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成语故事 > 第136章 鸡鸣狗盗

第136章 鸡鸣狗盗


在一个遥远的古代王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卿大夫,他善于治理国家和外交,深受国王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孟尝君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特别喜欢结交各种人才,无论是文人墨客、武将豪杰,还是江湖艺人、市井小民,他都愿意与之交往,倾听他们的故事和智慧。
  有一天,孟尝君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邀请函。信中说,邻国的一位君主邀请他前去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并商议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事宜。孟尝君欣然应允,准备启程前往。然而,在临行前夜,他却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
  原来,孟尝君的府邸中珍藏着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一把传说中的古琴。这把古琴音色悠扬,据说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孟尝君对这把古琴爱不释手,但这次出行,他却无法将其带在身边。他担心宝物留在府中不安全,于是决定找一位可靠的人来守护它。
  孟尝君思来想去,最终决定请两位朋友来帮忙。一位是名叫鸡鸣的书生,他博学多才,机智过人;另一位是名叫狗盗的江湖艺人,他擅长各种杂技和智谋。孟尝君相信,有他们在,古琴一定能安然无恙。
  孟尝君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两位朋友。鸡鸣微微一笑,说:“保护古琴的事情,交给我吧。我会用我的智慧来保护它。”狗盗也点了点头,表示愿意一同守护宝物。
  孟尝君离开后,鸡鸣和狗盗开始了他们的守护之旅。他们白天轮流看守古琴,夜晚则利用各自的特长,设下重重机关和陷阱,防止有人盗窃。然而,有一天夜晚,鸡鸣和狗盗却遇到了一次意外的考验。
  那夜,月黑风高,鸡鸣和狗盗正在古琴旁品茶论道。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鸡鸣和狗盗立刻警惕地站了起来,只见一名黑衣人从黑暗中窜了出来,手中还拿着一个布袋,显然是一副盗贼的模样。
  鸡鸣和狗盗对视一眼,迅速展开了行动。鸡鸣利用他的聪明才智,设下了一个巧妙的陷阱,而狗盗则运用他的杂技技巧,从黑衣人身后一跃而起,将其扑倒在地。经过一番激战,鸡鸣和狗盗终于将黑衣人制服,救下了古琴。
  孟尝君回来后,得知了鸡鸣和狗盗守护古琴的事迹,大为感动。他感慨地说:“鸡鸣的智慧和狗盗的勇敢,真是我府中的瑰宝。有你们在,我何愁家事不宁,国事不安呢?”
  从此,鸡鸣和狗盗的名字在王国中传为佳话,而“鸡鸣狗盗”这个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它用来形容那些虽然身份低微,但具有非凡智慧和勇气的人,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化解危机。
  而孟尝君也深刻体会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他继续广纳贤才,倾听他们的智慧和建议,为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福祉做出了更多的贡献。而那把古琴,也成为了孟尝君与鸡鸣、狗盗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倾听,去珍惜,就会发现身边有许多值得敬佩和学习的人。而他们的存在,也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动力。
  137  巧立名目
  在一个遥远的古代王国,有一个名叫赵县的县城。赵县县令姓李,他是一位聪明绝顶但又极其贪婪的官员。李县令一直梦想着能升官发财,但他的政绩平庸,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于是,他常常苦思冥想,想要找出一个既能为自己捞取政绩,又能中饱私囊的妙计。
  有一天,李县令在翻阅古籍时,偶然看到了“巧立名目”这个成语。他灵机一动,心想:“如果能巧妙地设立一些名目,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搜刮民脂民膏了吗?”于是,他开始琢磨着如何运用这个成语的智慧来为自己的仕途铺路。
  李县令首先想到的是修建一座庙宇,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立即下令全县百姓捐钱捐物,声称这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让赵县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们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出于对神灵的敬畏和对县令的畏惧,还是纷纷解囊相助。
  庙宇建成后,李县令又故技重施,以庙宇的名义举办各种庙会、法会,每次活动都要百姓捐钱捐物作为香火钱。他还设立了名目繁多的神职,如“庙祝”、“香火管理员”等,这些职位都由他的亲信担任,他们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贪污公款。
  然而,李县令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又想出了一个新名目——赵县特产税。他宣称,为了推广赵县的特产,提高百姓的收入,他决定对所有的特产进行征税。这样一来,无论是农民种植的庄稼,还是工匠制作的手工艺品,甚至是渔民捕捞的海鲜,都要缴纳一定比例的特产税。百姓们苦不堪言,但又无处申诉。
  李县令的巧立名目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又以维护县城治安为名,设立了“夜间巡逻队”,每夜都在街上巡逻,抓捕所谓的“宵小之徒”。但实际上,这些巡逻队成员都是他的亲信,他们借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就这样,李县令凭借着巧立名目的手段,在赵县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他的贪婪行为引起了百姓们的不满和怨恨,但大家又都敢怒不敢言。
  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张三的年轻人出现了。张三是一个聪明机智、正义感十足的青年。他看不惯李县令的所作所为,决定站出来为百姓们讨回公道。
  张三首先联合了一些有识之士,揭露了李县令巧立名目、贪污腐败的行径。他们通过写状子、贴传单等方式,将李县令的罪行公之于众。百姓们看到这些揭露真相的文字,纷纷响应张三,要求李县令下台。
  李县令见势不妙,想要动用武力镇压张三等人。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激起了民愤,士兵们都不愿为他卖命。最终,李县令在百姓们的声讨和抗议中被迫下台,他的巧立名目之术也随之破灭。
  张三等人成功地为赵县百姓讨回了公道,他们的事迹传遍了整个王国。国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对张三等人给予了嘉奖,并将赵县交由他们管理。在张三等人的带领下,赵县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和和谐。
  而“巧立名目”这个成语也在这个故事中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那些为了私利而故意设立各种名目、玩弄权术的行为。它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巧言令色、贪图私利的人,同时也要敢于站出来揭露和抵制这些不正之风。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公正、和谐,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https://www.biqivge.cc/book/17880868/303029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