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115章 第 115 章

第115章 第 115 章


喜欢听别人讲蒙古各部之间的恩怨情仇是一回事儿,自己干活儿又是一回事儿,他还是个孩子,让他去理藩院干什么?

        七阿哥懵懵的跟在后面,反应过来之后立刻拉着他哥的袖子试图让他哥收回成命。

        不行,不可以,他真的不会。

        康熙郎心似铁,“不会就去学,你不小了,放在以前这个年纪侍妾都有好几个了,之前惯着不让你上朝站班,以后不能再惯着,赶紧去干活,省得天天在慈宁宫打扰玛嬷。”

        “感情淡了呗,不喜欢我了呗,嫌我碍事儿了呗……”隆禧唉声叹气,捂着心口伤心不已,“看小爷不顺眼了就直说,哪里那么多弯弯绕绕?”

        说完,趁他哥的巴掌还没有落到身上,立刻开动脚丫子跑没影儿了。

        康熙哼了一声,没忍住转身抱怨,“顾太监,你看看,臭小子简直胆大包天,连朕都敢编排,这长大了还能得了?”

        顾问行跟在皇帝身边那么多年,自然能听出主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听上去像抱怨,其实是在炫耀,他都懂,“那是皇上和阿哥爷感情好,旁人家求都求不来,若不是皇上纵着,阿哥爷怎会在皇上面前如此轻松。”

        “也就再纵他这几年,赶紧长大赶紧出宫。”康熙一副烦的不行的样子,其实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隆禧跑回阿哥所,没回他自己的院子,而是先去隔壁转了一圈,看他们家五哥还没有回来才又回去。

        喀尔喀的使臣即将抵达京城,庄亲王博果铎早好多天就回来了,他们那位堂兄很少单独办那么大的差事,回来后就恨不得天天在家接待客人喝茶唠嗑。

        喝酒误事,不能喝酒,喝茶的时候顺便吹牛总没问题。

        他们家五哥今天一大早就带人去了庄亲王府,中午吃饭都没有回来,要不是不能夜不归宿,他估计能在庄亲王府住上两三天。

        七阿哥只当他们家三哥刚才说让他去理藩院报道是说着玩,二哥五哥他们办差之前还有跟王叔王伯堂兄们学习的步骤,不能到他这儿直接省略掉关键步骤。

        不可能不可能,皇帝办事儿不可能那么不稳重,刚才肯定是说着玩的。

        然后,他就再一次了解了什么叫君无戏言。

        天刚蒙蒙亮,宫里还静悄悄的,御花园的花花草草还没有从睡眠中醒过来,阿哥所却已经亮起了灯。

        七阿哥双目无神,机械的抬手抬脚转身抬头,只想飞到乾清宫去质问那个罪魁祸首,他真的只会捣乱,让他去理藩院真的合适吗?

        然而不管他怎么怀疑人生,洗漱完毕之后还是被打包扔进了理藩院。

        鳌拜昨天就得了消息,这会儿看到他们小阿哥满脸懵的样子乐呵的不行,连忙招呼小家伙进屋吃早饭。

        看这样子肯定没吃东西,衙门这些天要忙的事情多,基本都是带上饭食到衙门吃,他前些天在南方,府上的厨子也跟着一起去,在南边学了不少新菜式,正好让阿哥爷尝尝。

        “好——吧——”隆禧似乎还没睡醒,半睁着眼睛跟在鳌太师身后,进屋后找个地方坐下,看着桌上琳琅满目的馒头包子点心,慢吞吞的拿了个包子开始啃。

        他这个年纪算童工吗?

        算的吧。

        臭哥哥怎么好意思让他干这种活儿?

        来都来了,再说什么都晚了,隆禧啃了个包子满血复活,凑到鳌拜跟前和他一起扫荡桌上的早点,吃饱喝足了开始了解他们需要干什么,“喀尔喀的使臣什么时候到来着?咱们是给他一个下马威还是正常的接待?”

        “正常接待就行,能被派到京城的都是聪明人,咱们一句话不说他们自己都能吓个半死,要是再给他们准备个下马威,接下来的事儿估计也没法谈了。”鳌拜对这种活儿很熟悉,当年他还是辅政大臣的时候,蒙古那边就是他负责联络,没办法,几个辅政大臣之中数他和太皇太后关系好,虽然索尼老儿有后来居上的架势,但是这不是没赶上吗。

        鳌太师活动活动筋骨,左右今天来的早,就先带小阿哥熟悉熟悉理藩院。

        早在天聪年间,太宗皇帝就仿前朝旧例设立六部,让各贝勒来管理六部事宜,六部之中均设蒙古承政一员,负责处理和蒙古有关的事情。

        当时漠南蒙古大部分都归顺他们,但是还有察哈尔的林丹汗,在林丹汗没有逃亡青海之前,漠南还有些小部落没有归顺。

        满蒙之间联系紧密,需要处理的事情也多,于是就撤了六部之中的蒙古承政,专门设置了一个蒙古衙门来处理蒙古各部的编旗、会盟、赏赐等各种事务。

        蒙古衙门,也就是理藩院的前身。

        大清富有四海,需要管理的不只有漠南蒙古,还有新疆、西藏等各地的不同民族,只叫蒙古衙门未免涵盖太小,称理藩院才合适。

        这地方分院司两级,院部有尚书、左右侍郎和额外侍郎,下辖六司一厅三房,各司各房要管的事情分的明明白白,其实没有什么要他们忙的。

        隆禧跟着他转了一圈,感觉各种事情都吩咐下去了,他来这儿的确挺闲的,“可是理藩院不是有尚书吗,你在这里当老大,理藩院尚书会不会有意见?”

        朝廷和蒙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理藩院尚书和六部尚书平级,已经是很大的官儿了,那么大的官儿有没有可能不给他们面子,嫌他们碍事儿让他们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没事儿,喀兰图已经老的走不动路了,要不是他年纪太大,皇上也不会把奴才召回来。”鳌拜赶紧解释道,“现在还早,再过一会儿喀兰图就会来衙门,阿哥爷到时候看看就知道了。”

        他在云贵那边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眼看着就要把吴三桂激的造反好让他带兵平乱,让他自己选他也不乐意这时候回来,但是没办法,谁让皇上亲自下命令了呢。

        不过回来没关系,喀尔喀的刺儿头早该收拾了,使臣最多在京城待半个月就得滚蛋,他还来得及回去继续刺激吴三桂。

        都是老朋友了,他最清楚怎么刺激人,大不了把人刺激到造反让别人打,总归吴三桂的王位留不得。

        理藩院尚书喀兰图还没来,屋里只有鳌拜和隆禧两个人,说起话来也没那么多顾忌。

        隆禧只听他说这儿谁驻扎那儿谁驻扎,有点搞不懂南边哪儿是哪儿,还想让人去兵部帮他要一份舆图过来参考,话还没说完就被鳌拜给拦下了。

        要什么舆图啊,他伸手就能画。

        行军打仗不能靠舆图,要是脑子里没点东西,舆图丢了就不打仗了吗?

        鳌太师大手一挥,蘸着茶水在桌上画出云贵一带的形状。

        隆禧乖乖受教,让他认省份他能认出来,现在的省份和后世的省份大差不差,隐隐约约都有点印象,但是具体到某一块地方他就不知道了。

        天下那么大,他怎么知道哪个山谷适合埋伏哪条河冬天不结冰?

        不过话说回来,他记得史上吴三桂造反后不久就死了,他们这里的动乱和史上的三藩之乱不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不相同,具体的时间点他也记不住,反正都不准,记了也没啥用。

        但是生老病死这种大事儿,应该还是有几分参考价值的。

        鳌拜在云南刺激吴三桂,他感觉最后的结果可能不是吴三桂造反,而是吴三桂直接被他气死,然后云南的吴三桂亲信一看他们王爷死的好惨,一个个的开始磨刀霍霍向朝廷。

        别觉得他在胡思乱想,他觉得他的猜测很有可能发生。

        鳌拜擦擦手笑道,“是个好主意,回头可以试试。”

        他刺激吴三桂的一大手段就是撺掇他手底下那些将士搞事儿,人家宋太祖都能来个被迫的黄袍加身,他吴三桂到了那种情况下还能忍得住?

        倒不是他故意挖坑,而是吴三桂的部下本身就有很多不服气朝廷,异姓王的地位很尴尬,他们身为异姓王手下的将士,又不归朝廷管辖,地位只能更尴尬。

        想往上爬吧,出身在那儿摆着,就算离了云南也没人敢用,可是留在云南又没前途,上头的王爷倒是能当土皇帝,他们这些将士有朝廷的兵排挤,想干什么还有官府盯着,稍有不慎就找王爷告状,动不动就拿朝廷律法来压他们。

        他们跟着王爷出生入死,抢个漂亮小美人能咋?

        王爷在王府里吃香的喝辣的,他们出门在外凭什么吃糠咽菜?

        当王爷手底下的兵没前途,当皇帝手底下的兵才是他们的追求。

        他们都是汉人,满人那是关外的蛮夷,他们王爷当年的名声也不错,可惜冲冠一怒为红颜,铸下大错没了回头路。

        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天无绝人之路,他们打开山海关把满人放进来不假,只要他们再把满人赶出去,亡羊补牢还为时未晚。

        再说了,就算当年他们没有打开山海关,满人也能想办法入关,他们有错,却不能把错处全部怪到他们身上。

        耿精忠已经反了,尚可喜那边估计也差不多,那老家伙被他儿子给囚禁起来,尚之信不是什么好相处的,要不是朝廷的大军来势汹汹,只怕那家伙能跟着一起反。

        不过现在和没造反也没什么区别,平南王的爵位还在尚可喜身上,他尚之信干出囚禁亲爹的事情,朝廷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就算将来还能有平南王,也绝对轮不到他尚之信。

        早晚也是造反的命。

        三个藩王反了俩,他们不反还等着那些读书人口诛笔伐吗?

        现在造反,成功了他们就是从龙之功,不比待在云南这犄角旮旯里来的痛快?

        吴三桂手底下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人数还越来越多,他们只能想到成功之后功成名就,根本不去想失败了会怎么样。

        大不了就是个死,早死晚死都是死,谁怕谁是狗。

        问题是,普通士兵能接受失败的代价,吴三桂接受不了啊。

        他已经是王爷了,只要自己不作死,至少在他和他儿子这一辈朝廷找不到借口对他们做什么,他非要作死的话,能不能当上皇帝说不准,株连九族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双方意见达不成一致,矛盾自然越来越冲突。

        隆禧听的目瞪口呆,没忍住问了一句,“鳌太师,你在那边的时候没有被吴三桂带人堵过吗?”

        这也太欠揍了,他要是吴三桂,就算拼着被治罪也要先把罪魁祸首揍一顿。

        鳌拜咧咧嘴,“这种事情自然要遮掩起来,让人发现就坏事儿了。奴才又没有去过平西王府,只是在总督府上暂住了几天就退到四川了,他们平西王府的将士发生哗变和我鳌拜有什么关系?”

        他鳌拜清清白白,连调动兵马的权利都没有,想干什么还得和安亲王打招呼,那边同意了才能办事儿,他一个老臣沦落到给年轻亲王当副手已经够倒霉了,他能干什么?

        吴三桂自己年纪大了管不住手底下的人,军纪松散兵不像兵将不像将,走出去跟土匪山贼差不多,那些兵匪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反而记恨上他多正常。

        反正和他鳌拜没关系,找不到证据就别瞎说,小心他和皇上告状。

        鳌太师找起理由来格外得心应手,他的人办事牢靠,不会让吴三桂发现其中有他的手笔,现在云南也不安稳,吴三桂被他手底下的人闹的焦头烂额,也没精力查其中是不是有猫腻。

        两个人从喀尔喀蒙古说到云南平西王,从广东平南王说到福建靖南王,鳌拜觉得皇帝让他们小阿哥来理藩院就意味着阿哥爷要开始学着办差,他现在殷勤点,阿哥爷跟着他学不比跟着那些宗室亲王靠谱。

        不是他自夸,他觉得他的本事比王爷们大多了。

        老眼昏花的理藩院尚书喀兰图拄着拐杖来到衙门,颤颤巍巍迈过门槛,看到屋里的一老一少,慢悠悠问道,“今儿是什么好日子,鳌太师怎么把小孙孙也带来了?”

        鳌拜:???

        隆禧:???

        这人眼花到这种地步,为什么还没有退休?

        鳌拜嘴角抽搐,难得尊老一回把人扶到椅子上坐好,“尚书带上眼镜仔细敲敲,这位是七阿哥,皇上昨儿才打过招呼,让阿哥爷来理藩院看看学学,将来好为皇上分忧。”

        喀兰图刚刚坐定,听到这话满眼不相信,“太师莫要诓骗于我,七阿哥分明是个三岁的小娃娃,怎么会一眨眼就长这么高了?”

        隆禧:……

        得,您老还是赶紧退休吧。

        作者有话要说:隆禧:三岁~


  https://www.biqivge.com/book/15772062/233644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