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完结后的余波(许国回忆录)
在许国年老过后,他回忆自己年轻时的过往。他不由感叹自己在认真工作方面真的做得不足。
和其他的穿越者相比,如果单纯看他许国这个身份,他真的很多地方都比不上。
不过对于这些他并不后悔,因为就他自身而言,他享受了自己的人生。
对于历史上他比较在意的那几个大事件而言,他也尽量参与了。
只不过有的是以他许国这个身份参与的,有的则是以余元浩这个身份进行参与。
因为余元浩这个身份基本上被他玩成了一个代号,在外面别人都对他的这个身份按照香江那边的习惯称呼余先生为余生。
从这一点上来讲,这倒与他的许多这个名字挺相配的,余生许国嘛。
因为许国自己不喜欢自己的日常生活被各种虚名所打扰,也不喜欢别人以大义的名义要求自己做这做那。
所以许国把一些打算做了就跑的事情,都安排用余生这个身份来进行操作。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余生主动联系华夏方面,对于龙江水系进行了疏通。
大量的暗礁给他使用空间能力直接给挖走了,一些水域的浅滩也同样使用空间能力给挖深,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操作,直接让西南片区的工业产品可以大量通过水路直接出海。
这样使得巴蜀地区也有着优良的航运条件,直接就促进了他心目中三线工程的提前实施。
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的私心,毕竟在穿越来之前,他本身就是巴蜀人,当然想看到自己的家乡发展得更好。
当然这也并不完全是为了私心,因为在许国看来,三线工程真的是很有必要。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利益才是永恒。
不管你过去多么辉煌,当你掉队了就是掉队了。
在你想要重新爬上第一梯队的时候,不管是老大还是老二,都会尽力提防着你。
虽然说老大和老二在互相竞争的时候,会想收一个小弟做自己的马前卒。
但是只要你站了队,另外一方都会对你进行打压。
这无关乎理念,只关乎利益。
所以相对于东北部地区而言,巴蜀地区才是真正的大后方,在这里投入大量的资金搞基础建设,才能够凭借着有限的力量,多一丝丝守则的希望。
在62年的时候,许国还以余生的名义跑到高原地区去修了路。
虽然说对于当时的时局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改变,但是有了余生修筑的高原临时便道,起码运送物资的时候从容了许多。
不过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国力弱了的时候讲究适可而止,所以和许国印象中发生的一样,大家很快就回到了和睦相处的状态。
从此之后,相互之间交流起来改变了规矩,再也不带一丝烟火气息。
使得即使到了21世纪,在这个地域,国术高手仍然有着用武之地。
如果认真讲起来,这也算得上是国术高手最后一个能够展示自己真正实力的地方吧。
在这个地方,火器被大家约定禁止了,格斗和刀枪棍戟再次走上了交流的舞台。
至于说那十来年,不好说,不用说,因为余生说,新时空就应该有新气象。
所以说,大家安居乐业,各司其职,爱岗敬业。
演员认真演好戏,工人认真做好工,学生好好上好学。
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正常的发展,人不逾矩,则大道通畅。
当时间来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许国觉得他在逐步移交自己家族企业经营权之前做的还是不错的。
因为在这个时期,针对于自由市场流通的那一部分许国在制定好大方向后,就安排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帮自己进行运作。
在经营公司的时候,他自己认为自己应该参照的就应该是乔布斯那样的人物。
制定好具体的经营方向,发展目标,然后就该对具体的经营不断地挑刺。
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公司的产品发展成为自己认为的,在这个时代所能做到最好的程度。
当然有时候也是需要妥协的,不过这个妥协不是针对于公司的发展。而是对于在这个世界的豪强进行妥协。
毕竟虽然说许国把公司进行拆分了,在西方经营的这一部分逐步壮大起来之后,牵扯到的利益实在是太多了,太大了。
单纯凭借着已经没落了的大英联合王国,已经不足以庇护日益壮大的许氏家族基金名下的各个企业。
所以许国在经营的时候不得不把名下的企业进行再一步细分,把有前景的和前景不大的企业细分开来。
把当前看起来拥有不错现金流的公司在牙美利尖进行上市,用于换取各方面在利益上的妥协。
当然经过这样的利益分享,许氏家族基金的利益并没有被减少,因为市场总的蛋糕做大了。
虽然说分给了别人一部分,但是总的算下来还是有得赚的。
并且在拆分的时候,许国是把好东西留在手里的,在没有到时候之前,他可不舍得提前把这些东西拿出去便宜的交易了。
在拆分过后许氏家族注册在锐士的基金,许国则采取了另外一种交换模式。
因为在这个体系之内,运转模式完全不一样。
它的幕后大佬不再是那些商人,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的是与整体进行里面上的交换,与掌握着权力的个体进行利益上的互通。
在欧洲那边,许国的这一套玩的挺溜的,因为在这边它基本上无所顾忌。
在他看来,只要自己的动作不太大,应该不会给这边的整体构架续上太长的命。
等整体构架进行重构了过后,所有的一切都将掩盖在历史的尘埃里。
所以说许国在这边做交易的时候,光明与黑暗互相交替。
借着明面上的贸易,许国从这边获得了大量的技术资料与工业产品。
而这些产品又进一步提高了许国的话语权。
所以在许国所看重的内陆这边,他几乎完全走的是堂堂正道。
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面,除了他以外,也基本上没有别的什么有实力的公司或者机构愿意大量的向这边进行投资。
所以说他在这边的投资渠道的投资待遇是最好的,所有引进外资能够给的待遇他都得到了。
再加上之前他获批开设的技工学校经过逐步扩充,已经成为了从技术工人到工程师完整的培训体系。
得益于之前获得的招生权限,在70年代中期开始,华兴技术工程学校的招生考试就已经闻名全国了。
虽然许过刻意把招生考试的时间放在了中考和高考之后,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学生把主要目标放在了华兴技术工程学校。
因为很多人都会算计,他们想的是如果自己中考高考考得不是很好,那不还不如把重点放在考华兴技术工程学校上面。
因为从华兴技术工程学校毕业后,直接就可以去对外特别工业区工作,在那里的工资待遇可比得上读普通中专和大学毕业后收入的两三倍以上。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个别的考生把主要目标放在华兴技术工程学校的原因是自身实在是太过偏科。
而华兴技术工程学校对于偏科的学生招收也有相应的特别条款,比起公立的中专和大学灵活许多。
当然华兴技术工程学校也并不是完全特立独行的,在这里上学期间,属于华夏的特别科目一样也不会少。
他们还主动要求公众盟在这里设立常驻机构,确保这里的年轻人不会过于跳脱,受到别有用心人的误导。
因为许国在内地的操作能够摆正态度,并且它的这种培训模式是符合华夏的整体利益的。
所以经过不断的发展,在80年代的时候,华兴技术工程学校虽然名称不是大学,但是已经被西方视作华夏的麻省理工。
到了90年代后期的时候,华兴技术工程学校就已经成为了华夏招生规模最大的学校。它的招生量基本上相当于华夏每年中高考规模的十分之一。
考虑到这样大的规模,华兴技术工程学校经过上面特批,部分重点专业整合在一起直接升格成为了华兴技术工程大学。
虽然许国没有担任过华兴技术工程大学的校长,但是经过报纸上的报道过后,从这个时候起,许国在华夏内陆有了另外一个称呼:许校长。
对于这一点许国感觉很自豪,因为他相信华兴技术工程大学里面出来的天才人物起码有部分,按照以往的体系,是不可能被选拔出来进行培养的。
经过自己的这一番操作,华夏方面不但多出了大量的技术工人,还多出了大量的技术工程师以及科研人员。
起码通过这种操作,许国经过多种渠道从西方获取的技术资料有了可以消化吸收的地方。
毕竟是人就有私心,虽然他有心为国,但是自己的利益也要得到保证。
并且他认为无偿捐献出去的东西,往往别人不会珍惜。
或者说,无偿捐献出去的东西,有的时候会被别人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
他自己的贡献,有的时候可能会莫名其妙的变成别人的奉献。
所以说,许国在某种程度上,算得上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只不过他的这种精致利己主义和别人的有一点点不一样。
他不是那一种“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人”。
若真论起智商,他的智商并不算特别高,最多也就靠近前10%。
若论起世俗,他拥有超越时空的眼界,早已经看过了当下的种种虚妄。
若论起老道,他还真不算是什么,这种东西有的时候真的看天分,他更喜欢直来直去。
所以说论起表演和配合,这更不是他所喜欢的。
也许他有的时候会妥协,但是相对于那种真正会议表演和配合的人而言,他妥协的时候会让他感到憋屈。
至于利用体制,自打到了香江后,他就彻底超脱了。
在有了与体制交换利益的本钱后,许国更愿意使用适当的利益作为交换,让事情按照自己所要的方向走。
所以说他并不是单纯的利用体制。
他的精致利己主义是让华夏更强,好使得华人在世界上有着更好的社会地位。
这样的算计,在他看来才是踏踏实实的。
毕竟将自己的家族利益构建在浮土之上只会被水一冲即垮。
在六几年的时候,许国就以余生的身份在某个地方见识过这一切。
要不是他用余生的身份庇护住了他想庇护的那些人,那么那些人的财富与家庭都会如同肥皂泡一般的破灭。
经过那一番动荡,在余生的启迪下,再加上许国的恶趣味,他用余生的名义在那个地方成立起来了保护伞公司。
在保护伞公司成立起来过后,他以公司的名义,在那个地方取得了相当大的一片地区的独占经营权。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为了取得所谓的独占经营权,他不光引经据典找出了还是殖民地时期的一些条例。
最关键的是,手中有了家伙,谈判起来就有了底气。
再加上与保护伞公司正在对立面的一些头头们倒了血霉,剩下的人大概是不想跟着倒血霉,所以谈判很快就成功了。
现在那边发展的很好,虽然说余生这个身份依旧神秘无比,但是保护伞公司的名气却越来越大。
在那个地区,华人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和以往人们津津乐道的唐人街相比,保护伞公司所经营的承包的地区更被称作是小华夏。
如果硬要说的话,这个大概算得上是许国最值得高兴的小秘密。
许国还做了几件大事,比如说填海。
至于后续如何发展,他是不会直接管的。
对于这样的发展,许国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种爽一把就跑,不用管后续的做法真的很爽。
所以说在老了过后,六七十岁的许国也没有闲着,他在咨询了相关专家后,直接就实现了木齐中给喜马拉雅山开个口子的想法。
当然与此同时,大南水北调方案他肯定也不会放过,毕竟移山开河这事他再熟悉不过了。
所以说在他的一番操作之下,大南水北调方案直接就变成了现实。
https://www.biqivge.cc/book/17423964/7533934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