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17)
悠悠大公桥(17)
▲素描茶馆
罗洪波说过:有码头的地方就有茶馆,在宜昌,无论是老码头还是洋码头,都会有油货茶馆和行业茶馆。油货茶馆盛行于宜昌,除了门口设一茶炉,茶炉上放几把白铁茶壶供应开水泡茶,同时还有炉灶上置有铁锅,或是油锅,以炸早晚出售的油货;或是蒸锅,以蒸中午售卖的包子馒头花卷,这就是油货茶馆的特色。
因为既能坐在茶馆里面和两三朋友喝茶,又能在喝“早茶”和“晚茶”的时候顺带吃些油饼油条、馒头包子,饥肠辘辘者既可以吃些“夹货”(有些类似于北方的驴肉火烧,不过就是里面夹的是糍粑而已),牙口好的也可以嚼嚼“炸生面卷子”(将未蒸熟的卷子在油锅里反复炸几次),也就把一顿饭给对付过去了。所以当时宜昌的油货茶馆很受欢迎,仅从一马路到内地会,就有王道德等人开设的油货茶馆七八家。
而宜昌的行业茶馆只卖茶不卖吃食,但默许一些熟识的小贩将一些油货、蒸食、面点在茶馆里穿梭叫卖,也默许一些小摊贩在门前路边卖些饮食。这样的茶馆或为各行业议事之处,或为牙行(即现在的中介)提供一个谈生意之处。更多的还是木船业的“川楚八帮”、宜昌商界的“十三帮”、靠手艺谋生的“九佬十八匠”,以及各码头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寻找商机、推销自己、工间休息和分账、候船的场所。
不管怎么说,在刚刚形成码头,还没有形成大路之前,大公桥附近就有了内地会,也有了他们的那栋两层小楼。和李明义在《宜昌开埠》里指出的那样:“中国内地会宜昌站主要接待该会进出四川从事传教布道的传教士,常驻宜昌站的中国内地会人员还要协助进川的传教士租用木船、雇用船夫、纤夫、救生红船、办理海关注册登记等事务。”所以,在大公路未修建前,这一带就被统称为内地会。
在宜昌市公安局《基督教在宜昌设置的堂口、会口、传教点的分布情况》中可以得知,内地会在大公路有教堂一处,但没有找到资料得知,内地会宜昌站在大公路码头附近用架设的木棚充当茶馆进行布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可以想象得出,那些“垦荒”的传教士无疑是从沿江的茶馆是工人聚集之地得到启示而付之行动的。
对于内地会的传教士为了宣传福音,采取“入乡随俗”的宣教策略:包括学说中国话,学穿中国衣、学梳中国头,也包括在宜昌码头上开设茶馆,趁那些普通的码头搬运工人、纤夫、船工坐在茶馆里休息闲聊之时,不失时机的开始布道也是很辛苦的。据史料记载,内地会的作法连当时在华的外侨团体都感到困惑和惊疑,中国人的反感就可想而知,被殴打、被驱逐的现象时有发生。
笔者相信,内地会宜昌站的那些传教士一定会向中水门开茶馆的王婆婆学习。允许码头工人喝茶不是随喝随付,而是定期结账;为方便工人,不仅提供洗脸水,还常备布条,供工人缠草鞋用;不仅会借钱给工人应急,还不收利息,自然会得到工人的好评。据说,工人们常常在完成搬运之后,将船上撒下的粮食、煤炭和木材捡起来送到王婆婆茶馆来,使得王婆婆逐渐发富:“积攒下的黄货(金首饰)就有好几两”。
只是一些资料表明:因为传道原则的因素,内地会宜昌站的财经状况一直不太好,其艰苦困窘的状态在宜昌十分突出,当然,同时这也不得不叫人赞叹他们的热心、信心和无私的奉献。
https://www.biqivge.cc/book/14900247/252100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