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后明余晖 > 第175章 李约瑟难题

第175章 李约瑟难题


第175章  李约瑟难题

        订婚、也就是定亲,中國如此之大,天南海北的习俗也各不相同。

        尤其是现在的大明处在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候,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不同身份的婚姻习俗相差得就更大了。

        可能内地某州县的某个村子还在延用着完全古典的成亲流程,媒人说媒、父母撮合等等;也可能上海、广州、应天等府已经有人在潇洒的进行自由恋爱了。

        离开兵部衙门、返回江心洲驻地以后,周长风考虑了一会,便召集了几名已经结过婚的军官,向他们咨询一下这个问题。

        原以为团长是有什么事情要交代,想不到竟然是为了这个?

        “聘礼要送些什么?除了彩礼钱之外,还得要啥?一些金饰品?”

        周长风对方面确实没什么了解,只记得什么三金、五金了,比如金手镯、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

        “我当时没送啥贵重玩意,就是梳子、镜子之类的小东西,唯一贵重的就是镯子了。”二营长陈珉如是回道。

        “我妻子娘家那边就比较讲面子了,几样金饰品都有。”参谋长赵寒枫回忆了一下,“你要是拿不定主意,不妨就都备上。”

        朱立铄更是笑呵呵地打趣道:“哎嘛,真要讲场面的话,还送什么饰品呀,直接整上几根金条,保管谁见了都得拱手感叹。”

        周长风闻言就瞪了他一眼,挥手比划着说道:“我买了金条就哐哐给你脑袋砸两下。”

        在场的几人都笑了。

        须臾,神色自若的姚良川悠悠道:“我觉着吧,若是你不拘礼节、随性一些的话,压根无需在乎这个,伱心诚就行了。”

        笑话,人家又不是傻子,你这妥妥的潜力股,就算两手空空去提亲,人家父母照样答应。

        “这话在理,咱们团长什么人啊,谁敢说他不是我大明的优秀才俊,我第一个削他!”谢万诚说着还拍了拍胸口。

        “我觉着吧,最重要的是…团长你得先把房子备好。”一直默然不语的范启瑾忽然开口了。

        嘶!有道理啊,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一众军官都颇为尴尬,大家扯东拉西了半天,把这个最重要的东西给落下了。

        周长风想起自己之前与夏筱诗她爹见面时,还特地谈及了房子的事,后者的意见是不如买市区的,虽然贵些、小些,但是生活上更方便。

        “行吧,那我要抓紧时间准备起来了,时间太赶了,大家散了吧,各忙各的去。”

        笑吟吟的朱立铄伸了个懒腰,“我的周老弟终于要为自己的终身大事操心了,可喜可贺啊。”

        “我这个年纪对于官职来说很年轻,但在人生上却已经不小了。”周长风无奈道。

        除了房子的事以外,问了一圈也没什么建设性意见,而且也没闲工夫专门打听这个了,于是他便索性来个大杂烩。

        我全都给整上,这总该可以吧?

        临行前,周长风审阅好了剿匪行动中伤亡官兵的名册以后,他拿出自己的方形大章,蘸上印泥以后认真地敲上了红章。

        料理好了需要处理的公事以后,他便前往码头乘船离开了江心洲。

        朱泠婧给的那巨额支票不宜轻易动用,要是他现在去市区一掷千金买了一座豪华大院,那也太引人注目了,怕不是第二天沈瑜就要上门来请他喝茶了。

        用可以,得拆分、拆散,一点点用。

        周长风本打算在校门口等放学,然后带上夏筱诗一起去挑房子,不过百无聊赖的他心生好奇,想进去溜达一圈,校门口的警卫自然不好拒绝。

        这儿的教学楼是三层的,校园环境很不错,池塘、楼阁、水榭无所不有。

        在教学楼的走廊中漫步时,身旁便是一间间大教室,里边或是老师在讲课、或是学生在回答问题。

        他的脚步停在了十一年级文科三班的教室门口,里边正上着的历史课内容吸引到了他。

        大致就是东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差异,然后有名学生起身向老师提问,为何西欧是先行建立起现代科学体系的?

        老师自然答不上来。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國科学技术史》中提及的问题:尽管中國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什么中國没有建立起现代科学体系或发生工业革命?

        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也是后世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也许究其原因是极难的,但是罗列具体的差距例子却很容易。

        代数学完成于西元1572年,隆庆年间;

        开普勒定律完成于西元1609年,万历年间;

        斯涅尔定律完成于西元1621年,万历年间;

        解析几何完成于西元1637年,崇祯年间。

        欧洲人大约在明朝后期的时候完成了自然科学的奠基,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东西方差距已经出现了,但是并未大量体现出来。

        在这个时间段,欧洲人的科学已经领先,但是技术上仍然落后于中國,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滞后性。

        典型例子就是火炮,明朝的各类火炮虽然历史悠久,在十五世纪堪称先进,但是到了十七世纪却已然落后。

        譬如在设计上,圆筒似的将军炮整个炮身都是均匀厚度的,有许多冗余死重;而红夷炮则呈纺锤形,后厚前薄,该厚的厚、该薄的薄,构型相当合理。

        而决定火炮设计的关键因素就是“模数”,即炮身厚度与口径之比,以及身管长度与口径之比。欧洲人总结出了各种火炮最理想的设计区间,由此诞生的火炮构型优良,炮身各处承受应力均衡。

        《火攻挈要》中就有「西洋铸造大铳,长短大小厚薄尺量之制着实慎重……必依一定真传比照度数推例」的记载。

        然而在铸造技术上,此时的欧洲人尚无法掌握铸铁火炮,葡萄牙人乃至还在广东雇佣中國工匠出国帮助他们铸造火炮。

        但显而易见的是,技术上的优势很快就会被超越。

        没有科学体系,仅靠全天下工匠自发进行的技术积累和改进,松散且低效。

        反观欧洲,冶金技术开始基于对化学元素的认知而不断改进、机械制造则借助数学和物理来设计。

        不过,科学体系的建立本质上就是相当稀奇的,全世界如此多的文明,最终也只有欧洲孕育出来了科学。

        所以这其实无需遗憾,真正应该懊恼的是中國没能早早引入自然科学体系。


  https://www.biqivge.cc/book/16541091/967631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