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学堂
诸葛连弩,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制作的一种连弩,最先称作元戎弩,被后世称为“诸葛连弩”。
在蒙虎和梁元说起射箭这件事情的时候,梁元就已经想到了这个东西。
诸葛连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 单兵无法使用。
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所以,梁元才让蒙虎训练一下士兵们的力量。
梁元连夜画出了诸葛连弩的制作图纸。
弩相对于弓,增加了弩机和弩臂,通过扣动扳机发射箭矢,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而后连弩出现,一般连弩多是扣一次扳机同时射出十支箭矢,或像床弩那样多人协作,连续不停地多次搭弓射箭。
这些所谓的“连弩”都不是在同一张弩上完成先后连续发射, 直到诸葛亮改良连弩。
准确地说,应该是诸葛亮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连弩,如今,梁元直接把诸葛连弩搬到了这个时代。
很快,城中的工匠开始迅速按照图纸打造诸葛连弩,经过十几天的打造,诸葛连弩正式问世了。
梁元带着做好的陌刀和诸葛连弩找到了嬴渠梁。
“君上,这是我为未来的战斗制造的陌刀和诸葛连弩。”
嬴渠梁再一次看到了新奇的玩意儿,问:
“这两样东西都是你制造出来的?”
“正是,我这就为君上讲解一下这两样东西。”
梁元点了点头说。
“好,好。”嬴渠梁激动的点头。
在梁元把这两样东西都和嬴渠梁讲明白了之后,嬴渠梁大为震惊:
“如今有了这两样东西,我们秦国誓要变得更加强大了!”
“没错,君上。”
梁元也是十分自信的说。
“嗯,大良造, 我也在你刚才的言语中知道了, 你是想组建一支陌刀队,专门训练使用陌刀, 一支诸葛连弩队,专门训练使用诸葛连弩,对吧?”
“嗯,元是有这个意思,就是不知道君上的想法......”
梁元没有继续说下去。
嬴渠梁大笑着说了两个字:“准了!”
很快,秦国就又有了两个全新的队伍,陌刀队和诸葛连弩队。
梁元在府中的院子里喝茶看书,看着看着,他就放下了书。
身边的管家不知道梁元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就好奇的问:
“主君,你怎么不看了,这书你才看了一页啊?”
梁元不假思索的说:“我在想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啊?”管家问。
“那就是我们如果打败了魏国之后,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哈哈哈哈,主君,你这问题问的,当然是百姓们安居乐业,耕田织布,其乐融融了。”
管家大笑着说。
梁元再次问道:“难道就只有这些了么?”
管家想了想, 反问道:“主君,那不然还有些什么啊?”
“不,不应该只有这些的,那大人们是应该耕田织布,可是孩子们呢?难道小孩子就是等着长大之后继续父母亲那样的生活么?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这个问题可是把管家给问住了:“这......”
管家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话。
“看吧,你也说不出来什么吧?所以,是不是就是缺了些什么?”
梁元问。
管家挠了挠头:
“可是,一直以来就是这样过来的啊,这是缺了什么啊?”
就在这个时候,梁元突然站了起来,目光坚定的大声说:
“我知道缺了什么了?”
“主君,是什么啊?”
“学堂!”
“啊?学,学堂?”
管家头顶的问号更大了。
梁元却再没有多余的解释,在他的心里,想到了现代,在现代,那个和平的年代,大人们都是每天上班,那孩子不就是在学校里上课么?
从小学到大学?他们从幼儿到成年一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习着各种技能,之后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梁元也要在这个时代办学堂!让小孩子都在学堂里学习,不要每天无所事事,而且,梁元也想到了,现在的大人们的知识也是十分的匮乏,所以不光小孩子要一直在学堂里学知识,大人们也要在农闲的时候进学堂,提高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
想到这里,梁元急急忙忙的来到宫中,他要和嬴渠梁好好的商量一下这件事。
此时的嬴渠梁正在摆弄着梁元发明的陌刀,看到梁元来了,他赶紧把陌刀放下:
“大良造?你怎么来了?可有事?”
“有事,很重要的事情。”
梁元表情严肃的说。
“什么事啊,坐下来说。”说着,嬴渠梁就要请梁元坐下来。
“是这样的,我想在建立学堂。”
“建立学堂?”
嬴渠梁重复了一边梁元说的话。
“是的,我想了一下,如果我们和魏国的战争结束了之后呢?君上,我不想让百姓们到时候只是知道耕种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应该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应该让百姓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嬴渠梁认真的想了很久:
“大良造,我觉得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是就算是你成功的建立了学堂,百姓们也不一定能够接受啊?如果他们不接受这样突然出现的东西,你又该怎么办?”
“君上,这个就不用你担心了,你只管颁布法令,剩下的问题,我来解决。”
梁元十分自信的说。
“那好吧,本王会支持你的,能不能成功就看你自己的了。”
“多谢君上,那臣就先告退了。”
“嗯,下去吧。”
梁元还是从眼下最根本的问题入手。
眼下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那就是百姓们耕种的问题,虽然给了他们先进的农具,但是农具到底还是辅助,怎么培育出好的五谷,怎么筛选出好的麦苗,这都是这里的百姓不懂得问题。
梁元就从这个方面入手,在他的学堂里,他会教几个人怎么筛选好的麦苗,怎么培育好的五谷,再让这几个人成为老师,去教百姓们。
有了这样前期的操作,百姓们都觉得在学堂里能够学到好多实用的东西,于是纷纷把自家的孩子送到了学堂。
在学堂里,梁元曾亲耳听到一个母亲对孩子说:
“孩儿啊,在学堂里好好学习,长大了有出息,做像大良造那样的人,不要像爹娘这样,一辈子受累啊。”
当时,梁元听的热泪盈眶,他的学堂不是没用处的,这母亲对孩子说的话就是对梁元最大的认可。
https://www.biqivge.cc/book/16763059/7094112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