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中书街(38)
戏说中书街(38)
三十八、王篆的能力
大明王朝,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儒家的传播、理学的发展日益广泛,仁义礼智信的学说已经妇孺皆知,“存天理,去人欲”的高尚道德观念也已经被世人所接受,但一旦到了月上柳枝头、灯火初明时,京城的大街小巷中依然青楼林立、笙歌不断,与官场台面上的那些孔孟之道、仁义之理相比,那些官员在灯火阑珊处的纵欲寻欢就是极大的反差。
不过,坐在京城帘子胡同一家灯火通明的青楼的二楼一个雅间的太师椅上一边嗑瓜子、吃点心,一边望着楼下被宫灯照耀得如同白昼的大厅中正在演出的都御史王篆却丝毫感觉不到那种反差,因为他是内阁首辅张居正面前的红人,而张居正那个首辅因为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老师,还得到李太后的信任、大太监冯保的配合,自然红得发紫。要知道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很尊敬,对张居正张口一个“先生”闭口一个“先生”,还亲自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他,写的是:“忠可格天,正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体光播于百年。”
作为张居正的心腹和红人,来自宜昌的王篆明白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完全彻底地为首辅服务,用一句现代话说,就是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外院墙上写着的那句训示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也是那个林副统帅在谈到最高指示时所说的那样:“理解的要执行,暂时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
历史上的每一次改朝换代,每一次人事变动,都是权力重新分配、势力重新平衡之时,张居正在大明王朝的官场上搏击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在四十多岁成为了内阁首辅,首要任务自然是安插自己的亲信,排斥异己的旧部,而他所器重的王篆正是执行他全盘计划的得力助手。比如史料中记载的那个写过“人伦庶物间,天则不可违。要令常著察,内省免瑕疵”的诗句、受过高拱举荐、当过吏部主事的许孚远(公元1535-1604年),就是因王篆的诬陷而遭贬的:“神宗立,拱罢政,张居正议逐拱党,复大计京官。王篆为考功,诬孚远党拱,谪两淮盐运司叛(应为“判”——引者)官。”
王篆不仅忠心耿耿、处心积虑的替张居正打击敌人,排除异己,还为他分忧解难,编织关系网。明人顾起元(公元1565-1628年)在其《客座赘语》中讲述了这样一则轶事:“殷白野先生迈,万历初以太仆卿里居,负重名。时江陵(注:张居正)当国,有意引先生为己助。操江都御史王篆,江陵心腹也,过先生为其致款款,且曰:‘公幸俞此言,暂出,少却当以大司马推公矣。’公默然不应,王要之甚苦,竟不出一语。久之,王曰:‘坐久矣。我饥,公幸有以啖我。’公亦默然。王不怿而去。既去,其子庆咎公:‘何以不答?且家幸有午餐,何不留啜,而介介如此?’公曰:‘江陵横,终当有祸。王非端人,何可与作缘也?’后江陵推公礼部侍郎,掌南国子监事,会有小故,公遂力辞而罢。”
虽然自吹自擂有些夸张,却也说明王篆为张居正办事从来不遗余力。
https://www.biqivge.cc/book/14900247/252105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