子由,咸德初年,在秦王府做长史的赵伯传突然失踪……六爷,我不是说……”

  是个人都会怀疑赵谦是被皇帝所杀。

  提到这里,许多人都会觉得会犯皇帝的忌讳,因为这种事情皇帝一定不会愿提起。

  刘永铭言道:“你且说你的,你现在的罪名不会比你犯忌讳要来的低!”

  “是。赵伯传当时虽为一时风流,娶妻纳妾,但却无男丁,只有妾室所生一女。而且其妾室与女儿在他失踪之后亦是消失不见。原本赵伯传就是过继给我外公赵子由的,现在连他都不见了,那我外公赵子由这一支赵氏族人便没有了后人香火。”

  赵伯传妾室所生的女儿即是释尘烟。

  刘永铭点了点头表示听得懂。

  赵振华又说:“家长赵子仲因为过继过一个,不可能再过继第二个了。而其它族人当时也不愿意摊上赵伯传之事,所以不敢过继。最后由家长赵子仲做主,将我籍入陇南赵家。”

  刘永铭再一次明白地点起了头来。

  因为当初夺嫡之事,在一般老百姓的眼中,赵谦即是被皇帝刘塬秘密暗杀的。

  赵家族人里许多人都不愿意牵扯进这件事情里面,以免祸及自身,所以都不敢过继香火给赵谦。

  赵子由没有儿子,赵伯传也没有儿子。

  但赵子由却是收养过一个女儿的。那女儿生下一子,也就是赵振华。

  赵子仲因为当初没将赵子由的养女入籍赵家而内疚后悔。

  在亏心之下,于是便将赵振华收入到赵家之中了。

  “这不对呀!”刘永铭突然叫了起来。

  赵振华疑问道:“哪里不对?”

  刘永铭气道:“前面本王还夸了那赵子仲呢。现在赵子仲办的这哪里是人事呀!把你继过去,赵子由这一支是有了香火了。可你是叶家的独苗呀!叶家香火怎么办?”

  赵振华苦笑一声,说道:“赵家家长发过话了,将来我若是生子,长子归赵家,次子归叶家。若是只有一子,将来那一子便改姓回归叶家。”

  “这事给闹的!”刘永铭言道:“你娘带着你去了陇南了吗?这又不对了呀,你之前说你的籍贯是在商洛。”

  刘永铭见得赵振华的表情不对,连忙又问道:“你娘亲呢?她如何肯将你的姓氏改成赵姓?她没改嫁给赵家人吧?”

  赵振华悲伤地说道:“没有。我爹死了以后没多久,我妹妹便被人拐带走了,我娘因为思念成籍,天天在街头寻我妹妹。有一天……有一天她出去以后,便再也没有回来。自此以后……自此以后家中便只有我一人了。”

  刘永铭深吸了口气,叹道:“真是苦命的孩子。你没去赵家吗?”

  “孤苦一人,不敢远行。再者而言,也不必去了。”

  “这是为何?”

  “咸德元年之时赵伯传失踪,赵子仲料定是被皇上所杀,悲愤之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爹死后我娘失踪之前,陇南赵家那里曾派人来找过我们……”

  刘永铭说:“赵子仲是要把你们接到陇南去吧?刚刚听得你说赵子仲的那些事,本王觉得他应该是个有始有终之人,善于事后之料,不至于会将你们母子二人遗留在商洛。这孤儿寡母的,又如何过活呢?况且赵家那里有专门的私塾供赵家子弟读书,更是有养廉田供资以学读,万没有可能让你们再留在商洛府吧?那也不便于照顾呀。”

  “不是。”赵振华应道:“赵家那边传来消息说、说赵子仲死了。赵子仲一死,我娘也不在了。自此,我的身世便无人再能说清,虽然赵家并未将我从族谱里剔除,但赵子仲死后陇南赵家的其他人并不想接纳我,给了我一些银子,意在让我不要再去麻烦赵家人。”

  刘永铭气道:“这真不是人办的事情!难怪赵家一代不如一代了,现在赵家也就剩下赵伯伊有点出息了。”

  赵振华说道:“我并未怪罪赵家,毕竟我姓叶而不真的姓赵。而且他们也送了些银子给我,至少那几年我并不担心饿死。再者而言,我在赵家的族谱里是挂名在赵伯传名下为继的。当时朝廷那里正在打压世家,赵家首当其冲。族中宗祠田亩愈少,新族长说这些祠堂田亩是供给后辈读书所用,不能白养活我。言外之意那是……那是最后一笔银子了。”

  刘永铭深吸了一口气:“你倒还是个苦命人!后来你是如何过活的?”

  “我当时其实并不缺钱花。我爹死的时候我已十岁了,也算是懂些事了。每日弄几块干饼吃足矣。有赵家给我的那些银子我能过活很久。而且我爹死后,家中的药铺被人盘下,又得了一笔银子。家中还藏有一些珍贵药材,光光那两支千年人参便让我便卖了四百多两银子。就那些银子,即使我游学数年,到现在还都没花完呢。”

  各朝代的银子兑算成现代货币都是要考虑当时社会贫富情况的。

  唐朝因为对外贸易的原因,也使用银子交易。

  在唐玄宗时期一两银子差不多是八百块钱。

  到了唐朝未年,一两银子能值一千四百块。

  明朝初年,如洪武、永乐时,并不使用白银用为货币,并且加以禁止。

  随着经济的繁荣,市场需求关系的改变,民间开始偷偷使用白银进行大宗商品交易。

  由于需求量大,朝廷已经没办法禁止,于是便在正统年间正式允许民间使用白银交易。

  当时一两银子也差不多八百块左右。

  清朝康乾之时由于白银大量流入华夏,正常时也就值七百块钱。

  最低时一两银子不过三百多块。

  但晚清时,由于不平等条约白银大量外流至列强的手上,导致白银面值上涨。

  最贵时可以值一千五百块钱。甚至到后来,四块银元就能买个丫鬟回家。

  而这个时代,由于是乱世,白银也是十分值钱的。

  一两银子,差不多有一千一到一千二之间。

  在这个万元户还是传说的时代,刘永铭的百万两银子就值十几个亿了。

  而赵振华的四百两银子,差不多也有四十五万块。

  赵振华虽说不上有多节俭,却从来不铺张浪费。

  他一年用个三万块也就顶天了,再加上他中了举人以后就有收入了,以至于那四百两银子用到现在还有的剩。

  刘永铭哈哈笑了起来:“当时你才几岁呀,卖如此贵重的东西,也不怕被人骗,给你二十文钱了事?”

  赵振华言道:“我之前的运气虽说不好,家境遇祸。但后来却是好了许多。颇有贵人相助。卖千年人参是一位先生帮我卖的,所以当时我并未吃亏,那教书先生即是后来我的恩师。”

  刘永铭一愣,说道:“教你工科的?”

  “是。但他也只教我工科,他说他并不善长文章,还帮我去找了杜家,让我在杜家学堂那里读书。”

  刘永铭深吸了一口气,他又问道:“简字也是你跟他学的?他有没有教过你符号……就是一种极简单的笔画用来替代一些算术算法此类的东西?”

  赵振华好似是看到了知己一般,连忙说道:“有。那位先生十分博学,与我说了那些符号是梵文入我中华之后的变化符号。我后来拜访过一些名家,从他们那里看到了一些梵文译书,得以确认,并无可疑。六爷是不是也以为教我工科之人即是赵子季?”

  赵振华一点也不傻。

  刘永铭点头说道:“哦,是。本王的确是这么想的。”

  “绝不可能是!”

  刘永铭问:“为何如此笃定?”

  赵振华解释道:“其人心善。我所便卖千年人参所得之银两,其分文不取。不仅如此,他还担心我之年幼,银子被旁人所夺,而暂住于我家,保我平安。也因此其在我家中教我读书学字。他曾为一己之专长为邻里农人排忧解难。不仅画以图纸,筹款建造水翻车,还造他人所未见之粪丹,助苗而长。”


  https://www.biqivge.cc/book/18906513/303025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