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 第147章 人间悲剧

第147章 人间悲剧


回到家中的于谦一夜未眠,陛下节流出了八万两白银,要怎么才能将每一分钱花到刀刃上,而沁阳府的抑制粮价的举措,也需要于谦好好的斟酌一番。
        至于自己所提出的在两京十三省的恩养老人的之策,也需要他好好的整理一番。
        他提笔书写,在他看来,原则上不管是瑶,回等族,只要有大明的户籍都能享受朝廷的仁政,不过在猪肉的问题上,可换成对等价位的粮食。
        但辽平府,哈密卫,河套,安南等这些此时并不算稳定的地区,不在此列。
        午夜时分,书房中的一点烛光还在闪耀着。
        虽不光亮,但亦是指引着大明前进的方向…………
        而李贤,徐有贞二人也没有闲着。
        李贤是个爱动脑筋的实干家,他有些想法,比较朝前,要比于谦想的还要多,在他看来,大明只需要将仁政铺开,预算二十万两白银,就能做成。
        根据各个州府的人数来核对所需,就拿人口最多的应天府地区来做对比,要是应天府只花了不到万两白银,古稀之年之上的老人不过六七万的话,你一个偏远地区的州府,人口不到应天府的一半。
        你所需五千两白银,那你肯定有问题,因为应天府的百姓富庶,老人普遍都能受到恩养,寿命也比较长,你人口不过半,花费却过半的话,调查起来根本就跑不掉。
        至于如何调查到底做没有做,更简单了。
        两京地区,朝廷有能力自查之。
        而那些偏远地区的监察御史要起到监管之作用,各官吏之间也要互相监督,你举报了你的上司,所查数实的话,他不干,你上。
        即便你们尿到一个壶里面,穿着一条裤子,在朝廷的这条策略的加持下,你会相信他吗?
        不过这也有坏处,会让官员自危之。
        但当官的要是没有一点危机感的话,就不会有责任感,也就会懈怠政事民生,在任上只会贻害一方百姓。
        一年一年的做,政策一年一年得到改进,陛下成年亲政,这套恩养的政策就能积累经验,大获成功,也算是他李贤送给陛下的大婚之礼。
        徐有贞的书房中,也是灯火通明。
        他伏在案前,奋笔疾书,时不时抬头看一眼他的夫人。
        “夫人,要不,你先去休息吧,为夫还有一段时间要忙。”
        “不行,为妻要跟你一起回去,不然为妻这一走,就不知道你要跑到哪里去了。”
        王氏对徐有贞已经没有一点信任了,只要不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就往朴宁美的房中跑,这让王氏很是害怕,徐有贞的身体受不了。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二人成婚二十余年,已是老夫老妻,前几日房事的时候,徐有贞竟然咬她耳朵,这让王氏非常惊恐,他跟着朴宁美到底都干了些什么,让徐有贞学会了那么多奇淫技巧。
        “夫人啊,为夫是在做利国利民之大事,你在这里呆着,只能让为夫集中不了精神,你快快回去,为夫绝不胡闹。”
        中年徐有贞之烦恼,小老婆美,大老婆看的严……
        王氏并不搭理徐有贞,只是坐着,也不说话了。
        徐有贞叹了口气,看着自己写下的数条策略,他对于这种国策的处理,不如于谦,李贤等人。
        这也是徐有贞今日才发现的。
        让一个傲气的人承认自己不如别人,需要很大的勇气。
        可徐有贞并不怕,他可以学,他比于谦,李贤等人年轻,他有的是时间学,迟早有一日超过他们二人。
        奉天殿,大朝会。
        朱见深坐在龙椅上,他举起了三根手指,高喝道:“今日朝会,诸事不谈,朕今日来此,只为做三件事情……”
        官员们看着陛下,不由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宁王的事,辽东的事,哪三件事情啊…………
        大明,沁阳府,背靠太行,王屋,群山壮丽,与之山西交界。
        自成化六年始,沁阳府经受极端天气,暴雨,冰雹,导致粮食减产,百姓们都觉得今年雨水多的时候,耕种之际,又无雨水,一年的雨好像都在那三四个月下完了。
        黄河支流沁河也早已干枯。
        炊烟袅袅。
        一座山脚下的小村落中,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端着几个馍馍,从厨房中走出。
        她看着堂屋中等着吃饭的爷爷,丈夫与三个孩子,不由得叹了口气。
        现在年景不好,也不知道自己这一家人的存粮到底能够坚持多久。
        当家的皮肤黝黑,正值壮年,三个孩子们也长成了半大小子,每天都没有吃饱过,爷爷都已是古稀高龄,也不能亏待了不是。
        这让妇人每天都是愁容满面。
        她端着六个馍馍进入了堂屋之中,先给爷爷递了一个:“爷爷趁热吃,锅里面还滚着面疙瘩汤,等会孙媳给你再盛一碗。”
        满头白发的老人接过馍馍,低声说道:“要不,俺进山吧,吃完饭后就让铁柱把俺背进山里面,也不给你们添负担了……”
        说着之后,这老人低下头去。
        他已过古稀,活够了,年景好的时候,也就罢了,正统十三年到成化元年,三年的收成都不好,若不是换上了新帝登基之喜,天下赋税免去三成,他们在那时候就扛不住了,成化二年至成化五年,算是过了三年的好年头,可今年又开始了。
        谁也不知道,这次会是几年。
        老人拿着馍馍,心中就想到这都是给曾孙子们抢活下去的机会。
        他的心就如刀绞一般。
        让孙子将自己背上山,找个景色好的地方,了却终身,应是自己最好的归宿。
        老人说完了话,三个曾孙都低下了头去,而孙媳妇也不断的抹泪。
        “那咋行,爷爷,有孙子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您,您放心的吃,吃完饭后,我去城里面看看,再买些粮食回来,咱们家还有二两纹银呢,你就放心吧。”说话的壮汉叫王铁柱。
        他小的时候,父母被山洪卷走,要不是爷爷将他拉扯大,早就死了,他即便饿死自己,也不能像村子里面某些没心没肺的人,直接将老人背到这王屋山上。
        “铁柱啊,你就听爷爷一句话,死一个就好了……”
        “爷,别多说了,铁柱能干,你不是不知道,咱家真的有,真的有二两银子,等到吃完饭,让铁柱,去城里面全换成粮食,今天晚上,儿媳妇给你炖米粥,你千万不要再有这个想法了,不然俺跟柱子,怎么做人呢。”
        “名声重要还是命重要啊,你们两个怎么那么不懂事,这灾荒之年,不知道还有多久能够过去,官府的赈灾粮说不发他就不发了,吃完这个馍馍,俺就回屋将寿衣换上,晚上的时候,让铁柱背俺进山,不然俺就吊死在家中。”老人一脸坚决。
        子孙们孝顺,可他不能自私啊。
        “爷,你听孙子的话,准没错,朝廷不发赈灾粮,也饿不死咱们,咱们有钱。”
        “这要一年呢,柱子啊,懂点事吧,人啊,都是命,命中注定的事情,谁也改不了,别人能在山上呆着,俺也能,你的孝心,俺知道,但俺必须上山,你要是不背着俺去,俺就自己去。”说实话,他也不愿意死在家里面,给孩子们脸上抹黑。
        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将手中的馍馍重新放下,站起身说道:”太爷爷,您要是进山里面,俺背你去,您不下来,俺也不下来,咱们一起饿死在山上。“
        说完,转身走出了堂屋,端坐在院外,眼泪不住的往下流。
        “你,你这孩子……”
        “爷爷,您不能让俺们,让俺们心里有愧啊,爷爷,您就听话,在家中好好呆着,不然大娃的脾气你也知道,铁柱跟俺都管不住,他只跟你亲。”
        “这孩子,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不听话啊……”老人不断的叹气,浑浊的眼中充满了泪水。
        哪个不想颐养天年,可,可若是自己苟活在世,是在拖累子孙后代,那即便是活在世上,也无比痛心……


  https://www.biqivge.com/book/15232046/242110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