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的国风百艺系统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徐九经升官记》为丑角正名

第二百二十七章 《徐九经升官记》为丑角正名


  “四大名旦同场献艺”。

  这个名头一出,电视的收视率自然不必说了,就连网络的收视率也是大涨了一块。

  而且这种形式也是让大家感觉到非常的新鲜。

  毕竟很多从来没有听过京剧的人,也知道四大名旦的名号,但是却从来没有在舞台上领略过。

  这一次,一下让大家看了个够。

  四大名旦的传人分别登场,虽然只是一小段的展示,但是已经让他们都看出来,这四大名旦的不同之处。

  往年的京剧,让很多观众不想看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这出戏唱的是啥,上面那个人是哪一派的,两眼一抹黑。

  但是,今年可不一样了,十三位京剧演员在舞台上,每一位出场,一旁都会出现贴心的介绍,不但介绍这出戏的名字,连演员的名字和流派都会分别介绍出来,让大家对这个节目有一些了解。

  有些人也听说过四大名旦,什么梅尚程荀,但是究竟每个流派的唱腔是什么样子的,还真是不清楚。

  今天,算了让大家大饱耳福了。

  这次林桐是有些打着“同光十三绝”的羊头卖狗肉,毕竟“同光十三绝”上所画的那些前辈,跟四大名旦还真没太大的关系。

  唯一一个跟梅兰芳先生有关系的梅巧玲先生,那也和现在梅派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不过,林桐还是按照当年的“同光十三绝”的配置来的,四个青衣,四个老生,一个武生,一个小生,一个老旦,一个花脸,一个丑角。

  当年的“同光十三绝”中并没有花脸的出现,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无奈的事情,并不是说当初没有好的花脸演员。

  何桂山、穆凤山、钱宝峰、徐宝成、庆春圃、黄润甫、金秀山等人都是当时名动一时的好净角儿。

  主要就是当初“同光十三绝”的作者,晚清画师沈容圃他不擅长画花脸,所以,才没有把花脸演员画入其中。

  其实,这就是一种无奈,毕竟画笔在人家的手里,不会画,你也没办法。

  而“同光十三绝”并非是沈容圃的首创,这幅作品也是他根据清代乾隆年间的画师贺世魁所创作的《京腔十三绝》的灵感所画。

  不过,这京腔和京剧并不是一回事。

  京腔就是现在的高腔,在清初的时候,京城人酷爱高腔艺术,集庆、萃庆、宜庆等京腔六大名班,在京城各剧场轮流上演,盛极一时。

  廊房头条一南纸店请贺世魁绘制了13位京腔演员的图像匾额,悬于门首以招徕顾客。所绘人物纸上传神,栩栩如生,“京腔十三绝”由是得名。

  而这十三位京腔演员中,就有花脸演员。

  林桐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花脸演员从十三绝中摘出去,毕竟现在华夏京剧的标志就是脸谱,也就是花脸。

  花脸,老旦,丑角,都只有一个名额,这个竞争力度就非常大了。

  四大名旦的传人唱完了之后,接下来,就是花脸,老旦和丑角的表演了。

  首先灯光直接打到了一位黑脸满髯的花脸演员的身上。

  这位正是有着华夏第一花脸之称的孟璐先生。

  一段让人拍案叫绝的《铡美案》,让台下的观众们都是听得酣畅淋漓。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

  “状告当朝驸马郎……”

  “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

  “杀妻灭子把良心丧……”

  “他逼死韩琦在庙堂……”

  “将状纸押至在某的大堂上——”

  台下的观众们一阵叫好声四起。

  孟璐先生不愧是华夏第一花脸,这一段唱,嗓音又高又亮,这一段西皮快板让人听起来都觉得真痛快。

  接下来,出场的是老旦名家袁慧老师。

  一出《打龙袍》中的经典唱段,将深厚功底给展现了出来。

  “龙车凤撵——进皇城——”

  一声响彻云霄的西皮导板,引得全场观众叫好声四起。

  “御街上来了我讨饭人……”

  “眼不明观不见花花美景……”

  “看不见汴梁城文武公卿……”

  “叫皇儿搀为娘忙下车轮……”

  “耳边厢又听得接驾声音……”

  “王延龄在我朝忠心秉正……”

  “老陈琳是哀家救命的恩人……”

  “好一个忠良小包拯——”

  “你为哀家巧扮花灯……”

  “待等大事安排定……”

  “我保你的官职就往上升——”

  袁慧老师的声音又高又亮,让大家领略到了老旦艺术的风采。

  最后,灯光来到了丑角的身上。

  要知道,丑角是很少能够登上春晚的舞台的,为数不多的出场机会,也没有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这一次出场的丑角,是有着京剧第一丑的朱慧师先生。

  今天他要演出的这一段就是成就他京剧第一丑名号的《徐九经升官记》。

  这出戏是1980年湘省京剧院根据相声大师张寿臣先生的单口相声《姚家井》改编的新编历史京剧《徐九经升官记》。

  而朱慧师先生则是开创了“丑生”这门艺术形式。

  一直以来,虽然京剧界中丑角的地位最高,但是你几乎找不到一出以丑角为主的大戏。

  朱慧师先生作为京剧第一丑,梅兰方艺术奖,梅花奖(二度梅),文华奖,白玉兰奖等等,可谓是丑角中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

  他的唱、念、做、舞施展周到,嗓音嘹亮、念白清楚,唱腔抑扬顿挫,从容自如,出情出戏功底好,表演上既符合人物个性,又发挥了丑角特长。

  在这出《徐九经升官记》中,他既有小生的儒雅、老生的稳健,也有丑角的幽默,即丑行的表演化入了许多生行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创造了一种似生非生,似丑非丑的角色,丑中有生,生中有丑,两者贯通,兼而有之,大大拓展、挖掘了丑角这个行当的表现幅度和层次。

  灯光打在朱慧师先生的身上,伴奏的声音变的低沉了下来。

  一身红色的官衣穿在他的身上,但是给人一种消沉的感觉。

  “当官难——”

  “难当官——”

  一开口,朱慧师先生那独特的嗓音,绝对不亚于当家老生的嗓音。

  朱慧师先生的嗓音中,略带有一些麒派老生的感觉。

  但是丑角演员的上膛音,用“音膛结合”的方法使声音宽厚,这样既可“打远”,“响堂”,又可区别于老生苍劲、清雅的嗓音,保持并发挥丑行音色上的特点。

  这个带着哭腔的“难”字,真的是让人听起来都觉得悲的慌,表现出了徐九经心中的悲愤之情。

  “徐九经我做了一个受气的官……”

谷</span>  “啊,一个窝囊官……”

  “自幼读书我为做官……”

  “文章满腹我得意洋洋,洋洋得意进京考大官……”

  “又谁知我才高八斗难做官……”

  “皆因是爹娘没有给我生下一个好五官……”

  “我怨,怨,怨五官——”

  “头名状元来到那玉田县……”

  “当了一个小小的七品官……”

  “九年来我兢兢业业做的是卖命官……”

  “却感动不了那皇帝大老官……”

  “眼睁睁不该升官的总升官……”

  “我这该升官的只有梦里跳加官……”

  “原以为此番升官我能做一个管官的官……”

  “又谁知我这大官头上还压着官……”

  “侯爷王爷他们官告官……”

  “偏要我这小官审大官……”

  “他们本是管官的官……”

  “我这被管的官儿……”

  “怎能管那管官的官儿……”

  “官管官,官被管……”

  “管官,官管,管管官官,官官管管叫我怎么做官……”

  “我成了夹在石头缝里一瘪官——”

  一连串的“官”和“管”如同绕口令一样,但是却被朱慧师先生每一字都让人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这就是人家的能耐。

  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这一段唱,不由的深深的被朱慧师先生的艺术给吸引住了。

  原来丑角不光是在舞台上插科打诨啊,这唱的功底可是真深啊!

  其实,这一次的站位也很有意思。

  十三个台子,分成前后两排。

  前面一排,中间四个人分别就是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的传人,左右两边是老旦演员袁慧和花脸演员孟璐。

  后面一排,站在最中间的就是这位京剧第一丑,朱慧师先生。

  毕竟按照老年间的规矩,丑角才是一个戏班的灵魂人物。

  无丑不成戏这句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任何一出戏,你可以没有生角,或者没有旦角,或者没有花脸,但是,绝对不能没有丑角。

  所以,这一次,不但让朱慧师先生站在了正中间的C位,而且这一出《徐九经升官记》,让他唱了有一大段。

  前面的演员基本上都是一小段,而朱慧师先生这一大段唱,算是给丑角正了正名。

  朱慧师先生唱完之后,用感激的眼光看着站在自己左前方的背影。

  这一次,丑角的地位再次被提升起来,全是靠着林桐。

  接下来,就是四位老生出场了。

  这一次,打的最热闹的并不是其他的行当,而是老生。

  毕竟老生的行当应该算是最多的。

  毕竟当初那个年代,大多数都是老生挑班,捧老生的是最多的。

  所以,老生的流派也非常的多。

  这一次,老生只有四个位置,到底给哪一派,林桐并没有特别的说明,只是留给了谭派一个位置,剩下的三个位置,就让导演来定。

  不过,谭政岩表示,自己想要来那个武生的行当,毕竟谭派的创始人谭鑫培先生在《同光十三绝》里饰演的就是唯一的武生角色。

  他的后人来演武生,也算是相得益彰。

  最终,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马派一人,杨派一人,奚派一人,麒派一人,四位老生演员最终顶了下来。

  马连良先生作为华夏京剧老生行当的泰山北斗,他的流派如今也是源远流长。

  主要就是因为马派的唱腔就突出一个字,美。

  马派的做派也是非常的潇洒,对于喜欢唱老生的人来说,马派真的是不错的选择。

  马派的这位名家,是梅兰芳京剧团的台柱子,祝强。

  杨派出来的是于智魁,华夏京剧院的副院长,经常搭档的旦角演员正是林桐的师伯李正素。

  奚派选出来的是张国建,华夏京剧院的三团团长。

  麒派选出来的是陈韶云,魔都京剧院的著名麒派老生。

  这一次,四位名家竟然要联袂演出一段马派的名段“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本来说出这个唱法的时候,林桐还有些害怕其他三派的名家会不同意,但是没想到,他们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演出方式表示了很有兴趣。

  《甘露寺》作为马派的传统名段,其他的流派并不是没有唱过,只不过马连良先生唱的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其他人根本超不过,所以,其他的流派就很少动这出戏。

  但是,他们作为老生演员,这出戏也都是学过的,杨派和奚派的唱词跟马派差不太多,但是唯有麒派,这个唱词就有些麻烦了。

  参考郭德刚,大家就能看出来一些端倪了。

  周信芳先生最喜欢对京剧进行改编。

  因为很多北方流行的京剧,用周信芳先生的唱法来唱的话,不舒服,所以,他不但要把唱腔给了,还要把里面的戏词也改了,就是改辙口。

  就像是梅兰芳先生擅长的剧种,很多都是人辰辙。

  这是由于梅派的唱腔特点来决定的,人辰辙最合适梅派的吐字归音。

  之前林桐所唱的《穆桂英挂帅》就能看的出来,辙口几乎全都是人辰辙。

  这出戏是梅兰芳先生从豫剧中拿过来,自己改编的,肯定是要用最适合自己的辙口来唱了。

  所以,这次的排练,陈韶云只能和大家一样,都用马派的唱词,稍微的有点对不住周信芳大师了。

  这一次,四盏灯同时打在了四位名家的身上,四个人全都是穿着蟒袍,但是每个人的蟒袍颜色各不相同。

  祝强老师第一个先唱。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老臣与主说从头——”

  “刘备本是靖王的后——”

  “汉帝玄孙一脉留……”


  https://www.biqivge.cc/book/16657768/6746419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