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道酬勤 > 戏说中书街(18)

戏说中书街(18)


戏说中书街(18)

        十八、缙犹在耶

        不过,朱棣在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那一天,那么心情愉快、步履轻盈的走向存放着《永乐大典》的文楼,冬日的阳光照在他脸上更显得十分精神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由他倡导下令、解缙组织编纂的那部鸿篇巨作《永乐大典》居然会在后世下落不明,更不可能知道,连后来的嘉靖皇帝编写的那部副本也会七零八落,落到几乎全部湮灭的下场。

        那个时候的永乐皇帝当然有资格自信和得意,因为他在过去和未来对内会改革政府领导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在巩固南北边防的同时,不惜大打出手,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在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的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了大运河,将京城由南京迁都到自己的老巢北京,将明朝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到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永乐盛世。正如《明史·成祖本纪》中赞扬的那样:“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皇帝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刚刚拐过奉天殿的殿角,就看见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一路匆匆走来,那个宦官头领看见皇帝迎面走来,赶紧让道,恭恭敬敬的跪在一边,生怕有什么不对之处,惹得那个喜怒无常的君主翻脸不认人。万幸的是那天朱棣的心情不错,随口问了一声:“急匆匆,有事要奏?”

        纪纲的头低得更低了:“不是什么急事?”

        皇帝还是很高兴的催着他:“报!”

        “昨日早朝,皇上说想看看锦衣卫关押囚犯名册,以免冤假错案。”那个权倾一时的锦衣卫指挥使回答着:“所以今日带来给皇上看看。”

        “呈上来。”朱棣兴致很浓的说道:“边走边看,不过就是走马观花而已。”

        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将名册递了过来,朱棣就一边漫不经心的看着,一边向前继续走着,还一边问着纪纲:“设立东厂之事筹划如何?”

        明清两代盛极一时的宦官制度就是出自永乐皇帝之手,永乐时期的宦官很快就成了朱棣最得力的耳目,有了“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司礼监“权如外廷元辅”,就有了李兴出使暹罗(如今泰国)、郑和下西洋、侯显出使西域(新疆以西)、王安督军军营、马靖巡视甘肃;而即将成立的东厂则“权如总宪”,皇帝用他身边的那些少一块肉的男人去完成侦刺缉察的特殊使命,造成告讦密察的特务政治。

        纪纲就跟在朱棣的身后不紧不慢的对这位皇帝的询问进行一些敏感人物的汇报,史料记载,正是朱棣真真切切的为后来的宦官专权开启了这扇大门。不过,不知不觉中,不知什么时候,那个锦衣卫指挥使发现皇帝居然就那么站在了文楼的前面,眼睛不再望着手里的那份囚犯名单,而是远远的望着皇城高高城墙外的某个地方,定定的站着,也不知想起了什么。

        “池墨磨竭沧海水,秃笔堆作西山眉。豪来酒倾八百斟,醉后癫狂随所欲。手持兔毫任锋芒,扫破鸾笺千万辐。”永乐皇帝站在冬日阳光下缓缓念出一首诗,转过头向纪纲问道:“爱卿知道这是谁写的?”

        “在下愚昧。”纪纲心头一惊,虽然知道这是解缙形容自己草书的一首诗词,可在皇帝面前他根本不敢承认:“请皇上明示。”

        朱棣冷冷的追问了一句:“缙犹在耶?”

        指挥使就知道了皇帝的意思。


  https://www.biqivge.cc/book/14900247/252105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