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甲午战争(中)
“张大人,李大人,您二位是洋务主力,你说说,你手上的机器、船只、大炮,有多少是英吉利买来的。”
李鸿章说:“超过五成。”
张之洞说:“大半购自英吉利。”
一个人说:“那也是我们出大价钱跟船厂买的,银货两清,跟英吉利政府有何干系?”
“各位大人,我不想与各位作口舌之辩,我说的是大势。就小的来说,假设大清有船厂能自产军舰,朝廷会同意把它卖给日本吗?”
张之洞说:“各位大人,军备的出售,必须考虑国家利益,不光光是生意。吴参谋,请继续。”
“我说到哪来着?哦,英吉利为了牵制沙俄,所以扶持大清,但是做人要两条腿走路,英吉利也同样扶持日本,毕竟能有多一个国家牵制沙俄不是更好吗?然后是美利坚支持日本,因为美利坚没那么强,所以美利坚只是在各种方面支持日本进攻大清,这样根据‘门户开放’原则,美利坚也可以到大清来开办工厂。换句话说,因为‘门户开放’,所以列强都希望日本打赢大清,这样他们不用自己出兵也能获得好处。这是国际局势。现在我说说日本的情况。
日本,众所周知是个岛国。岛国的特点有二,第一,资源匮乏,第二,极度依赖海洋。日本也想发展,为了发展,他们就必须获得丰富的资源和海权。各位水师将军,《海权论》应该都看过,海权的三大要素,舰队、基地、海上通道。日本有舰队,而且比大清强。日本的海军基地和大清一样,都在国内,这个不说。第三点最重要,请看大清地图,大清若想出远海,要走哪些海路呢?往北日本海方向,我们失去了图们江出海口,所以要经过对马海峡,这里由日本控制。往东去太平洋,需要经过宫古海峡、或者台湾以北水道,或者台湾以南的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是菲律宾的,美利坚的殖民地。往南的海峡虽然多,但南边没有大国市场,只有往西,这里有英吉利控制的马六甲海峡。
为什么日本要琉球和台湾,有了琉球,就控制了宫古海峡,控制了台湾,就能控制台湾附近水道、台湾海峡、巴士海峡,这样,大清军舰要想进入大洋,无论从哪个方向走,都必须经过英吉利、美利坚和日本控制的海域,其中大部分是日本控制的,也就是说,日本控制了中国的大半的制海权。《海权论》说得好,陆权用于防御,海权用于进攻。日本控制了海权,他就可以在中国的任意一个地方登陆,中国却不可能处处设防,因此,失去了台湾,中国基本上就失去了制海权,整个国家沿海地区,最富裕的地方都暴露在日本的刀尖前。”
翁同龢说:“吴参谋夸大其词了吧。千百年来,我中国的危险,哪次来自于海上?”
“翁尚书说得好,但是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怎么算?我在这里就不得不表扬一下大清的最初几代君王了。中华文明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神话过后,进入人的时代,就是三皇五帝,然后是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主要的历史都发生在这一块,汉地十八省。后世的历史学家是这么统计的,除了元和清,汉地的威胁都来自于北方草原,偶尔来自于东北和青藏高原。但是大清成立之后,东北纳入版图,后世说这是满清皇室给中华的嫁妆。因为满蒙联姻,所以蒙古也纳入版图,这算是中华的堂兄弟。康熙大帝收台湾,乾隆皇帝收新疆,收西藏,所以这三个部分也重新纳入版图。又因为改土归流,原来一直作为属国的云南也纳入中央管辖,中华版图由此奠定。因此作为中华历史上的四位大帝之一,康熙大帝有一个位子。“
“其他三位是谁?”光绪问。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你说的功绩,高宗也很大,为什么不算?“翁同龢问。
“高宗?是谁?”
“乾隆皇帝。”
“哦,他只不过是托了康熙和雍正的福。大帝的标准很高的,刘邦、刘秀、杨坚、赵匡胤、朱元璋都评不上呢。”
“吴参谋,继续说日本。”
“嗯。中华奠定了版图,北边有冻土沼泽、草地沙漠,西部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南部有茂密的原始森林、难以翻越的横断山脉,北西南都有大陆屏障,唯独东边没有,如果大清有台湾,巴士海峡就是我们的,如果大清有琉球,宫古海峡我们也可以自由通行。就是因为大清失去了台湾和琉球,所以中国水师被困在黄海、东海、南海一百五十年,相当于被别人卡住脖子一百多年。历史上上一次被卡住脖子,还是石敬瑭出卖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呢。石敬瑭是什么历史地位,各位想必是知道的,他与秦桧可有的一比。“
李鸿章说:“丢失了台湾,就是卖国贼吗?”
“如果丢失了台湾都不是卖国贼,那卖国贼的标准也太高了,估计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算了不说这个了。甲午战争之前的世界局势我基本上说了,总的来说,就是列强想进一步掠夺中国,正好这时日本想打,所以列强都明着暗着支持日本,希望搭个顺风车,或者顺手牵羊。日本为什么要打大清呢?这是他们的国策,什么是国策,就是根据本国的情况制订的国家战略政策。日本是个岛国,地震多发,资源匮乏,依赖海洋,因此,他们的国策被称为‘大陆政策’,总的来说分五步,第一占领台湾,第二占领朝鲜,第三占领蒙满,第四占领华北,第五征服中华。”
一言未止,满座哗然。
“狼子野心。撮尔小国妄想征服我天朝上国,真是痴人妄想。”
“日本人怎么用心如此险恶?”
“我大清天威,岂是附庸蛮夷所能侵犯?”
······
“肃静。”寇连材朗声说道。
大臣们静下来,太后说:“吴参谋,日本人当真这么想的?”
“何止是这么想的,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到后来,他们都做到第四步了,整个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凡是税收高的地方,除了四川,全被他们占了,形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高层对于是否投降都争论地紧呢。”
“日本撮尔小国,怎能得势如此?”
“国家的强弱与国家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关系。大清就好比一个肥胖臃肿还得了病的大胖子,日本就好比一个武艺高超身形敏捷的小个子,虽然大胖子个子大,但赤手空拳,小个子手里还有刀。而大胖子除了要对付小个子,一旁还有好多比自己高大的人在旁边看着,随时准备割大胖子的肉。这时,小个子趁大胖子不注意,一次次地偷袭,一刀刀捅,一刀刀割,这大胖子再大也挨不住啊。”
“你危言耸听了,我去过日本,两国的差距可没这么大。”
“您说得也对,所以日本有日本的问题,这才有我说的第三方面,中国如何战胜日本。后世的人研究过,单就战场上来说,不论是陆战还是海战,大清都打不过日本。也就是说,在现有条件下,大清必败。但是现在已经有所改变了,这最重要的改变就在于太后,太后已经宣布万寿庆典从简,这是大清获胜的第一步。”
太后说:“我说一个从简,这就行了?”
“当然不是,这只是第一步。我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大清战败的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太后因为万寿庆典之事,不希望大打,不希望久打,能不打最好,所以主和,导致军队上下没有誓死争取胜利的决心。第二,与日本作战,大清动用的主要是李鸿章大人淮军体系,李大人要保存实力,所以对于作战的决心也不大,一有失利便想着退缩,保全实力,这也导致水陆两军一退再退,最后全军覆没。这相当于是日本一国对战李大人淮军一系,自然是赢得容易。现在太后知道了日本的野心,李大人也知道退缩只会全军覆没,我相信二位应该不会再犯历史上所犯下的错误。“
吴大佛没有说出大清失败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不想现在刺激朝廷,适得其反。
太后说:“李中堂,我们打得过吗?”
李鸿章说:“只要太后有令,我李鸿章纵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随即李鸿章对一众将领说:“若是开战,各军务必全力向前,犹豫不决者、临阵脱逃者、投敌卖国者,杀无赦。”
众将领跪下来说:“末将一定不惜此身,奋勇杀敌。”
翁同龢说:“太后、皇上,众将如此齐心协力,日寇必败。”
光绪点点头,说:“吴参谋以为呢?”
“大清还是必败。”
“为何?是我将士不用命吗?”
“我刚才说了,甲午战争看起来是中日两国在打,其实是淮军与日本及其背后的列强在打,光是将士用命,那可打不过列强。”
“那当如何?”
吴大佛在纸上写了三个字,展示给大家看:“要想赢,只有打‘总体战’。”
https://www.biqivge.com/book/16429016/254566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