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中书街(12)
戏说中书街(12)
十二、王汝玉的担忧
“汝玉,再喝一杯!”解缙兴致很高:“李太白说得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守着如此妙人,又逢升官晋级,当浮一大白!”
“大绅,有什么可高兴?不过就是每日辛劳更多、每月多点银两、手头宽裕些罢了!”王汝玉在私下里不会称解缙为首辅,只是以字相称:“不觉得有些危险正在步步逼近?”
史料记载,解缙的一生起起落落,少年入仕,名满天下,高兴起来的朱元璋就曾对他说,我们虽说是君臣,但其实恩同父子,要求他对自己知无不言。本来不过就是一句君王鼓励下官的寻常话,却被那个耿直的解缙信以为真,迫不及待地在当日就递上一篇《大疱西事封室》的奏章,尖锐指出当朝皇帝的不良嗜好以及政令方面的失误,朱元璋读后不仅称赞解缙,还在朝会上公开宣读了解缙的万言书。得到了肯定的解缙居然不知死活的又呈送了一份治国方略《太平十策》,对当局的政令国事指手画脚,还帮王国用写奏折,为被朱元璋灭族的开国元勋李善长鸣冤,就被忍无可忍的朱元璋赶出了京城。
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王的靖难军逼近南京,虽然得到了复职、但遭到冷遇的解缙和他的两个同乡识时务者为俊杰,一起“弃暗投明”投奔了朱棣,受到朱棣的高度赏识。先是代写诏书,又担任重修《太祖实录》和《列女传》的总裁官,妙笔生花的将朱棣的抢班夺权说成是合理合法,自然得到了永乐大帝的信任,为官之道越走越顺,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不仅得到了能够经常呆在皇帝身边,可以影响皇帝决策的显官要职,还能主持编纂一部包含“天下古今事物”的古书大全,也就是那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永乐大典》。
此时的解缙正是春风得意之时,皇帝信任、天下敬仰、青史留名,身为内阁首辅,自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站在人生高峰的解缙却有些得意忘形,已经淡忘了自己在洪武朝被罢黜、建文朝被流放的教训,因为持才傲物、目中无人居然重复了以前曾经犯过的种种错误。比如朱棣要解缙评点朝廷在位重臣,解缙直言不讳的随意评点,自然得罪了不少皇帝身边的人;再如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解缙出任廷试主考官,科举考试的前七名居然都是与解缙同乡的江西吉安人,天下试子大哗,其中的猫腻一眼即可洞穿。
到了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安南(越南)叛乱,朱棣下令出兵讨伐。身为内阁首辅的解缙认为安南地远民贫,得不偿失,而且容易复叛,所以直言进谏不要出兵,但习惯于好战和崇尚武力征服的朱棣一方面自有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也讨厌解缙这样的文官对自己过于指手画脚,令他十分不快,加上政权已稳,以往对解缙的宠爱和宽容自然就单薄了许多。
更要命的是,因为身为太子朱高炽的老师,解缙更是直接涉足了立太子之事。
据史料记载,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朱棣与解缙磋商立太子之事。朱棣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但解缙却坚持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仍在犹豫,解缙又补充了一句:“好圣孙(朱瞻基)!”两人相视而笑,朱棣才同意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从此那个汉王朱高煦自然会深恨解缙。
“汝玉,为官一心为了社稷,苍天可鉴,皇上自然心知肚明,你这是杞国无事忧天倾也!”有了七八分醉意的解缙不以为然的挥了挥手,话题一转,依然在和那个一旁侍酒的女子聊天:“跟了你家先生这么久,认为你家先生书法如何?”
那犯官之女回答得很巧妙:“先生常说,首辅草书天下第一!”
“马屁拍得好!”因为终日操劳国家大事而显得有些面容憔悴的解缙哈哈大笑:“明天给你家妈妈言语一声,给老夫也找一个如此绝妙女子!”
史料中记载:解缙擅书法,小楷精绝,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他的书法在洪武永乐年间“当时有得起片纸只字,皆珍藏什袭,不啻重宝。”之后也担任过明朝内阁首辅的杨士奇(公元1366-1444年)也说过:“一时翰林擅书如解大绅之真、行、草,胡光大之行草,滕用亨之篆、八分,王汝玉,梁用行之真,杨文遇之行,皆知名当世。”
https://www.biqivge.cc/book/14900247/252105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