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76章 第 76 章

第76章 第 76 章


皇帝年少登基,在位的前几年由辅政大臣把持朝政,上朝也不会多说,有什么事情都是几个辅政大臣处理,常年在外的将军总督连他的面儿都没怎么见过,更不用说皇帝的性情。

        人都有私心,他们的地位在那儿摆着,没谁不想暗戳戳给自己捞点好处。

        如果皇帝性情软弱好欺负,他们就会一点一点试探出皇帝的底线,在皇帝能容忍的范围内行欺压诓骗之举。就算事情败露也不怕,皇帝耳根子软,求求情出点儿血事情便过去了。

        如果皇帝的手段足够强硬,他们就会老实很多,不该伸爪子的时候绝对不会往外伸。钱财重要,前途和性命更重要,没必要因为那点儿钱财葬送了前程。

        别人清楚当今圣上的脾性,鳌拜却清楚的很,别看他们皇上年纪小,用人的手段和稚嫩丝毫不沾边。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上亲政肯定要培养亲信,这时候他们这些老臣应该给新人让路,而不是把持权势不松手。

        皇上现在念旧情,被试探烦了之后可不一定继续念旧情。

        索尼觉得他是辅政大臣,还是皇后的祖父,皇上于公于私都会向着他,殊不知他越是自持身份,皇上越烦他。

        说到这里,鳌中堂不禁得意的晃晃脑袋,“真正的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他索尼还是不够稳重。”

        隆禧很给面子的拍手鼓掌,“厉害,聪明,就该这么做。”

        今时不同往日,他只当不知道有人被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郎给料理了就是,现在的鳌中堂那么省心,当然是怎么好听怎么说。

        好歹是辅政大臣,能不生幺蛾子最好,不然将来处置他们,难免让别的大臣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所以啊,还是老老实实的好。

        就像现在,他们悠哉悠哉晒太阳看别人笑话,不比自己登台当那个浑身插满flag的老将军强。

        鳌拜听到夸奖更加开心,他和小阿哥本身就是无所不谈的忘年交,不担心小家伙在皇帝面前告他的状,说起索尼私底下干的坏事儿更加起兴。

        别看那老东西平时一副老好人的样子,其实坏点子多着呢。

        鳌中堂以前和苏克萨哈过不去,现在苏克萨哈消停了,便开始和索尼过不去。不过在鳌中堂眼里,不是他和那些人过不去,是那些人和他过不去,要不他怎么不和遏必隆起冲突?

        索尼现在还不知道到底错哪儿了,要死要活非要保住赫舍里氏这些年搜刮的钱财田产,他也不想想,满洲勋贵圈了那么多地,最后吃亏的不只有汉人百姓,还有他们家皇上。

        虽说满汉有别,但是对皇上来说,满人是皇上的子民,汉人也是皇上的子民。

        家里有兄弟两个的,父母偏疼一个,另一个都会有意见,何况现在这情况。

        他们皇上是个有宏图大略的英明皇帝,朝中的汉臣隔三差五弹劾满臣仗着身份行凶作乱,满汉之间矛盾那么大,皇帝总要着手解决,他们不帮忙也就算了,上赶着给皇上添麻烦,皇上不收拾他们才怪。

        “阿哥爷且等着,皇上召集满汉大臣商量出怎么处置那些违令圈地的人,接下来肯定要拿那些不听话的家伙立威。”鳌拜毫不掩饰他的幸灾乐祸,怕他们小阿哥听不明白,又把其中的弯弯绕绕掰碎了讲给他听。

        隆禧:……

        他就不明白了,既然这家伙心里门儿清,为什么史上会落到圈禁而亡的下场?

        日子过的太舒坦,官当到最大,爵位升到最高,往后的日子没什么奔头,故意找死?

        不至于啊。

        所以他为啥明知道皇帝会猜忌什么还非要干什么,这不合理啊!

        总不能是最近才开的窍吧?

        七阿哥想不明白,躺在躺椅上听鳌拜分析朝中形势,心思不知道飘到了哪儿。

        其实这样也好,鳌拜不想着搞事儿,将来下场就不会那么惨,他们两个可以继续搞他们的事情,别看他是皇子,在他长大之前,鳌中堂的名头比他的名头好使多了。

        一大一小在院子里晒了半晌的太阳,直到太阳要落山才分开。

        康熙亲政,朝中局势不断在变,小皇帝的手段超出了朝臣的想象,再加上安亲王和鳌拜从旁协助,很快把朝中情况梳理了一个遍儿。

        最重要的就是,他把西山大营、丰台大营,以及京城附近的旗兵调动权攥到了手里。

        之前不少人以为皇帝想从鳌拜手里夺权没那么容易,没想到真到了这个时候,鳌中堂一反往常的跋扈恋权,手里的兵权说交就交,干脆利落的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鳌中堂慢慢从中枢退了下来,准备专心致志在家当他的鳌太师。

        他是皇上亲封的太师,又是军功赫赫的一等公,没有人会上赶着给他找不痛快。既然如此,他舒舒服服的含饴弄孙不比天天上衙门忙活强?

        上衙门还容易被皇上猜忌,以他们家皇上的小心眼、咳咳、总之就是,去衙门不如在家。

        圈地的事情他和安亲王差不多可以退场了,接下来怎么安排就全看他们皇上。

        满洲勋贵被他和安亲王的抄家威胁吓唬了那么多天,这次就算出点血也不会接受不了。和抄家相比,有机会上交点东西保平安他们求之不得。

        汉臣早就想让上边管管圈地的事情,难得遇到那么好的机会,就算反应过来其中有猫腻也不会说出来。

        皇帝亲自整饬违令圈地的事情,甚至可能和先帝爷一样下令永行禁止圈地的命令,这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情,当然是下劲儿推动,而不是自以为是的把他们皇上的计划全部抖搂出来。

        皇上毕竟年轻,小小年纪能琢磨出这样的点子已经很不容易。能说服安亲王和鳌拜陪他一起演戏已经很出人意料,若非如此,那些满洲勋贵也不会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起疑。

        只有安亲王也就罢了,关键是还有鳌拜。

        那可是鳌拜,有一点不顺心就能抄家灭族的鳌中堂,皇帝恨他还来不及,怎么可能私底下找他帮忙演戏?

        就算皇帝去找,鳌拜能同意吗?

        前些年圈地圈的最狠的除了宗室王亲就是瓜尔佳氏,弹劾圈地的折子有一半都是说他瓜尔佳氏的子弟有多凶残,让他反对圈地无异于让他在自己身上割肉,这能同意?

        嘿,他还真同意了。

        几个看出猫腻的汉臣本来不敢相信,以为是他们想多了,直到皇帝亲政之后鳌拜爽快放权,他们才确定之前的猜测没有错。

        虽然不知道鳌拜到底发什么神经,但是好在对他们、对大清来说都是好事儿,继续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就行。

        连鳌拜都知道以大局为重,他们当然不能拖后腿。

        皇上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不管怎么样,必须得办的妥妥当当。

        前朝吵架吵了几个月,在索尼索老中堂病歪歪连早朝都去不了只能在家养病的时候终于吵出了结果。

        鉴于入关之后八旗将士需要安置,以顺治四年的登记造册为准,再让户部重新丈量土地,解决生活困难的旗人的生计问题,而那些圈地圈的过火的家伙,朝廷酌情收没收。

        至于这个酌情是怎么酌情,那就各凭本事了。

        户部出面肯定下重手,内务府的人出马比户部还狠。

        要么掏钱给国库,要么掏钱给皇帝的私库,殊途同归,不管怎么样都得掏钱。

        被迫大出血的满洲勋贵们:……

        算了,事情往好处想,至少没被抄家。

        掏钱就掏钱吧,就当掏钱买平安,他们宁愿掏钱也不想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

        这一出事情搞下来,不管是宗室王亲还是八旗贵族无一幸免,户部的尚书侍郎们天天眉开眼笑,虽然批钱和以前一样艰难,但是好歹没再挤兑人。

        朝中官员有人欢喜有人忧,皇帝在宫里只剩下高兴。

        他们入关二十多年,这些年来八旗士兵肆无忌惮的充实他们的仓库,勋贵豪族富可敌国,国库却年年捉襟见肘银子不够花。

        他从小就知道治国不简单,所有的政策都要真金白银来推行,没有钱,所有的谋略策划都是空谈。

        说他贪财小气他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办事也不是毫无理由,干什么都要钱,只有充实国库,赈灾、救济、治理黄河、推广种痘等各种事情才能进行下去。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皇帝也是人,没钱一样寸步难行。

        熊赐履是个能干的大臣,康熙把他将调到宫里给阿哥们讲课只是权宜之计,现在情况比之前好了许多,也能把人调回前朝了。

        说起那个熊赐履,康熙是又爱又恨。

        那家伙是顺治十五年的进士,最初选为庶吉士,任职检讨,然后迁任国子监司业,进弘文院侍读,满朝文武都知道他脾气硬性子直,牛脾气是出了名的。

        后来改任秘书院侍读学士,又上书论政,连续几次得罪鳌拜,眼看着鳌拜要对他下杀手,只好把人弄进宫给皇子讲书。

        别的不说,先把命保住要紧。

        康熙亲政之后没疏忽学业,熊赐履结束了给阿哥们上课的差事后升为翰林院学士,同时兼任经筵讲官。

        熊赐履走了,给皇子讲课的差事自然有别人补上。

        隆禧以为现在宫里只剩下他一个需要天天上课的小阿哥,再过两年或许就不用天天上课,熊师傅走了就不会有别人过来了,就算还有其他人来,怎么着也得有几天空闲时间给他放放假。

        半天的歇息时间不算休息,他逃课换来的休息时间更不能算休息。

        万万没想到,熊师傅前脚刚走,后脚就来了个张英张师傅。

        张英,今年刚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之后,第一份差事就是入宫给皇子讲书。

        隆禧:……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这位张师傅的第一份差事不应该是这个。

        其实他想的很好,熊师傅不是去当经筵讲官了吗,他身边有几个侍读学士,不用熊师傅时刻盯着,让熊师傅身兼两职就是,没必要再找个庶吉士给他上课。

        说真的,他当了好几年的好学生,现在不想再当好学生了。和好好读书相比,他对宫外更感兴趣。

        经筵为皇帝听讲书史之处,经筵讲官由翰林出身的大臣来当,主要任务是给皇帝讲书,不是给阿哥讲书,有他们家卷王三哥挡在前面,他就能放心的摸鱼躺平了。

        辛苦三哥一个,解放弟弟两个,这生意简直太划算了。

        可惜计划胎死腹中,该上的学还得上,要听的书一章也少不了。

        四月末的天气已经开始燥热,隆禧回到阿哥所,刚把外袍脱了,就听见他们家五哥在外面喊,“隆禧——”

        “在在在,隆禧没丢。”七阿哥有气无力的回道,他还想洗个澡换身衣服,现在看来也来不及了,“怎么了?五哥有事?”

        “有事有事,大好事。”常宁乐颠颠进屋,“我刚从玛嬷那里回来,玛嬷说最近天气好,要去潭柘寺祈福,我们也可以跟着一起去。”

        虽然他们现在出宫不像小时候那么艰难,但是能光明正大的出宫还是很值得高兴。

        以前出去也去不太远,一个正阳门大街去了好几趟也没逛过来一遍儿,就他们俩的时间安排,估计再过两年也逛不过来。

        这一次不是在城里,而是去城外的深山老林,听上去就很刺激。

        玛嬷说潭柘寺是京城附近香火最盛的寺庙,皇帝进香礼佛都是去那儿,京城的百姓出去游玩也会去那边,据说那边还有个“四月潭柘观佛蛇”,也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赶得上。

        就算赶不上也没关系,玛嬷说潭柘寺每年都举办“浴佛法会”、“龙华圣会”等各种各样的佛家大会,到时候会有各地的游僧和信众,山下也会有热闹的庙会,有的是地方供他们玩。

        常宁说的开心,隆禧听的更开心,小家伙眼睛亮晶晶的,已经能想到庙会的热闹了,“是玛嬷带着我们去吗?三哥去不去?”

        “不知道,刚才听到消息太兴奋,忘了问了。”常宁咧咧嘴,他们家三哥去不去都没关系,只要他们能去就行。

        刚才忘了问,现在问也来得及,常宁转身正要说话,就听见他们家小弟继续说。

        “三哥最近手头宽裕,应该会跟着一起去。”隆禧傻呵呵托着脸,“去寺院烧香拜佛要捐钱,到时候那些大和尚忙着接待玛嬷和三哥,我们就可以和二哥去庙会玩了。”

        正经事情留给正经人,他们还小,可以继续当不正经的小孩儿哈哈哈哈。

        门口,康熙皇帝扯扯嘴角,“呵呵。”

        作者有话要说:常宁:我想说三哥就在门口来着,没来得及……


  https://www.biqivge.com/book/15772062/236091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