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太后的盘算
太后说:“听说你去了一趟水师。水师的情况怎么样啊?”
吴大佛说:“若是以我后世的眼光来看,差得很。若是以现在的平均水平来看,差不多吧。”
光绪问:“后世的水师如何强?”
“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作战勇猛,各个求战心切但又能够服从命令保持克制。技战术高超,纵使武器不如别人,也能通过娴熟的操作技术、得当的战略战术和奇思妙想来拉近双方的差距。从最底下的士兵到最高司令,都很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战略目标,都能够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努力。”
“有什么战例吗?”
“曾经有一年吧,双方争夺一个小岛,敌人已经在岛上升起了旗帜,我军就派了一股小部队上岛去与他们对峙。我军四艘小船,敌人不仅人数多于我们,而且有三艘大船。本来双方都有默契,都不想开第一枪,但是我军战士拿着菜刀去砍他们的旗帜。这他们哪能受得了啊,于是他们就先开了枪,打伤了我们的人,于是我军岛上的人都立即钻到海里去,军舰立即对岛上的敌人开炮,敌军舰也对我军开炮。双方你打我我打你,打了半天,结果他们一艘军舰沉没,两艘军舰重创,伤亡四百余人,四十人被俘,我军只有一开始那个人受伤,除此之外没有损失,算是完胜。那是我过来之前遇到的最后一场海战,之后三十多年再也没有别国跟我们打过仗了。”
太后说:“为何双方会靠近这么多都不开枪呢?”
“因为双方都不想宣战,小规模冲突一下就可以了,大规模开战的话,双方都打不起。”
“那现在清日两国已经宣战了,北洋水师能如何打呢?”
“他们的军舰有优势,北洋只能集中主要力量,伺机消灭他们的部分力量。我还是建议他们秉持‘总体战’的战略,以战略相持为主,守住渤海,控制南北两个半岛海岸线附近的制海权,通过陆战消耗日本的国力。”
光绪说:“如你所言,日军的陆师比大清陆师要强,水师也要强。但是相对而言,水师的差距更小。若水师都不能正面迎敌,那陆师士气低迷之下,更难抗衡日军陆师了。”
吴大佛说:“皇上说得在理。水师如能取胜,哪怕是小胜,也能鼓舞士气民心,所以北洋水师制订的战略是在最占优的地方寻找机会打一场,避免陷入日军的优势地域,哦,海域。”
太后说:“旅顺的情况怎么样?”
“历史上,旅顺被日军登陆,在陆上对抗不过,失守了。李中堂去了之后,整个变更了旅顺的陆上布防,让士兵们依托工事进行坚守,配合水师的炮击,希望能抵挡日军的进攻。”
“你以为可否成功?”
“我不知道。所有的战争,在打起来之前,都不知道输赢,只有打了才知道原来有这个因素,那个因素,到底鹿死谁手,还真未可知。”
太后问:“李鸿章是真心抗日吗?”
“这个······”吴大佛还真不好怎么说。
太后说:“李鸿章这个人啊,算是大清的实干家,他也能影响很多人,带动很多人。但大清不能有权臣。你知道我的意思吗?“
“知道,太后的意思是,大清只能是皇上的大清,不能是别人的大清。”
太后说:“那李鸿章是真心抗日吗?”
吴大佛搔搔脑袋,他的前半边脑袋已经剃掉了头发,后半边的头发还没长出来,自己还不是很习惯。“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啊,若是他真心抗日,不管输赢,都会在朝野获得威望,这威望一大,就会破坏朝廷的平衡。而他若是不尽力去办事,肯定会打败仗,届时举国痛骂,自己失了名声,皇上和太后也会受连累。是这样吗?”
光绪说:“此中关节,想必他也很清楚。你与他相处这几日,对他有何看法?”
“正如太后所说,他是个实干家。但凡实干家,都不希望自己所做的事业破产。若是北洋战败,洋务运动三十年的成果,就将付之东流。”
“所以,他会全力抗日?”太后问。
“他是以北洋一系,最多算是湘淮一系,对战整个日本,双方实力孰强孰弱一目了然。若是他全力抗日,湘淮一系怕是要伤筋动骨,实力大损。若是不全力,则千古骂名在后面等着他。他的想法嘛,很天真,他希望自己不伤筋动骨,又能把日军打回去。”
“你觉得他能实现吗?”
“不用我觉得,历史上就是这样,大清完败。我告诉了他结果,所以他还在犹豫,是自己的名声重要,还是北洋的实力重要。”
太后说:“你与他在致远舰上谈了些什么?”
果然太后知道他的行踪,他也知道太后的手腕,所以皮球踢到了自己这里。吴大佛说:“他还是很在意自己的那个‘卖国贼’的名号的。他自觉有大功于国家,对于后人给他的评价,怎么说呢?他很愤怒。”
“我也有这么个名头,我都不怕,他怕什么?”太后淡然地说。
吴大佛突然有了灵感:“如此说来,他很看重名声喽,那说不定他会不惜一切去争取胜利,以换取名声的洗刷也不一定。”
“你是说我不看重名声吗?”太后语气中已然有怒意。
吴大佛心中一惊,赶紧说:“佛家有言,名利皆为身外物,贪嗔痴都是罪孽。太后对于名利已然放下了执念,说明太后的道行更是高深啊。”
太后转怒为喜,说:“你还研究佛法?”
“我在后世也看过一些佛法书。有了执念,便无法超脱,断了执念,便能无牵无挂,心生莲台,升上更高的境界,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事物,凡事都会比境界更低的人看得更透彻。太后的境界,自然是比李鸿章高多了。”
太后舒坦了一下,说:“所以,不管李鸿章是否真心抗日,也不管他是否看重名声,这仗,是输定了?那还打个什么劲啊?”
光绪说:“可是倘若大清输了,便要割地赔款······”
太后说:“若是大清赢了,却姓了李,皇上就高兴了?”
吴大佛赶紧说:“太后多虑了,依我所知,李鸿章的后代没有几个有名的,所以必然才能不足。再说李鸿章都七十多岁了,就是打赢了也势必耗费大量心力,活不了多久了,北洋一系后继乏人,所以······”
“所以,我才驳了你的提议,不让袁世凯去前线,总不能帮北洋培养人才不是?”
“所以,太后心目中已经有了取代李鸿章的人选了?”
“这人选嘛,倒不急于一时,可以慢慢栽培,北洋里如果有合适的人,也不是不能用。若是一个人既能得北洋欢迎,又能得皇上喜好,那是更好了。比如像吴参谋你这样的人。”
吴大佛大吃一惊,看着太后说:“我?······太······太后高看我了。”
太后哈哈一笑,说:“听说你刘步蟾挺欣赏你的,丁汝昌也专门请你吃了饭,你在旅顺也认识了不少统领,之前还向皇上举荐了袁世凯,李鸿章还找你密谈。除了盛宣怀,可没有别人有此待遇了。”
吴大佛灿灿地说:“他们,只不过是因为李中堂的缘故,再加上我来自后世,高看我一眼罢了。北洋的人都是几十年相处下来,还有不少是战场上打出来的情谊,可不容易安插人进去。不不不,我只是来帮大清进步的,不想介入大清的权力斗争。”
太后说:“控制了北洋,就控制了大清最强大的一股力量,还有比这更能帮大清进步的吗?没有实力,在朝堂上说话就没份量。你做过皇上的替身,就是皇上的影子,帮着皇上把住北洋一系,对于大清利弊如何,不用我多说。”
光绪跟着说:“你对朕如何,朕是清楚的。北洋在你手里,比在其他人手里朕要放心得多。”
吴大佛不知该如何回话,太后对光绪说:“听说吴参谋去提亲还是玲珑她额娘出的钱,皇上,吴参谋主导着万寿庆典的林林总总,却没钱去提亲,这等清正之人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啊。”
光绪说:“玲珑可是旗主的女儿,出嫁可不能太寒碜了。亲爸爸说得是,朕这就让内务府帮着操办。”
吴大佛站起来说:“多谢太后、皇上赏赐。”
https://www.biqivge.cc/book/16429016/254566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