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地下实验室
赵烨在家只呆了两天,就又回到了联合厂。
这段时间,旁边的研究所,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整日间人声鼎沸了。虽然依然还是在建设之中,但是赵烨又可以回他的“八间房实验室”了。
这还是杨厂长通知他的,说这边已经能让赵烨开展工作了, 随时可以回来。
赵烨告别了家人,就一大早赶到了联合厂。等他在保卫科的带领下,来到他的小天地的时候,这里已经被两道墙隔开了。
赵烨本来选的这个“八间房”,就是在厂子的一角,而现在,这一角又被加了两道墙。挨着厂子的这个门,由保卫科负责站岗。这里特意增加了一个值班房。
进去后,中间有一片空地,靠着另一个门口的位置,同样还有一个值班房,却是带枪的军人在执勤。
赵烨都有点惊讶了,这是啥时候提高的保卫级别?他怎么不知道?
看过了赵烨的证件,他就被放行了,保卫科的人都没能跟着进去。
赵烨走进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看着这被圈起来的五亩地大小的院子,内心一阵开心!这以后,可不就是我的地盘了么?
在靠近之前那八间房的位置,又盖起了两排房子,看着怎么也有三十几间。在其中一间房子门口, 还有几个人在那里执勤。
执勤的军人看到赵烨过来,就立马迎了上来。
“你就是赵烨同志吧?你好,我是这里警卫班的班长,赵大栓。”来人走到赵烨跟前,敬礼说道。
“我这里还有警卫班啦?”赵烨惊讶坏啦, 这又不是什么秘密研究所, 怎么还给他配上了这个?
赵大栓没接话, 只是又接着说道:“我们的任务是保证这里的人员安全,还有看守实验室的设备。你要不要去实验室看看?”
“额!好。”赵烨被人搞得不明所以,只能先答应对方去看看。
在新盖的那排房子的一间,赵大栓掏出钥匙就打开了门。
赵烨走进去一看,瞬间就眉开眼笑起来了。
这里可不是一间普通的房子,而是一个往下延伸的坡道,坡道的中间还有不算宽的台阶方便人走路。
往下走,有一扇三米多宽的门。门很厚,外面看是铁质的。
赵大栓操作一下,用力把门给拉开了。又在墙边打开了电灯的开关,里面一下就亮了起来。
整个建筑都是用砖石砌起来的,个别地方有些混凝土的梁柱。整体面积怎么也有两千平米,分为三个通道样式,每个通道有十来米宽,四五十米长。
赵大栓介绍,在通道的那一头,还有一个门是通往对面的研究所的。
赵烨以前确实跟杨厂长说过,他想要一个地下的空间。这是因为, 现在的地上房间,很难做到恒温恒湿避光。他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可是能加工真正意义上的芯片的光刻机,比他弄出来的第一代,可是要精细的多了。
虽然还是不能脱离手动操作的范畴,可是,整个设备的稳定性,环境的自然光,环境的温度湿度等,都要有一个可控的范围。再赵烨想来,这个时代也没有比地下室更合适的地方了。起码这个的成本是最低的。
赵烨转了一圈,选中了一个区域做自己的实验地点,就开始招呼几个战士,帮着他搬东西。
这是一个厚重的实验台,台面都是天然大理石的。所以,赵烨只是把一些工具,设备都给挪下来就行了。
坐在这个地下室里,赵烨感觉真是不错,起码不用忍受外面的高温。而且,这里的防水做的不错,也没有太阴的感觉。
准备工作厂里已经给他弄好了,那他也得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才行。
赵烨渐渐把意识沉入空间,在里面做起了各种实验。
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讲,赵烨这个空间技能就是无价之宝。
他可以光速的查阅资料,可以凭着想像构建一个实验品出来,然后就在自己的眼前做各种实验,实验的数据,更是能第一时间反馈给他。
他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确定寄存器的结构,材料,和生产工艺。
有了这些,一切才有了方向,要不然,上面那些人的工作全都白费了。
从原理上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东西。它就是在硅晶板上,“挖”出一个坑来,然后在里面填充进去一些特殊的材料,然后再把这个“被填满的坑”,用一层绝缘体给盖上!这种绝缘体,还能得有效的隔绝填充物的电磁环境。保证其在断电后,还能保持电荷。
因为计算机就是二进制的语言,二进制的基础,就是物质是高电荷还是低电荷了。
高电荷代表“1”,低电荷代表“0”。这些0和1就组成了我们的信息世界,它几乎就是信息世界的灵魂和全部。
寄存器和内存,硬盘一样,都是用来存数据的。但他们在结构上还有功能上,有着巨大的区别。
硬盘和内存暂时不提,寄存器要保证,“写入”里面的数据,在长时间不通电的情况下,能够保证里面的数据不会“失踪”。在使用的过程中,它的存取速度绝对要够快。
最主要的还有,体积要尽可能的小,因为它是要布置在芯片内部的。
那么怎么才能把它做的更小呢?
这就需要组成它的元器件和存储物质更小!
要达到这个目标,第一代的光刻机,就不再适用了。
赵烨在精神空间调出第一代光刻机的模型,意念一动,“光刻机”就分解成了一个个的组件。
上一个设计中,紫外光线采用的是平射的设计,那么这一次,为了更小的精度,赵烨就不得不使用透镜,对光线进行折射。
这个很容易理解,其实就是在光线通过模板以后,再经过一个凸透镜,然后光线被折射到更小的范围后,再打到下面的硅晶片上。
可增加一个透镜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因为光线在通过任何透镜的时候,都是要衰减的。也就是说,光会被透镜“吸收”一部分。
而且因为凸透镜是一个薄厚不均匀的镜片,那么不同位置的光,通过的镜片时,它走过的路径不同,那么通过后,他的衰减程度就会不一样。那么对于最下面的硅晶片来讲,就是冰火两重天了。
这就像炒菜,锅底下的火不均匀,锅里面的菜有的地方会烧糊了,有的地方还是生的。关键你还不能搅!
那么如何让“火”变得均匀呢?答案是镜片组!
我们不能只使用一个镜片,而是用多个不同的镜片叠加在一起。来均衡光的能量强弱。
这还是微米级别的工艺制程,要是到了纳米级别,工艺就又完全不同了。
这个时候的光刻机,和纳米级别的光刻机,在原理上只能说类似。
今天一整天,赵烨都在这里坐着。保卫人员远远的看过几次,都没发现赵烨动过。搞得不知道的还以为,赵烨坐着睡着了。
通过系统能力的加持,再加上一些系统资料的辅助。赵烨再一次用“过来人”的姿态,开始写论文了。
关于整个镜片组,他得先拿出一整套的设计方案,还有关于方案的理论性论文。要首先在理论上证明,这个设计方案是有实验价值的。
这样他才能通过工厂或者研究组,要求配合他的工厂,加工他需要的镜片。
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从透镜的玻璃制作,到打磨加工,都是一系列的问题。
也就是最后的精度赵烨放宽了一点,这个目前让磨镜师父去加工的话,那个良品率真的堪忧,只能他自己来了。
但即便这个时代的各方面工业水平都有差距,赵烨同样没有放弃给下面的工厂布置任务。这是就是体系的培养,你可以最终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但你得始终保持技术进步的动力。
赵大栓看赵烨在这里呆了一天,这都天黑了都没有动过一下。他实在是怕赵烨出事,这才不得不过来打断了赵烨的思考。
“赵烨同志?”赵大栓小心的喊了一句。
“哦?怎么了?有事儿?”赵烨好奇的扭头,看了一眼一旁的赵大栓。
“哦,没事儿,我是看天都黑了,你也一天都没吃饭了,要不要我帮你去弄点吃的?”赵大栓看赵烨还能说话,心也放下来一点。
“啊!天都黑了呀?”说着赵烨就想起身,可是毕竟坐了一天,腿脚多少有点不听使唤。
他身体晃了一下,手赶紧扶住了那个实验台。
赵大栓也紧着上前两步,扶了赵烨一把。嘴里还一个劲儿提醒他慢慢活动,他这坐的太久了。
看着眼前那一大摞的手稿,赵大栓真是佩服得不行。他文化不高,真的想不出来,人家是怎么一下子写出那么多字的。
赵烨慢慢活动了一会儿,让双腿适应了就走出了地下室。
资料也锁进了一个大铁柜里面,这个保险柜,那是24小时不离人的被看守着,安全的很。
站在地面上的赵烨,看看手表,已经快九点了。按理说他是应该回去陪陪家人们的,毕竟过了这两个月,他们再见可就不容易了。
但是真的是时间不够用啊,他现在的工作太多了,今天一天也只是写了一小部分的资料,还有更多的任务再等着他呢。
https://www.biqivge.cc/book/17922188/7101059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