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沽名钓誉
明朝的官员,尤其是中后期的官员,是很喜欢沽名钓誉的,也就是喜欢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例如说骗取廷杖之刑吧,廷杖,即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又一说是北周宣帝,在金朝与元朝时期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
廷杖在明朝时期成为了一种制度,打人的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的,击人的一端削成槌状,且包有铁皮,铁皮上还有倒勾,一棒击下去,行刑人再顺势一扯,尖利的倒勾会把受刑人身上皮肉撕下来一大块,如果行刑人不手下留情,不用说六十下,就是三十下,这样连打带扯,受刑人的皮肉也会被撕得一片稀烂,因此有不少受刑官员,都死在了这廷杖之下,即便不死,十之八九也会变成终身残废,廷杖最高的数目是一百,但这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基本上打到七八十下,人就死了,能挨过一百廷杖的人,极少有存活的记录,廷杖八十,就意味着双脚已迈进了阎王殿的门槛。
但这廷杖也有‘着实打’和‘用心打’之分,至于采取何种打法,取决于监刑的太监,或锦衣卫头目的暗示,锦衣卫有一项著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负责行刑的锦衣卫校尉,都受过严格的训练,人人技艺纯熟,能掌控受刑人的生死,如果监刑的太监或锦衣卫头目,脚尖张开,暗示着实打,校尉可以手下留情,留杖下之人一条活命,反之,要是脚尖向内靠拢,暗示用心打,那杖下之人怕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就算没被打死,行刑完毕,校尉还要提起裹着受刑人布的四角,抬起后再重重摔下,也能将已然是半死不活了的受刑人给摔死,刘瑾就曾如此暗示,在午门杖死过23个大臣。
事实上这廷杖之刑,也算得上是一项酷刑了,在明朝初期,它是皇帝用来震慑文官的利器,可是到中后期,则成了文官们骗取名声的利器,文官挨过一次廷杖后,立刻就能成为‘朝中正人’,以敢于廷争面折而声名天下,并且还能名垂‘竹帛’呢!
死是人人都惧怕的,但只是屁股上挨几板子就可以名垂千古,这板子谁不想挨啊,因此,为了快速获取名声,文官们几乎是前赴后继地想尽办法触怒皇帝,有的不管朝廷讨论的事情是对是错,是否利国利民,只要皇帝支持,他们就纯为反对而反对,有的甚至还冒险辱骂皇帝及其家人,他们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要骗取廷杖,捞取名誉。
而参加以李缙为核心,樊继祖和夏言积极支持、组织的,为了还田于民,与阁臣们对抗的群体抗议静坐活动,与骗取廷杖,有异曲同工之妙,参与这次的事件,不管最后事情能不能做成,都能捞到一个一心为了百姓的好名声,以后出去也能跟人说自己做过什么什么大事,平添一项吹嘘的资本,关键是还不用挨板子,冒什么风险,所谓法不责众,就是首辅杨大人等人要责,也只会责带头的李缙、樊继祖和夏言等人,责不到其他人的头上,总不能一下子把所有人都给贬了吧,那动静可就闹大了,这打击报复群臣,让万夫所指的事情,相信首辅杨大人等人是不会做的,所以这才有一些官员受邀或风闻主动加入了由李缙所领导的抗议静坐队伍,换句话说,就是那些后来加入的官员,他们和李缙一样,做这件事情的目的不纯,但也不都是这样,也有一部分人,与樊继祖和夏言一样,真的是一心为民。
李缙不管那些后加入的官员,他们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纯,还是不纯,只要是来了,他就欢迎,因为人越多,越能给杨延和等阁臣带来越大的压力,迫使其妥协。
但这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因为这件事情的实质,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只是在争一个尊称,实际上是在争权利,杨延和等阁臣,即外廷势力,与张太后、夏皇后,即内廷势力,这内外两股势力加起来,完全可以控制朱厚熜,要知道不光是皇帝可以下圣旨,太后或皇后也可以下懿旨(另外皇贵妃、皇太子和亲王还可以下令旨),虽然圣旨是体现最高行政权和最高裁判权的最高旨意,是皇权的代表,是朝廷大政令的唯一合法依据,但有时懿旨也能起到一定的功用,尤其是太后的懿旨,并且是在能压制皇帝的情况下,下达的懿旨,那就更具意义了。
但要是这内外两股势力,有一股被斩断了,例如说张太后变成了朱厚熜的皇叔母,被边缘化了,那剩下的一股势力,也就是杨延和等人,就无法完全掌控朱厚熜了,是以杨延和等人是不会轻易妥协,做这个让步的。
杨延和为什么要掌控朱厚熜呢?因为他想做事,他被皇帝压制怕了,就比如说武宗正德时期吧,由于正德皇帝的压制,他处处受到制肘,有很多想做的事,最后都没有做成,要是都做成了,他也不会在正德死后,还有那么多急着要做的事情了。
等李缙抗议静坐到第十天的时候,他领导的抗议静坐队伍已经壮大到百十来人了,现在京中的大小官员差不多都已经知道了这事儿,并且作为见面必谈的谈资,都在谈论这事儿,李缙如今已然成为了名人中的名人了,但知道归知道,谈论归谈论,不代表人人都会参与,像一些官阶比较高的官员,也就是四品及以上的官员,他们自持身份,就没有人参与这事儿。
李缙领导的抗议静坐队伍里的那百十多名官员,都是中、下阶官员,五、六、七品官居多,文官居多,文官中言官居多,总之一句话,那就是都是些小鱼小虾。
这小鱼小虾来得再多,杨延和也不在乎,但影响却极其恶劣,因此他还是十分气恼的,他气的是这些人无脑,被人当枪使了还不自知,因为李缙十分荒谬,误导了别人,其实想要达成还田于民这件事情,不应该来文渊阁找他们这些阁臣,而是应该去找皇上才对。
https://www.biqivge.cc/book/15226864/3681021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