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132)
悠悠大公桥(132)
▲宜昌码头工头与工人
对于万里长江而言,凡是有沿江城市的地方就会有码头;对于荆楚大地来说,凡是有船帮的地方就会有江湖;而对于宜昌而言,凡是有码头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帮派。据《东湖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渝州下楚地大米十万担计,而百货贩运均非船莫及,大都由湖北专门把持航行于川江的宜昌、荆沙、汉阳、武昌四大帮负责承运。本着拉帮结派、互相照应的需求,就有了汉留(汉流)的出现。
说到帮派码头,就不得不说到宜昌本土的“西陵社”(详见拙作《民国宜昌轶闻》)。尤其是那个既在宜昌沿街卖过水果,又在各地从戎23年;既开办过米行做粮食生意,又任过西陵花纱行董事长;既当过三斗坪又当过西坝禁烟卡长与稽查长的王泉山在当上西陵社社长以后,就把宜昌最大的汉留组织“西陵社”逐渐发扬光大。在袍哥占据川江为王,汉留在荆江一言九鼎的过程中,王泉山领导着宜昌的船帮和宜昌的码头帮承担着承上启下过载的责任。
作为一位龙头老大,王泉山曾经也专横跋扈过,人家可有好多有权有钱有势的大佬支持;也曾经在宜昌一言九鼎,人家背后站着大几千“汉留”的弟兄;曾经潦倒过,差一点就被那个抗战中连丢南昌、武昌、宜昌却被委员长厚爱的“三昌将军”陈诚以“通敌”的罪名给枪毙;可由于他在抗战以后保持低调、深居浅出,加上没有血债,也没在民国政府中担任公职,加上口碑还不错,所以在解放后能够得到人民政府的礼遇和善待,并能得以善始善终。
当年“西陵社”的幺爷屈仁声在《洪帮“西陵社”与王泉山》中回忆说:1945年下半年,宜昌光复后码头帮为争夺大南门码头,双方吵闹不休,以致发生械斗。经诉诸于王老拜兄调解,争执双方满意寝事,并共同酬报,由江西帮工头贺元昌给王泉山送来两布袋钞票,王当即退还拒收,有通城老幺屈仁声亲睹。王并说:“吃人家的血汗钱会遭报应的。”
宜昌码头的组织管理,各个不同时期有其不同情况。民国在北洋政府时期,宜昌码头是分码头而治。1926年底,宜昌为北伐军攻占,在左派和领导下成立了总工会和各基层工会。宜昌码头工会由码头原总大头郭家典之子郭任卿任委员长,并兼任宜昌总工会副委员长。当时在市总工会领导下,不仅成立了工人纠察队,还兴办了工人夜校,吸收了许多码头工人参加学习。
1927年7月,宁汉合流后,宜昌的工会组织遭到当局打击,全部瓦解。直到1929年,宜昌的党部重新建立码头工会组织,将宜昌按照土洋码头分为上下两个码头工会,只是那个时候的码头工会已演变成头佬统治工人的工具。1937年,上下码头工会又奉命合并;1940年宜昌沦陷后,码头工会撤销;1945年抗战胜利后,当局又恢复了总工会和码头工会。
1947年4月工会改选,人多势众的“郭家码头”一家独大,郭炎成当选为县总工会理事长,郭任卿任码头职业工会理事长。码头职业工会办公地点在原西陵路(云集路下段)。又按照土洋码头所辖分为两个分会,一分会以土码头为其范围,分会长陈宏章,管辖1-6支部;二分会以洋码头为其范围,分会长祝昆山,管辖7-11支部。每个支部由一个或二三个码头组成,有150-200人不等,设有一名支部长。
不久,码头工会又增加了12(大公桥滑坡煤码头)和13(南岸五龙码头)两个支部,还增加了西坝直属组和打包、灌油、堆工等直属小组。有些奇怪的是,原属码头工会管辖的江心作业的装卸工800余人,按所服务的轮船公司分为10个装卸作业队,分为装卸一二、三支部,却划归宜昌海员工会领导。只不过这样的码头工会早就流于形式,实质上还是帮派码头。
https://www.biqivge.cc/book/14900247/252099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